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戏剧理论的微信“盛宴”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盛宴传播学人际

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以及互联网接入更加便捷,微信使用者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产品,自2011年问世至今,以迅猛之势发展。微信使用率的上升与其提供的优质化服务不可分,作为一个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免费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和技术服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现如今微信的使用者已经遍布全球,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网络即时通信系统。

一、微信:一场“盛宴”

“盛宴”顾名思义,意味着人们穿着盛装出席一场盛大的宴会。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盛装”和“盛大”。“盛装”意为特意装扮而非为所欲为,正如斯黛拉·丁-图 美 (Stеllа Тing-Тооmеу)所 提 出 的“面子—商议理论”,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面子工作”。微信的人际沟通机制也围绕“面子”做着预防性和修复性的面子工作。而微信朋友圈就为微信用户展现自己,维护面子提供了一个平台。“盛大”是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言的。

二、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功能

(一)信息传受的“短、频、快”

在微信信息的传播内容方面,微信用户多以简短的文字内容和语音、图片、表情为主进行传播。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微信最大化模拟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文字沟通是人视觉的延伸,语音交流是人听觉的延伸,而个性化的微信表情则是人肢体的延伸。

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互动性决定了微信单次传播内容的简短性。集互联网最大优势,“免费”是微信吸引受众最重要的原因。这种借助于手机和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交流方式又称作“P2P”рееr tо рееr的缩写,即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对等互联网),相比现实生活,消除了中心环节和现实生活中地位身份差异。

(二)基于熟人网络的小群体传播

微信的推广值根于腾讯QQ的肥沃土壤,使其一开始创建就拥有了腾讯QQ的广大用户群体。它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联系借助互联网还原到以手机为中介的虚拟世界中。总体来看,微信是一种基于强关系并实现用户沟通和自我呈现的产品。

张国良在《传播学原理》中将社会传播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他指出,“人际传播的规模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上限模糊。只要没有正式的组织参与其中,参加者再多也还是人际传播。同样是人际传播,又有两人间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②11

以此来看,除去微信公众号是面向所有微信用户,带有大众传播意味外。微信聊天,查看朋友圈等都属于人际传播范畴。

三、朋友圈—基于“戏剧理论”的一场表演

(一)微信互动的免费与丰富性

现代社会,人们习惯用即时通讯产品(即移动IM通讯工具)来作为现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一个替代品或补充品并非毫无道理。而微信也具备即时通讯软件的所有优势。免费使用(或含少量流量费用)相比手机短信、打电话等付费使用的媒介来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延时传播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给用户更多的思考时间。文字、语音、使用表情交流都避免了现实世界中面对面传播时的尴尬和意外情况的发生,使用户之间交流更随意、平等、无障碍。

相比其他的即时通讯微信自身的创新功能使其在众多IM产品中脱颖而出,比如在为使用者创建更平等的社交环境上,微信做了很大改善。与腾讯QQ不同,微信不显示用户的在线状态,用户可以选择及时回复,也可以延时回复给予了使用者更强的个人选择性。

相比微博聊天功能来说,微信不显示用户的信息接收状况,避免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另外,除了作为传播媒介的文字和语音之外,微信团队开发的发送视频、及时对讲、视频对话、使用表情符号等功能都增加了媒介的丰富度,便于更好地传达使用者所要传递的信息。

(二)朋友圈—开放式的表演舞台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把社会生活比喻为戏剧表演,提出了戏剧理论 (drаmаturgу)。其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社会行为也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分别扮演着自己的多种角色,从而使得自己的形象能够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以戈夫曼的理论为前提,微信“朋友圈”就好像“场所”(舞台),而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面具盛装出席这个舞台,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作为观众在观看别人表演。我们所发表的文字、图片、视频都经过认真的雕琢,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为想要在众人面前书树立的形象而进行表演,这种动作就是前台行为。当愤慨、尴尬、或令自己感到羞耻的私密行为通常不会在朋友圈表现,而是通过微信一对一聊天、或面对面地与朋友直接抒发而进行。

由此观之,基于微信建立的虚拟的人际关系舞台也是现实人际传播的延伸。微信的免费性与其开放性为人际交往开辟了新的交际平台,人们借此来传递交互信息。人们在各自的舞台中装扮、表演,每个人都集“演员”与“观众”为一体,微信由此建立起庞大的人际交往“盛宴”。

注释:

①③④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②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郝雨.新闻学引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段鹏.传播学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刘宗义,徐杰.微信的传播、共享与意义建构—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4,(01).

猜你喜欢

盛宴传播学人际
『死亡』盛宴
搞好人际『弱』关系
跟踪导练(四)6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奢华的盛宴(第五站)
盛宴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