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18-03-27高文俊

关键词:远高于肾小球重构

高文俊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主要由于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以及炎症反应等导致心肌损伤,可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较差,并且心肌重构发展迅速,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血清胱抑素C(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常用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研究显示[2],心功能分级越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越严重,且血清CysC水平也越高。为了分析该因子在此类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特选取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试验,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心功能II、III、IV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A、B、C和D组。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选自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健康志愿者选自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者。A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2~86(69.5±7.7)岁;B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3~85(68.7±8.2)岁;C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0~89(69.2±7.5)岁;D组男性25例,25例女性,年龄41~87(69.3±7.6)岁。组间基础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入院时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在真空抗凝管中轻轻震荡,贴上标签后送至检验科。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借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对血清CysC水平进行定量检测。

A、B、C 3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减轻心脏负荷、利尿、稳定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具体给药方案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制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4组血清CysC水平差异;对比A、B、C组预后良好者与预后不良者初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差异,其中将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减少或者无变化者记为预后良好,否则记为预后不良,随访时间均为1年。

2 结 果

2.14组血清CysC水平比较 A、B、C、D 4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122±0.136),(1.894±0.147),(2.055±0.187),(0.815±0.128) mg/L,4组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18,P=0.000),且C组水平远高于A、B和D组(t=5.487,4.173,9.732;P=0.017,0.022,0.000),B组水平远高于A组和D组(t=5.301,6.743;P=0.015,0.011);A组水平远高于D组(t=4.986,P=0.032)。

2.2A、B、C组不同预后者初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比较 A、B、C组预后良好者分别有40例、32例和29例,预后不良者分别有10例、18例和21例;经对比可知,各组预后不良者初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均远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心力衰竭患者初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比较

3 讨 论

CysC属于一种非糖基化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3.3×103,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够产生CysC,且速率恒定,能够自由滤过肾小球完全重吸收,在近端小管的位置被分解代谢,且该因子水平并不会受到性别、年龄、肌量和种族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价指标[3-4]。血清CysC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表达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危险因子[5-6]。有研究表明[7-8],血清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分析其中原因为:在机体的肾脏和心脏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复杂关系,肾功能常间接被用作心血管疾病检测的标志物,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与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紧密的关联,且血清CysC水平越高,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也越高。

本研究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Cys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心功能损害越严重,患者血清CysC水平越高;A、B、C组患者预后不良者初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均远高于预后良好者,提示血清CysC水平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均异常升高,且心功能损害越严重,预后越差,血清CysC水平越高,对此类患者病情和预后均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1] 祖秀光, 张少娟, 王鸿超,等.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12):1365-1369.

[2] 唐四海.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肝损伤程度的关系[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1(4):146-148.

[3] 鲁敏, 秦兴雷, 孙琳. 胱抑素C检测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5):610-612.

[4] 史钰芳, 陈士金, 王庆海,等. NT-proBNP与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 17(2):119-121.

[5] 刘静, 李宾, 周汉义,等. 前列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表达的影响[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 29(5):284-286.

[6] 穆恩, 吕黎新, 武子霞. 生物学标志物在心功能衰竭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5):545-546.

[7] 殷和, 王琼, 巩婷,等. 血清CysC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状况判定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20(3):437-438.

[8] 李宾, 刘静, 黄红霞,等. Galectin-3和CysC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3):252-256.

猜你喜欢

远高于肾小球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Modelling windwave driven by typhoon Chan-Hom(201509)in the East China Sea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隐形眼镜致感染风险高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