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姜夔诗词中的隐逸意象

2018-03-27韩珊珊刘宇丹

成功 2018年3期
关键词:渔樵姜夔大雁

韩珊珊 刘宇丹 李 亚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

一、人生遭际和高洁人格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大诗词家,他博览群书,文学造诣颇深,诗词又备受后人推崇。在宋庆元三年(1197年)四十三岁时,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建议整理国乐,希望能以此获得提拔,但没有受到重视。两年后,再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获诏允许破格参加进士考试,可惜仍未考中。《虞美人》:“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谁怜惜这婀娜多姿又孤独开放的牡丹呢,沉香亭现在长满了青苔,唯有蝴蝶在那里飞舞。对牡丹的怜惜,实则抒发自己不被重视,怀才不遇的苦闷。古有学而优则仕的入世哲理,姜夔在这种积极入世的环境下有实现自己现实政治情怀的抱负。

姜夔约四十岁时与权贵重臣张鉴结识,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二载《姜尧章自叙》中记载:“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愿”。姜夔与张鉴关系深厚,张鉴想出钱给尧章买官爵,被婉言谢绝,他甘于平淡,重视名节,孤高狷介,这是姜夔人格高洁的表现。

二、隐逸思想的体现

姜夔经过前后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和《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均不被重视,对仕途心灰意冷,绝意仕途,终生布衣浪迹江湖,做一名清客。他虽寄人篱下,却靠卖字卖文来获取一些生活资料,在张羽的《白石道人传》中记载:“或卖文以自食”,与其他寄人篱下的清客的功利目的不同,姜夔追求的是文艺上的相知,人格上的尊重和平等。他的身份是一名布衣清客,江湖游客,一生未曾做官,但也未曾真正的归隐,始终处在仕与隐的尴尬期。

三、诗词中的隐逸意象

(一)隐逸意象“渔”、“樵”

自古有“古来贤哲,多隐于渔”,渔钓与中国古代的隐士有着密切又直接的联系,很早就有了符号意义,具有隐逸的特定内涵,早在姜太公临溪垂钓等待文王之时,渔钓和隐逸就密切联系在一起。唐人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幅渔父悠闲自得,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乐而忘归的画面。“渔樵”是常见的隐逸专用词。

姜夔的《昔游诗》其四:“芦洲雨中淡,渔网烟外归”,在下雨天望着小洲上的芦苇飘摇,外出打渔的人在烟气缭绕的环境中收网归来。是他心中向往像渔人一样潇洒自在的生活。《昔游诗》其十一:“大石庇樵牧”在昔日游历的过程中,眼到之处尽是渔樵,多是游玩的喜悦,对隐逸恬静生活的向往。“渔樵”成为常写的意象,寄托了隐逸的情怀。

(二)隐逸意象“云”

“云”是历代文人特别关注的自然景物之一。给人遥远、幽深又飘渺的感觉,白云之外总带有一丝神秘莫测的韵味,因而喜欢以白云缭绕来表示栖隐的寂静幽邃。自陶渊明始已确立云安闲疏旷的象征,并因此与隐逸结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因此,云也就成为隐居环境的特征之一,成为隐居者与世俗睽隔和避世的亲密伴侣。

《下菰城》中的白云意象也有此意,“记得下菰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峰”,经过了下菰城,被这里的竹篱,飘逸的杨柳所吸引并喜欢上这里,下菰城的白云很轻薄,透亮,依然能望见远处的山峰,杨柳白云竹篱清逸的意象反映白石向往自然,宁静的生活。

(三)隐逸意象“大雁”

姜夔《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其十“孤鸿度关山,风霜摧翅翎。影低白云暮,哀噭那忍听。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鸿雁飞越关隘山岭,风霜摧残了它的翅膀,身影在白云中低飞起伏,哀婉的叫声让人不忍倾听。还有像“我”一样生活清贫、食不果腹的读书人。虽然过着清苦的日子,依旧希冀有所作为。

《除夜自石湖归笤溪》其七:“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笠泽之上的水汽茫茫,远处山峰重叠,云雾缭绕,很少能看到大雁的影子。这长桥寂寞的矗立在春天的寒夜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小船上漂泊在回家乡的路上。整首诗的主旨最后一句“只有诗人一舸归”写出诗人的漂泊之感。虽没有对大雁具体形象的描写,但是从这种孤独寂寥,阴冷的氛围中,体会到姜夔的落寞。

《雁图》:“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年年数尽秋风字,想见江南摇落时”,夕阳西下,照耀着无边的沙漠,心随着大雁飞向远处的白云,也只有白云能知道我的心思。大雁年年秋天飞回南方,它们排成一字或者人字,让滞留在北方的旅人怎能不思念草木凋零的江南呢。大雁又寄托了思乡之情。

姜夔布衣、坎坷、漂泊的一生是江湖文人的缩影,他坎坷、四处奔波、寄人篱下的人生经历和高洁的人格,追求隐逸潇洒的生活,总能引起人的共鸣。通过对他诗词意象的分析,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姜夔的思想和诗词表达的情感。

猜你喜欢

渔樵姜夔大雁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渔樵三问
陆明君
大雁
打渔人
大雁
渔樵与历史哲学
渔樵问答
大雁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