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好新闻作品的“变”与“不变”
2018-03-27苏莞荃
苏莞荃
(佳木斯日报社,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其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因而在创作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变”就是要求新闻作品更加与时俱进,“不变”就是要求让新闻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使新闻作品能够发挥持久的功能和作用,在教育和引导等诸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发挥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创作出具有传承性的新闻作品。要想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创造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好新闻作品要坚持与时俱进
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受众对新闻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加码”,特别是很多受众都希望新闻作品能够与时代相吻合,因而要想使新闻作品更具有影响力,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将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作品呈现给受众,进而引起他们的重视,这也是提高新闻作品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创作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闻作品,比如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一定会涌现出很多好的新闻线索,新闻记者应当更加重视对这方面的新闻作品的创作,真正使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再比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创作出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凝聚人心的新闻作品,与受众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使新闻作品更具有传播价值。
二、好新闻作品要具备创新特点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新闻作品来说,创新也是新闻作品的灵魂,特别是在这个重视创新、推动创新、引领创新的时代,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新闻作品创新,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新闻作品,包括前期的策划、选题、报道方式、技术应用,以及和新媒体的合作也好、融合也好,都需要精心地策划和设计,只有将创新元素融入新闻作品当中,才能真正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创作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善于融入创新思维、善于引导创新思考,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才是真正的好新闻作品。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在移动互联网上吸收新闻“营养”,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创新内容和创新载体,既要体现新闻创新,也要引导创新,努力使新闻作品在创新方面更具有成效、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新闻工作者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创造出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三、好新闻作品要通过历史检验
中国新闻奖每年的重大奖项,都反映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重要领导人活动,建党、建国纪念日,重大突发事件;也可能事件本身并不大,但它能够带来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打动很多人的心灵,也能够获得评委们的认同;或者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再或者反映地方特色等。从这一点来看,在新闻作品评先方面,十分重视新闻的价值。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受众对新闻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好的新闻作品,不能仅以满足受众的短期需求为目的,而是要使其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新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专业水准,特别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新闻缺乏真实性和引导性。要想使新闻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必须使新闻作品更具有权威性、创新性、品质性,更具有广度、深度和“温度”。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好新闻来说,“变”就是要在“强、活、快、短、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不变”就是必须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法则和“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以“不变应万变”,又要体现“变中求突破、求发展”。
四、好新闻作品要发挥引导作用
对于新闻宣传与报道工作来说,一定要高度重视其“宣传”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当前我国在“限娱”方面越来越重视,这也对新闻宣传工作也提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新闻报道的引导作用,也应当成为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作品创作时在“变”与“不变”间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创作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移动互联网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的特点出发,切实发挥新闻作品的引导性功能,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应当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正确引导受众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就需要新闻作品在“变”的方面要改变传统模式,着眼于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更加关注移动互联网上的“焦点”,更加重视对受众认知的引导;除此之外,在“不变”方面也要更加重视新闻作品的权威性建设。
综上所述,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受众对新闻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新闻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新闻作品的质量,特别是要从有利于促进新闻传播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新闻作品宣传与报道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