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调解家庭纠纷 营造成长和谐环境
——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新尝试

2018-03-27

成功 2018年3期
关键词:家校婆婆矛盾

向 群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重庆 400700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就读于我校的留守儿童很多,他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对待留守儿童,空泛地安慰,只是带来短暂的感动。在学校多予以照顾,关心,也不是长久之计。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更漫长的人生是与家人的相处。

敏锐的老师们已经意识到,家校联系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已经不够了。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才可以做得更有效呢?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有这样一个特殊案例让我记忆犹新。

小昊是一个留守儿童,爸爸因病去世,妈妈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他在外打拼。开学不久他的妈妈打来电话,请求老师多多予以关注。末了,还难为情地告诉我一个情况:小昊每次接她的电话时都很冷淡,周末接小昊去她那儿游玩,也不愿去。话语中有些哽咽。我问: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她说,这与他的婆婆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她的坏话有关,如不管他呀,给他找个后爸虐待他呀等等。我劝解她:“你年轻,心胸宽广豁达些,她毕竟是小昊的婆婆,你经常多打电话关心老人的身体,关心孩子,多感谢老人对孩子的照顾,就可以缓解他们的不满与埋怨。

几天后,小昊婆婆到学校,我有意引导她聊起了孩子的妈妈。她颇有怨气地唠叨着,娃儿的生活费不按时拿,长期在外,不晓得在外面干些什么,根本就照顾不到娃儿。我沉吟了片刻说:“老人家,看在孩子的面上,管得她的哟,她毕竟是你的媳妇,孩子的妈,她会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其实,她也经常打电话问我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你两个老人家年龄也大了,精力有限。经济上也不宽裕,你还得靠这个媳妇把孩子养大成人。”老人怔了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我又去与小昊聊了聊。他近段时间情绪低落,双目无光。我轻轻问:“你为什么不愿接妈妈电话?为什么不愿走她哪儿去?”他面无表情低声说:“不想去。”“我问:“你是真的不想去还是对妈妈又什么意见?”他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我怕她给我找个后爸。”“还有其他原因吗?”“爸爸刚走,婆婆爷爷很难过,我也想多陪陪他们。”我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爸爸去世了,你伤心难过,老师能理解,但你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妈妈还很年轻,也许会有新的生活,但无论怎样,她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挣钱,供你吃穿,很辛苦,你应该学会去理解体谅妈妈的难处。婆婆爷爷不理解妈妈,你在这个中间要像一座桥梁一样在婆婆爷爷面前多说妈妈的好,在妈妈面前多说婆婆爷爷的好,这样你就会在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中生活,就不会感到为难。”孩子,紧绷的身体放松了下来,脸上有了些许笑意。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反复多次地调解他们一家的矛盾、猜忌。

又一个月后,我随意地与孩子聊起天,了解到小昊周末都去妈妈那儿,婆婆爷爷心情好多了,不再唠叨妈妈的不是,婆婆与妈妈也不吵架了,家庭又恢复了平静、安宁。小昊逐渐走出了丧父之痛和家庭纷扰,宁静的笑容重回脸上,学习成长之路重新开始了。

父亲的去世,给了刚刚晓事的小昊沉重一击,昔日的开朗幸福变成了今日的沉默呆冷。再加上最爱他的亲人之间的猜忌矛盾,更是在他本已风霜冷冻的心灵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决心要帮帮这个孩子。可是怎么帮才是帮到点子上,却是一个考人的活儿。空泛地安慰,只是带来短暂的感动。在学校多予以照顾,关心,也不是长久之计。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更漫长的人生是与家人的相处。

敏锐的老师们已经意识到,家校联系仅仅联系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已经不够了。教师的视野中出现了我们不能不重视的家庭问题。教师由教书育人,化身为家庭关系的调解人,这看似多管闲事,却是做好某些思想工作的必经之路。

当然,要介入孩子的家庭纠纷中,做好一个调解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尺度。

首先是了解事实,把握心理。尽量与其家庭成员都做沟通,避免偏听偏信,把握住矛盾的焦点和爆发点。小昊事例中,妈妈没有及时缴纳生活费是矛盾爆发点。所以,老师第一时间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缓解了婆婆的不满情绪。妈妈的心理是焦虑伤心孩子对自己的冷淡,逃避。而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怕妈妈给找个后爸。针对这些,老师尽量对孩子多作解释,最有力的是“妈妈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这一句劝解,疏解了孩子因为害怕妈妈有了新生活而不再爱他的潜意识。也由此带来了孩子对母亲的亲近,解决了母亲的焦虑伤心。

其次是调解中,要把孩子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一是因为孩子是家庭成员的联结者,二是都为了孩子(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三是孩子是此次教师调解的落脚点。无论是对婆婆还是妈妈,老师都一再暗示对方对孩子生活成长的不可或缺。使双方都在这个利害关系面前达成妥协和理解。而对孩子来说,告诉他,你的一份努力,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环境,使更多人爱你,他会易于接受的。

第三是调解要委婉,有分寸,避免让自己成为矛盾方。教师只是为了孩子而调节,不具有评判谁对谁错的权力。所以,要抱着理解对方难处的心理,小心地措辞,以免引起家长的不快,甚至抵触。更重要的是,不能站在某一方帮着某一方。我们的目的是帮孩子。教师的身份有利,但也脆弱,失去了家长的信任,我们的调解只会陷入尴尬之中。

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调解能力、效力是相当有限的。不是所有孩子的家庭矛盾都可以调解的,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调解的。

适度调解家庭纠纷,为留守儿童营造成长的和谐环境,这是家校共育的新尝试。

猜你喜欢

家校婆婆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别把婆婆当成妈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献给婆婆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