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分析
——以情报学CSSCI期刊为例

2018-03-27魏雅慧刘雪立刘睿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位职称影响力

■魏雅慧 刘雪立 刘睿远

1)新乡医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2)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3)新乡医学院期刊社,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

作者是期刊的主体[1],是期刊原材料和信息的创造者,对期刊的蓬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性别、职称和学位是表征作者身份的重要信息。近年来,对性别差异与科研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了科学界广泛关注。部分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存在差异[2-3],也有部分研究显示科研成果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4-6]。对于不同职称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职称人员工作能力差异[7-9],也有部分关于职称评审改革与图书馆学术影响力的研究[10],但并未检索到不同职称人员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差异的相关研究。而对于不同学位人员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更是少见,仅见杨海秀等[11]对广西高校不同学位女教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此前的研究对本文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但上述研究数据来源较为局限,仅选取一种期刊作者进行分析,少有研究者选取多种期刊的作者进行大样本研究,并且对不同职称、不同学位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差异的研究鲜有文献报道,仅有部分对期刊载文分析的研究涉及到了作者身份信息[12-13],也有对期刊载文作者群进行分析的研究[14-18],但仅涉及作者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并未对其身份特征与其研究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层次探析。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作者的科研能力较女性作者高,高职称、高学位作者的论文水平较低职称、低学位作者高,因此部分期刊工作者会依据作者的身份信息初步判断所接收稿件的质量,以提升期刊影响力。那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之间有无差异呢?本文选取情报学领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CSSCI)来源期刊的作者为研究对象,以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代表研究者科研产出力,以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代表其学术影响力,对不同性别、职称和学位层次作者的科研产出力及学术影响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从数理统计角度探讨不同身份作者学术影响力是否存在差异,为学术评价及期刊审稿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CSSCI收录的情报学期刊作者为研究对象。刘雪立等[19-21]对科技期刊被引频次和下载量峰值的研究表明,国内图书馆情报学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达到高峰需要经历2~3年,且不同年度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量不具有可比性。故本研究选取各期刊2012年发表的论文作为数据来源。根据研究目的,排除了无作者简介的期刊、作者简介中职称和学位信息不全的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年未收录的期刊。按上述标准筛选后,符合条件的情报学期刊共6种,分别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与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图书情报知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检索

登录CNKI数据库,用高级检索功能逐次检索6种样本期刊2012年发表的论文,将论文的题目、作者、文献来源、被引频次、下载量、作者单位、基金项目、期次、页码等信息导入Excel工作表。共检索到2131篇论文,检索日期是2017年8月25日。

1.2.2 作者身份信息获取

从图书馆借阅《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与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图书情报知识》2012年的全部期刊,逐一手工查阅从CNKI引文数据库中导出的论文,将作者(对于合著论文,仅取第一作者)的性别、职称和学位信息补充到Excel工作表,其中未明确注明作者性别、职称或学位信息的,均标注为“无”。

1.2.3 指标的选定

以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代表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以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代表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其中,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为该作者2012年在6种情报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为该作者2012年发表的论文自发表以来到数据搜集当天的总被引频次和总下载量。

1.2.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并归纳,用IBM-SPSS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的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不同性别作者论文数、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检验,不同职称和学位作者各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组与组之间的多重比较采用Nemenyi秩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

2012年,6种情报学期刊共发表论文2131篇,涉及1707位第一作者,平均每位作者发表论文1.25篇,其中论文数超过3篇的作者共82位,男性作者55位,女性作者26位,还有1位作者未标注性别信息。不同性别作者的科研产出及学术影响力统计学分析见表1。所有作者中,男性作者共829位,发表论文总数为1099篇,平均论文数为1.33篇,发表论文最多的是王知津(8篇)。女性作者共854位,发表论文总数为1006篇,平均论文数为1.18篇,发表论文最多的是马捷(5篇)和李菲(5篇)。男性作者发表的基金论文总数为685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83篇,发表基金论文最多的是邱均平(6篇)。女性作者发表的基金论文总数为567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66篇,发表基金论文最多的是马捷(5篇)。

表1给出了男女作者的论文数、基金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总体水平[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对这4个指标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显示各指标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因此,对不同性别作者各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作者的论文数(统计量Z=4.490,显著性系数P<0.001)和基金论文数(Z=3.59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男性作者的科研产出力明显高于女性作者。可能原因是社会性别意识导致女性目标定位偏低,科研热情、努力程度下降,进而影响女性科研产出量[22]。另外,总体上讲女性科研工作者承担了更多照顾家庭及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充裕的时间撰写论文、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3],故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不及男性作者。但是,女性作者的论文被引频次(Z=0.576,P=0.565)和下载量(Z=0.194,P=0.846)与男性作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社会性别意识及繁重的家庭责任与义务对女性作者论文产出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其科学研究的学术价值没有明显影响。这与其他研究者[24-25]的研究结论相吻合。

表1 不同性别作者的科研产出及学术影响力统计学分析

2.2 不同职称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

中国的职称制度经历了任命制阶段、评审制阶段,逐渐转向现在的聘任制阶段[26]。长期以来,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中国科研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通常认为职称可作为论文作者科研资历、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总体表征[27]。本研究通过不同职称作者论文数、基金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来探讨其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的差异性。依据作者的职称信息将数据分为以下4组:正高级职称(主要包含教授、研究员、编审和研究馆员等),副高级职称(主要包含副教授、副研究员、副研究馆员、副编审和高级工程师、高级分析师等),中级职称(主要包含助理研究员、馆员、讲师、工程师、编辑等),初级及以下职称(主要包含助教、助理馆员、助理编辑、助理经济师和未标注职称信息者)。

样本论文涉及的1707位作者中,正高级职称作者共248人,发表论文388篇,平均论文数为1.56篇,发表基金论文254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1.02篇;副高级职称作者共450人,发表论文560篇,平均论文数为1.24篇,发表基金论文370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82篇;中级职称作者共526人,发表论文649篇,平均论文数为1.23篇,发表基金论文351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67篇;初级及以下职称作者共483人,发表论文536篇,平均论文数为1.11篇,发表基金论文283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59篇。不同职称人员论文数、基金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的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职称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统计学分析

注:χ2表示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由表2可以看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与初级及以下职称作者的平均论文数和平均基金论文数依次降低,且不同职称作者的论文数(χ2=59.561,P<0.001)和基金论文数(χ2=40.67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变量进行组间Nemenyi检验,结果见表3。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的论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高级与副高级,中级与初级及以下职称作者的基金论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高级与初级及以下职称作者的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差异均最大,中级与初级及以下职称作者的论文数差异最小,副高级与中级职称作者的基金论文数差异最小。正高级职称作者的论文数与其他3组职称作者论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称作者论文下载量(χ2=11.751,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级及以下职称者论文下载量最高,但仅与中级职称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各级职称作者论文下载量无明显差异。不同职称作者论文被引频次(χ2=5.337,P=0.14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高职称人员论文产出能力较强,但论文被引频次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表3 不同职称作者Nemenyi检验结果

注:上行数据为χ2值,下行为P值。

2.3 不同学位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

学位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14]。在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中,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制度,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28]。本研究依据作者的学位信息(含在读硕士和在读博士)将数据分为博士(含博士后)、硕士和学士及以下(含未标注学位信息的作者)3组。表4给出了不同学位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的统计结果。其中,博士学位的作者共683人,发表论文943篇,平均论文数为1.38篇,发表基金论文664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97篇;硕士学位作者共465人,发表论文529篇,平均论文数为1.14篇,发表基金论文277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60篇;学士及以下学位作者共559人,发表论文661篇,平均论文数为1.18篇,发表基金论文317篇,平均基金论文数为0.57篇。可以看出,博士学位作者平均论文数和平均基金论文数均最多。

表4 不同学位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统计学分析

对不同学位作者各指标差异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表4)。结果显示,不同学位作者的论文数(χ2=50.437,P<0.001)和基金论文数(χ2=107.9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任意2组指标之间差异的统计分析见表5。可以看出,博士学位作者与其他2组作者的论文数与基金论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博士学位作者的科研能力最强。可能与国家的培养政策有关:经过层层筛选后,学士、硕士和博士人数逐级递减,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最少,但都是经过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人才,其科研能力较为突出,容易得到编辑和审稿人的认可,且博士学位作者申请基金的成功率比低学位作者高。不同学位作者论文的下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P=0.009),仅博士与学士及以下学位作者的论文下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博士学位作者的论文下载量明显高于学士及以下学位作者。但不同学位作者的被引频次(χ2=2.566,P=0.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能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的低学位作者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对科学研究有无限的热爱和不懈追求,有稳定的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

表5 不同学位作者Nemenyi检验结果

注:上行数据为χ2值,下行为P值。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情报学领域6种CSSCI来源期刊不同身份作者论文数、基金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 男性作者科研产出力明显高于女性作者,但二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无显著差异,说明女性作者由于社会角色定位承担了较多的家庭义务和劳动,对她们的论文产出数量有一定影响,但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并未受到影响,充分体现了女性科研工作者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以及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

(2) 不同职称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不同,职称层次越高,其论文产出能力越强(不排除职称层次越高,其论文越容易被期刊录用的可能性),但不同职称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发现中级职称作者的下载量高于初级及以下职称作者。在情报科学研究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引领作用发挥得并不突出。

(3) 博士学位作者科研产出力最强,论文产出量明显高于硕士和学士学位作者。学士学位作者论文产出量高于硕士学位作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博士学位作者的论文下载量明显高于学士及以下学位作者,但不同学位作者的论文被引频次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从3个维度(性别、职称、学位)探讨不同身份研究者的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得出极其相似的结论,即作者身份不同,其科研产出数量有明显差别,但其学术影响力差异不明显。就不同学位作者来讲,可能的原因是:(1)高学位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的培养确实具有较强的科研产出能力;(2)高学位研究人员论文质量更容易得到编辑和审稿专家的信任,发表论文更加顺利;(3)相对于博士学位作者,能够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的较低学位作者必然是对学术研究有着无限热爱并拥有较高的学术追求,其论文理应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不同职称人员科研产出力和学术影响力差异的成因大体相同。

目前,影响因子依然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最重要的指标,而期刊影响力的关键评价指标是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因此,仅就作者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来讲,篇均被引频次越高,作者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越大。本研究结果提示,作者的性别、学位、职称对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的任何环节,都不应该根据作者身份判断其论文的学术价值,彻底杜绝高职称、高学历崇拜,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作者,激发所有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为推进中国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研究仅选取了CSSCI收录的情报学期刊为研究对象,结果和结论有一定局限性。其他学科(如工程、技术学科等自然科学领域)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张凤,雷春雨,王影琢. 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近年作者职称与年龄结构看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M]//刘志强. 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339-341.

[2] Garg K C,Kumar S. Scientometric profile of Indian scientific output in life sciences with a focus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women scientists[J].Scientometrics,2013,98(3):1771-1783.

[3] Li 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onology[D]. London: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12.

[4] Frandsen T F,Jacobsen R H,Wallin J A,et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scientific performance:A bibliometric matching analysis of Danish health sciences Graduates [J].JournalofInformetrics,2015,9(4):1007-1017.

[5] Abramo G,Cicero T,D′Angelo C A. Should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scientists be distinguished by gender?[J].JournalofInformetrics,2015,9(1):25-38.

[6] Sotudeh H,Khoshian N. Gender differences in science:The case of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in Nano Science & Technology during 2005-2007[J].Scientometrics,2013,98(1):457-472.

[7] 王炎,李映兰,周阳,等. 湖南省不同职称临床护理管理者对管理岗位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40-1243.

[8] 徐欣,王兆霞,曹琳琳,等. 不同职称护士通用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306.

[9] 蒲丹,倪菊华,任雅丽,等. 医学生对不同职称和专业背景教师PBL教学效果的评估[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12):1650-1653.

[10] 蒋鸿标. 广东省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影响力与职称评审改革研究[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26(2):39-43.

[11] 杨海秀,陈媛,刘华钢,等. 广西高校不同学位女教师发展现状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9):172-177.

[12] 柴玲玲,徐晓泉,郑俊海. 《眼视光学杂志》1999—2008年载文分析[J]. 眼视光学杂志,2009,11(6):401-404.

[13] 孟秀丽. 1999—2008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0(12):147-149.

[14] 马运朋. 高校学报载文作者群分析:学缘、学位、职称的视角——以2010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79-83.

[15] 龚舒野. 基于h指数和hm指数的《情报科学》核心作者分析[J]. 情报科学,2013,31(1):82-85.

[16] 杨添安,阮学平,孙灵芝,等.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高水平作者分析[J]. 情报杂志,2011,30(2):29-32.

[17] 邱俊明. 7种高校学报工学版的载文和作者统计分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6):186-192.

[18] 易彤. 《情报学报》1983—1985、1993—1995、2003—2005年载文作者群的统计分析[J]. 情报科学,2008,26(1):104-109.

[19] 刘雪立,方红玲,苗媛,等. 五种综合性眼科学期刊论文下载量与被引量的关系及部分论文的量引背离现象[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29-632.

[20] 刘雪立,方红玲,苗媛,等. 我国5种眼科学核心期刊2004—2008年高下载量论文统计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59-462.

[21] 方红玲. 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被引量和下载量峰值年代——多学科比较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08-710.

[22] 赵兰香,李乐旋. 女性主观偏好对我国科技界性别分层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57-1163.

[23] 孙咏洁. 社会性别视角下高校女性科研现状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3):45-48.

[24] Fell C B,König C J. Is there a gender difference 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 scientometric examination of co-authorships among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J].Scientometrics,2016,108(1):113-141.

[25] van den Besselaar P,Sandström U. Gender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its impact on careers: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J].Scientometrics,2016,106(1):143-162.

[26] 牛风蕊.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结构与历史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2(10):71-75.

[27] 朱大明. 作者自引与其技术职称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1):83-84.

[28] 苏兆斌. 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 大连: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学位职称影响力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天才影响力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