APP下载

21世纪学习
——新时代学与教的革命

2018-03-27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世纪核心技能

陈 渝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21世纪的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领域也随之不断变化。为了能够应对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频繁的新时代,美国21世纪联盟成员提出了21世纪技能,建构了21世纪学习框架。21世纪技能的提出及相应的课程改革,也为我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先进经验,共同引领着我国课程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

一、我国课程改革的新阶段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更谈不上课程改革实验,因为古代学校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程[1]。因此,我国课程改革的开端最早理应追溯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间,中国进行过多次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的趋势基本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一致,先后经历了以翻译国外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借鉴国外课程改革先进实践经验为主体的起步阶段;以对我国课程教材的编撰和各学科教学大纲的制定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拓展阶段和以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研究主题的深化阶段[2]。

我国于2015年开始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修订,至此,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充分体现21世纪信息时代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教育部一方面立足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确立了“核心素养”这一观念[3]。此处的“核心素养”即为英文“21stcentury key competency”(21世纪核心素养)或“21stcentury skill”(21世纪技能)的舶来概念。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学习“21世纪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有关“21世纪学习”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但有关“21世纪学习”的来源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章直到1999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且总体数量较少,仅有38篇,见图1。

图1 核心期刊中21世纪学习论文发表年份分布情况

由此可见,我国虽已进入课程发展的新阶段,但是,我国有关“21世纪学习”的研究总体呈现出总量少、质量低的特点,丞需加强对其由来和内涵的研究,从而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二、21世纪学习的由来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却指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文盲不再局限于指不识字的人,或不会阅读或写作的人,也指代那些不会学习、学过就忘和重复学习的人[4]。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21世纪的学习确实不同于以往各个时代的学习,因此,正确认识并理解21世纪学习与21世纪之前的学习的显著差异应是研究21世纪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关于21世纪学习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991年美国劳工部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What Work Requires of School, A SCANS Report for America 2000)[5],该报告指出: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学生必须打好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三个基础(3R),并具备资源统筹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复杂交错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运作的能力以及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即五大技能。2002年,21世纪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Century Skills)这一组织在美国成立,该组织推出了关于21世纪学习的各种报告,致力于将21世纪技能整合于现有教育体制中,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适应21世纪的要求,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和公民。2003年,美国推出《面向21世纪学习者的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的调查报告,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创造革新思维、有效的沟通和高效能产出等22项技能被该报告列为21世纪技能[6]。2009年,21世纪联盟组织的主席伯尼·特里林(Bernie Trilling)和查尔斯·菲德尔(Charles Fadel)合作编写了《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7],在该书中他们建构了一个21世纪学习的框架,描绘了一个21世纪技能的彩虹图。本文所探讨的21世纪学习框架也是建立在他们作品的基础之上的。

三、21世纪学习框架的解构

如上文所述,21世纪学习框架(P21 Framework for 21stCentury Learning)即为21世纪学习发展至新时代的新成果,由如图2所示的21世纪知识与技能“彩虹”和支持系统两部分组成,能够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图2 21世纪学习框架[8]

21世纪学习框架的上半部分是21世纪知识与技能“彩虹”图,主要包含21世纪核心的学科和主题以及学生在21世纪所要学习的三大主要技能,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kills)、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Information, Media, and Technology Skills)以及生活与职业技能(Life and Career Skills)。21世纪核心的学科和主题以及三大主要技能分别位于彩虹图的不同位置,发挥着不同作用,核心学科与主题位于彩虹图的核心位置,是其他三项技能的基础。学习与创新技能位于21世纪知识与技能彩虹图的最顶端,突出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对21世纪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引领与导向作用。美国的21世纪学习框架十分重视学习与创新这套技能,这套技能中又具体包含了 4Cs(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creativity),即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和创新与革新能力这三种技能。而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说,学习与创新技能似乎是个隐性的、难以教学并且不好评价的内容,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也似乎一直是中国学生在国际社会中所为人诟病的普遍短板,因此,借鉴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中学习与创新技能的相关内容对我国课程改革乃至学生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是指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媒介和数字手段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位于21世纪知识与技能彩虹图的右侧,是21世纪学习的重要内容。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是学生在21世纪生存所必需的基础技能,它还是其它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有力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中学会辨别有用信息也是发展数字化素养技能的应有之义。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为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21世纪学习框架还建构了第三套技能——职业和生活技能,该技能位于21世纪知识与技能彩虹图的左侧,亦是研究21世纪学习不容忽视的内容。职业与生活技能强调新时代的劳动者必须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基本品质,从而适应时代的剧烈变化;必须具有主动性和自我引导的能力,从而在节奏快速的时代中进行自我管理;必须具有社交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打破文化的隔阂、跨越疆域的界限;必须具有生产和绩效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在不同领域中的竞争力;必须具有领导力和责任感,从而适应21世纪的新需求。

21世纪学习框架的下半部分是学习支持系统,由标准评估(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课程与教学(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和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支撑21世纪学习的顺利进行,学校教育中的评估、课程教学、专业发展和学习环境系统都在进行着改革和重组。首先,21世纪学习要求评估标准的变革,评估理应是一种更加多元、平衡、科学的评估,是一种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能够有效反映学习者学习全貌的评估;其次,21世纪学习对课程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应将新的质疑、协作等学习方法与传统的直接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进而形成一种课程,应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典型代表的在线学习课程和远程学习课程;再次,基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对21世纪学习开展效果的直接影响,21世纪学习尤为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必须站在改革的前沿,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和技术,从而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最后,21世纪学习强调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和教师获得21世纪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因素。21世纪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空间和物理条件,还应是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独特需要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学校的建筑、教室内部的设计、物理条件,如,座位等都是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灵活改造的。

四、面向21世纪技能的课堂教学

21世纪学习的提出和发展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盛大的教育革命,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先进经验。基于21世纪学习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重塑课程结构、转变学习方式和更新教学理念三个方面促进我国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重塑课程结构——传统核心课目与21世纪学科主题领域相结合

要促进我国课堂教学的发展,可以从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两个方面对课程结构进行重塑。首先,借鉴美国21世纪学习的相关内容,从课程内容入手对课程结构进行重塑,即在保留核心课目的同时增加跨学科主题领域,注意将传统核心课目与跨学科主题领域相结合。我国的核心学科包括以3R(阅读、写作、算数)为基础的语文、外语、数学、地理、历史和政治等核心课目,核心科目也是整个课程系统的中心和焦点所在。21世纪的课堂教学在传统核心科目之外还应包含与21世纪所息息相关的重要主题领域,如,全球意识、金融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和环境素养等。培养学习者的全球意识可以帮助其理解与应对全球议题,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对金融素养的培养包括经济、财政、商业能力等,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地做出正确的经济判断,理解金融的重要作用,并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为以后更好地进入职业市场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要求学生应了解政府相关的操作流程,参与社区建设和市民生活,践行作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健康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积极学习健康信息,了解生理和心理疾病的相关预防措施,并能够对自己、朋友和家人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了解一定的环境知识并以个人的具体行动为环保做出贡献。

重塑课程结构还应重塑课程方式,可通过学科渗透和综合课程实现对课程方式的重塑。学科渗透是指将全球意识、金融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和环境素养这五种21世纪的主题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于核心课程之中。综合课程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它可以打破分科知识之间的界限,是比较理想的课程组织形式。因此,可以将五种基本素养与核心学科中相关联的内容整合成综合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21世纪学习框架打破传统学科分类和知识划分体系的要求。根据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分类与框架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强分类与强架构;另外一种是弱分类与弱架构[9]。弱分类与弱架构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所学知识之间的僵化性和封闭性,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不同能力与需求。尽管他认为这种组合在实际教学中实属罕见,但是,因为五种素养与核心学科之间是互相融合的,在课堂教学中,将五种基本素养与核心学科进行学科渗透或者整合为综合课程,并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则可达到伯恩斯坦弱分类弱架构组合的效用。

(二)转变学习方式——信息化、合作性和自主性的分散式合作学习

21世纪的世界联系越发紧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交流打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文化与文化的隔阂,学习方式的变革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以信息化、合作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特征的分散式合作学习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符合21世纪学习要求的有效学习方式。

所谓分散式合作学习是指地域分散的学习者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和工具形成在线学习共同体,以多边互动为合作方式,以自我调节为评价机制所开展的全球化学习体验[10]。分散式合作学习可解构为分散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一方面,21世纪学习在学习者的集中程度方面强调由集中到分散,新时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多,学习也越来越突破时空的障碍,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集中于学校教室这样的物理环境之中学习,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网络课程学习,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获取信息,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风格和需求自主地进行学习,此时,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则应由集中走向分散;另一方面,21世纪学习就学习者的群体属性而言,要求学生的学习应由独立走向合作,21世纪学习要求培养学习者与他人交流与共处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独立学习恐怕难以企及,最好的学习方式便是与他人分享, 这种分享在合作之中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21世纪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亦可在合作学习之中得以体现,当学习者进行团队合作之时,每个人都可根据自身特点承担不同角色,此外,学习者还应认识到个体的努力程度与最后的学习结果息息相关,自觉承担起自身责任,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佳。由此可见,从集中的独立学习走向分散的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习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更新教学理念——基于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

21世纪学习强调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倡导创设基于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孔子推崇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创建“产婆术”,以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等步骤建构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从孔苏二人开始,多位教育学家都将疑问和难题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应该如此。21世纪学习要求教师要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台,转变其教学理念,倡导以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图3 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7]93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在课堂中多秉持直接教学的教学理念,认为此种方式才是高效传授知识的不二之选,然而学生的习得是否仍旧高效则不置可否。21世纪学习则倡导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为模型(如图3所示),以问题解决和项目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项目学习自行车模型由七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一部分为自行车框架,相当于学生和教师必须协调好项目周期工作,共同管理整个学习项目;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二部分为车把部分,代表“疑问或问题”,象征着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21世纪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以“疑问或问题”来掌控项目发展方向,促进项目向前进展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三部分为车座部分,有一个教师座和多个学生座,这与我国实际课堂教学情况相符,一般为一对多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座在前、学生座在后,表明教师在课堂项目学习中发挥着把控方向的作用;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四部分为车轮部分,分别有教师车轮和学生车轮,两个车轮各由定义、筹划、实施、评审四部分组成,但各部分比例有所不同,即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各阶段所投入的时间有所不同。教师通常在前期筹划过程中投入时间较多,而学生则在项目活动实施阶段会投入更多时间。此外,教师车轮和学生车轮有前后之分不可调换,一般而言,自行车的后轮为主动轮和主要的驱动力,在学习中也是同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则学习效果更佳。因此,教师车轮为前轮,学生车轮为后轮;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五部分为换挡器、链条、齿轮、变速器等部件,可将其看作项目中使用的学习“齿轮”,相当于教室的物理条件,如,实验室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21世纪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齿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六部分为转数器,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的工具,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可以更好地呈现学习者的学习全貌而非只是一次纸笔测验的成绩。就是说,21世纪的“学习评价”不是对学生 “过去”的终审判决,而是“始发站”,在这个“始发站”里,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未来”提供希望与展望,提供他们闯入未来世界的勇气,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作为各自的自我形成活动的学习[11];21世纪项目学习自行车的第七部分为自行车的脚蹬和手闸,用于控制项目的进度和时间,教师应对授课时间和速度有很好地把握,21世纪学习要求教师将更多地时间留给学生来进行探索,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此外,教师还需在项目进行中掌握平衡,调节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保持“项目自行车”的平衡,不向左或向右倾斜。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到21世纪项目学习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社区所构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项目学习中的主要引导者,学生是主要实施者,而社区则是有力的支持者。教师应充分调动各方,使其积极参与到21世纪项目学习之中,使各方力量成为推动车轮前行的“顺风”,而非阻止车轮前进的“强逆风”,最终促进我国课程改革、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发展。

[1] 张传燧. 课程改革在路上:历史、现状与未来[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8):3.

[2] 赵昌木, 徐继存. 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1):3-10.

[3] 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4):10-24.

[4] 贺巍, 盛群力. 迈向新平衡学习——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解析[J]. 远程教育杂志, 2011(6):79-87.

[5] Washington. What Work Requires of Schools. A SCANS Report for America 2000[J].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1991(60).

[6] 盛群力. 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J]. 开放教育研究, 2004(5):7-10.

[7] 伯尼·特里林,查尔斯·菲德尔. 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M]. 洪友,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8] Skills P F S C. P21 Framework Definitions.[J]. Partnership for Century Skills, 2009(9).

[9] 谢小平. 符码、分类与架构:符码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学术争辩[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5):149-154.

[10] 文军萍. 分散式合作学习:内涵、特征与策略[J]. 教育科学, 2016(2):47-52.

[11] 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1):3-25.

猜你喜欢

世纪核心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