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星形象在综艺节目中的理性回归
——以《国家宝藏》为例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国宝宝藏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在硝烟弥漫的综艺节目战场中,明星资源一直是各类综艺节目争夺收视率的有力手段,但长期以来的明星形象过度消费引发了诸多问题,为学界所诟病。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为早已在综艺节目中审美疲劳的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该节目以国宝级文物为核心,通过明星的演绎展示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将文物承载的历史记忆、文化内涵呈现出来。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豆瓣评价高达9.3分。《国家宝藏》也采用了明星元素,但节目不落窠臼,借明星提升影响力的同时让明星更有质感,双赢的制作模式极具借鉴意义。

二、明星形象及其过度消费

从明星制问世至今的百余年间,明星及其形象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社会话题。所谓明星,约翰·费斯克将其界定为“由于在银幕与其他媒介上的公开表演而出名,并被视为各种文化群体之内与之间重要象征的个体”。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明星出现在各类媒介中的机会日渐增多,观众在明星的角色形象之外有了更多的认识,明星形象便逐渐丰满起来。对于明星形象,理查德·戴尔认为,“由媒体文本制造,它们能够将促销、宣传、影片、批评和评论集合在一起”。明星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在角色形象、媒介传播以及观众接受等多方场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象征,承载了观众的种种期望与崇拜,是观众内心理想与价值的投射。正如约翰·费斯克所言,“明星属于现代的、世俗的肖像(icons),是公众从其舞台与银幕之上——与之外——的虚构外貌与表演中产生的种种理想与价值的化身”。

近年来,综艺节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视高峰,央视与许多地方台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各大视频网站的自制综艺节目更是数不胜数。观众逐渐对以平民为主的娱乐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制作方探索出在节目中增加明星比重的模式来吸引观众。《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花儿与少年》《向往的生活》等节目不仅是全明星的庞大阵容,更是将综艺节目的录制场地从室内推向了室外,表现内容从明星们的艺术才能竞演扩展到旅游、游戏、厨艺等生活化场景,当前的综艺节目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明星的私人生活,呈现出明星在银幕形象之外的个体形象和社会形象。

与此同时,在不断引进境外版权、快速复制盈利模式、每周更新的高频模式中,综艺节目成为了流水线上的商品,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消费逻辑取消了艺术表现的传统崇高地位”,担负社会教化功能的文化生产在消费时代丧失了神圣性,成为以经济利益为衡量标准的商品,而明星则是这些商品中最具吸引力的符号。许多活跃在影视银幕中的明星转投于综艺节目,以平民化、日常化的视角展示其生活形象,以往神秘高贵的面纱在大量的综艺节目中被掀开。而有些明星则频繁出现在不同的综艺节目中,不去塑造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角色形象,而是借助综艺节目提升人气。在快速的工业化生产进程中,明星逐渐远离演技而趋向于高曝光率、高片酬,抽离了文化核心的明星形象逐渐沦为空洞的商品化符号。

三、《国家宝藏》的节目形态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12月推出的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是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每家博物馆推选出三件镇馆之宝,每集节目以一家博物馆为主题,对博物馆推选出来的三件文物予以展示,通过真人演绎等方式讲述每件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以及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人文精神,让观众走入上千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国家宝藏》既不同于以往文博类节目平稳深沉的节目风格,又区别于竞技游戏类综艺节目的肤浅浮夸,而是大胆地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采用了纪录片、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全新的表达,创造一种‘纪录式综艺’”。在节目形式的设置上,以室内舞台展现为主,室外录制的记录短片作为补充,深入展现每个文物背后的故事。首先通过演播室内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介绍将观众带入到节目之中,其次呈现给观众的是博物馆馆长对本馆情况作出简要介绍的记录式短片,接着是守护国宝的明星到博物馆探寻国宝的纪录短片,再由明星将观众带回到演播室,并在演播室内演绎文物的前世故事;演绎结束后镜头转到第二现场,由九大博物馆馆长对文物做出深入浅出的点评;最后由明星引出与文物相关的今生故事讲述人,让古老的文物通过当代人的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六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再加上轻松幽默的语言,《国家宝藏》将古老的传统文化有机地进行了现代性转化。此外,高科技的舞台、炫酷的灯光、强大的背景音乐与节目内容配合得恰到好处。《国家宝藏》的“内外兼修”,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了起来,让厚重的中华文化滋润到观众的心田。

四、《国家宝藏》的明星形象设置

(一)以文物为中心的节目内容

不可否认,明星的参与为《国家宝藏》节目增色不少,李晨、王凯等明星的名字成为各大新闻中宣传该节目的标题,但让观众更为感动的是明星形象与节目内容的相得益彰。在以往的综艺节目中,明星是节目表现的重点,节目通常是围绕明星的专业技能、家庭生活、游戏任务等内容开展,时间一长观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国家宝藏》将视角对准27件国宝文物,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内核,明星只是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之一,正如节目中将明星称之为“国宝守护人”,体现了以国宝为中心设置明星任务的节目设计,即明星在节目中的任务就是通过演绎的方式来诠释历经沧桑的文物。这样的节目设置不仅达到了借明星提升节目影响力的目的,“文物+明星”的情景剧更是将国宝文物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直观呈现给观众,让观众领悟到其中的文化精髓。

(二)回归艺术表演的本质

《国家宝藏》节目借用明星形象来诠释文物的前世故事与文化价值,小剧场式的戏剧舞台考验着明星的表演功力,将明星形象从过度消费的困境拉回艺术表演的初心。雷佳音饰演的楚国令尹在听闻亡国的消息后震惊跪地,潸然泪下,以精湛的表演将爱国的悲痛演绎得感人至深。而明星形象丝毫没有掩盖文物、今生故事讲述人的光芒,让五千年的历史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为观众所接受,有些网友甚至认为“小剧场的表演可以吊打一大批明星”。《国家宝藏》中明星的理性运用使节目锦上添花,同时又为明星增添了文化内涵,明星形象与节目之间形成有力的相互促进。

(三)明星形象与文物内涵的高度契合

每件文物都是对一段历史的记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质,节目中演绎国宝故事的明星,其明星形象与文物及相关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高度契合,通过明星的演绎重现了文物、历史人物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如第一期节目邀请梁家辉演绎石鼓与司马光父子的故事,不仅是因为梁家辉与故宫有着不解之缘,更是因为梁家辉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司马光父子寻找石鼓、传承历史的坚毅精神相契合。正如节目总制片人于蕾所说,“至于如何选择明星守护人,节目组的初衷是希望可以有‘人剑合一’的感觉”。

五、结束语

被誉为“综艺节目中一股清流”的《国家宝藏》,将明星形象与国宝文物结合起来,赋予养眼的明星以文化内涵,并与观众产生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涵养观众,达到了“既养眼又养心”的效果。而明星形象在为节目增彩的同时,节目内容为明星增添了诗书气质,有效地提升明星形象的质感,达成了互赢的局面。

《国家宝藏》节目中明星形象的合理使用为当前娱乐化严重、价值观混乱的综艺节目乱象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将明星形象拉回到艺术表演的本质上,并通过明星的演绎生动传达了优秀传统文化,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此外,《国家宝藏》对以明星为影像奇观的节目做出了有益探索,未来的综艺节目应将明星形象放置到合理的位置上,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寻找节目创意与内容,同时可大胆融合多种制作方式,为明星形象与文化内涵找到生动合理的展现形式,将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滋润到观众心田,从而帮助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国宝宝藏
“国宝”竞拍会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漫话国宝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