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2018-03-27马佳明
马佳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3)
一、微课程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
微课程是指在教学设计思想的基础上,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5~8分钟的时间里,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音频或视频。在最开始远程教育中是以成人学习者为主,对正在进行的移动教学和视频学习中微课程的影响很深远。
(二)特点
微课程具有简短性,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程的时间要短很多,在不到十分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重点并细致地讲解。这样就缩短了学生的听课时间,并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发散思考,真正地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微课程具有迁移性,微课程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重复学习。微课程具有多样性,微课程不仅仅只是知识讲解,当中还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设计,反思等内容。微课程具有直观化,微课程以图像化、情景化呈现,更便于学习者学习和理解。
二、微课程在生物课堂的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对课本进行讲解,如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课堂,而微课程的加入能够很好地打破这一僵局,在微课程的设计中,教师要把复杂的知识通过几分钟展示出来,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把知识进行划分、归类并把与课程有关的资料进行整合,而视频的难度也不易过大,可以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接受并能进行思考,视频也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完成之后教师也要先进行观看,不断修改力求完美。
微课程有时存在片段化,容易使学习者不能看到知识体系的全貌,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注意微课程的统一性,要做到虽然视频是个个独立的,但也是环环相扣的,不会出现断层式教学。因此,设计时要从整个知识体系出发考虑其全面性。由于微课程的时间较短,这就要求在开篇就要马上捉住学习者的眼球,吸引其目光,结束时也要做到启发其思考。
三、微课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程生物教学与传统生物课堂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课堂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较多,又因为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在很多时候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般只能靠想象,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少去思考。而微课程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对知识会有全面性的掌握,微课程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在学习中可以循序渐进,如果复习知识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微课程做到了生物课标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程在生物课堂的实践
首先,微课程使用之前要求对学习者,学习背景及学习环境等进行透彻地分析,这就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微课程包括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导入部分微课程能够更好地引入生物课堂,生物有许多有趣的视频,用来导出知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在几分钟内可以把知识聚合,使得课程的主题更加突出,让学习者马上就能分辨出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需要重点去学习、去掌握、去思考的知识。这也要求教师能更好地把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要时刻关注生物学的发展,这让才能够把更好的知识补充到微课程之中。
其次,生物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就是与生产、生活的相关性,生物知识有许多可以直接解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遇到相关的问题就会产生兴趣,这时候运用微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观察生物现象,微课程内容虽然短小但是精炼,可以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环境,让其置身在其中。微课程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把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思考,对于学习理解程度在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微课程也同样适用,传统教学时虽然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但是教师的讲解必须全面化不能一味地简单化,这可能造成学习理解程度比较低的学生由于听不明白就放弃了学习,而微课程的制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理解层次比较低的学生可以学习知识相对简单的微课程,进而一点点地追赶上来,真正实现分层教学。
最后,学生的层次不同,微课程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微课程的使用应该可以立刻抓住他们的目光,吸引其注意力,而且初中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刚开始学习生物时就能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容易让他们对生物学科本身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就不会对学习产生枯燥厌学心理。
四、结束语
总之,微课程对于生物课堂教学非常有用,它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会越来越好,微课程也会不断地发展,在不断更新中完善。未来互联网教育也会带来教育发展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