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传媒环境下驻站记者的能力建设

2018-03-27朱立杨

传媒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驻站西吉县突发事件

朱立杨

(宁夏日报社,宁夏 银川 750000)

一、做好基层功,做“走转改”活动排头兵

什么是新闻记者的常态呢?那就是在基层、在现场和在驻地。只有走出去,用脚步去采访新闻,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拍,才能知道百姓真正的冷暖,见证生活的本质。如何发挥长期驻守基层、知晓当地情况的“本地通”优势,写出好新闻?这成了每个驻站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成就报道是驻站记者在“走转改”中值得挖掘的“富矿”。有的驻站记者参加当地重要工作会议只是走走流程,“打一头”后就带着会议材料走人,殊不知可能错过参会者透露最新信息的即兴演讲或者揭示新闻点的有趣现象,与出彩出新的独家报道失之交臂。

2016年11月,笔者受邀参加西吉县系列精准扶贫活动和产业扶贫推广活动,其中包括不做重点处理的第十三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扶贫(西吉)峰会。在会上,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会议现场本来坐在前排的西吉县干部却站到了会场后面,原来他们把位置让给了前来参会的企业代表。这些企业代表都是“不请自到”的。记者继续了解到本来邀请了110多家单位180位嘉宾,后来一些企业、团体等在网上看到消息,里面不乏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主动来参会,以至于参会人数达到近300人,有的人没有位置只能站着。记者以观察到的有趣现象着手写出《中国企业扶贫(西吉)峰会“一席难求”》,稿件刊登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当月又有多家家企业联系西吉县,加入了“县企携手”精准扶贫的队伍。

二、掌握应对法,做突发事件报道急先锋

突发事件一直是媒体记者关注和追逐的新闻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或灾祸。其最大的特点是震撼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也因此通常会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这要求记者要快速反应,获取一手信息。作为前哨阵地的驻守者,驻站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始终唱主角。如何做好报道第一责任人、消息发布第一人、事态发展跟踪人、舆论引导把关人,是驻站记者的必修课。

突发事件报道的“魂”在现场。突发事件的现场一般都是慌乱、紧张的,这就要求记者平时就注意锻炼观察、沟通能力,在进现场的第一时间对全局进行全景性观察,根据现场实情做出准确判断。进入现场后,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眼睛,通过快速、精准组织语言,采访目击者和相关人员获取一手资料,抓住两个“关键”。每一个事件中都有关键人,关键人在整个事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里找准关键人并发掘出有价值的素材加以报道。此外,记者在采访时不要只顾带着采访预案去评判现场里哪些不是新闻哪些是新闻,而要根据现场的采访随时调整角度,并确定采访的关键词。驻站记者要随时关注可能突然发生的事件,及时介入进行分析、采访和报道,如果错过了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就恰当运用多种报道手段,力求揭示事件深层次的问题,以后来居上的意识追踪,做到报道更深入、更全面。

三、用好互联网,做互联网时代“弄潮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媒体、自媒体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冲击很大。基层记者站的一些原有功能在退化和萎缩,影响了驻站记者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建设,同时也对塑造地方形象产生重大影响,在现代传播条件下对驻站记者的功能进行再塑造迫在眉睫。

作为传统媒体的驻站记者,要有互联网思维,要善于发现、总结网络传播时代报道形式的特点,不断创新体裁、形式,强化个性写作。比如,信息社会高效、快速的特点决定了手机终端新闻受众喜欢短句、喜欢图表、喜欢幽默等特点。西方学者加宁为此指出,不知道哪个记者的报道中每个句子的平均词数超过20个,该报道还能成功发表。对于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故事化写作等尝试,培养自己的文体风格,争当受众喜爱的“网红记者”,提高自身公信力和美誉度,打破传统媒体“自说自话、自斟自饮、自弹自唱”的传播瓶颈,增加报道传播的广度。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驻站记者也要善于收集、读取、分析、利用大数据来进行选题、采访、写作。比如2014年春节,一些媒体使用大数据分析旅客购票数据,掌握了春节期间的迁入地和迁出地情况,并由此分析出每年的数据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动因。比如通过大数据大家发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过年往外跑”的逆迁徙开始流行,这说明社会思想更加开放和多元。

猜你喜欢

驻站西吉县突发事件
山西吉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山顶上的足球场》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
综合自动化编组站施工驻站防护的探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西吉县实施胡麻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