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018-03-27肖波胡昌华

医药前沿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次孕产妇胎儿

肖波 胡昌华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妇产科 湖北 武汉 430053)

产后出血为孕产妇产后最常见及最危险并发症,因其起病急骤及死亡率高,显著降低孕产妇产后恢复率,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异常等[1,2]。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糖代谢紊乱,对妊娠结局存在直接影响,可显著增加包括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前最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3,4]。本研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诊治的2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1)孕 24~28周行血糖筛查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既往无糖尿病史;(2)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胎儿分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剖宫产时≥1000mL;(3)排除妊娠期高血压、肝脏疾病及甲状腺疾病等影响糖代谢疾病;(4)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1.2 研究指标及方法

本组2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均随访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产次、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糖控制状况等。

1.3 检测指标

(1)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8小时后取肘静脉血检测,由本院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2)新生儿体重:<2500g 或≥4000g 为新生儿体重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间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测其价值。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本组2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孕产妇64例,发生率为30.5%,产后出血在年龄、孕产妇体质量指数、产次、胎儿体质量、FBG和HbA1c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2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1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孕产妇(均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妊娠期糖尿孕产妇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2.2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以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2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2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妊娠期糖尿孕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孕产妇妊娠前无糖代谢异常而仅在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为育龄女性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及诊断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研究发现其与炎症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有关,包括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异常、脂联素、白介素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生、发展及转归[5,6]。妊娠期孕产妇体内胰岛素相对减少或拮抗胰岛素等物质水平增加,导致孕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并血糖显著升高,导致胎儿供血管血管痉挛并变狭窄,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变形,导致胎儿血供不足并处于高血糖状态,最终导致孕产妇胎膜早破、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并发症显著升高[7,8],故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明确患者应积极干预治疗以降低妊娠结局中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研究发现孕产妇高血糖可导致胎儿血液处于高渗状态,继而影响胎儿肾功能等,最终影响胎儿发育。

产后出血为产科子宫切除及孕产妇死亡的最常见病因,其病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异常等,目前的研究发现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孕妇自身因素、胎儿因素及生产方式。岳永飞等[9]回顾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因素,发现产程异常、会阴切开、产钳助产、巨大儿、手取胎盘和宫缩乏力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因素,认为分娩前后的综合评分与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有效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王伟伟等[10]研究发现高龄孕产妇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影响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等。本研究中,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现产后出血在年龄、孕产妇体质量指数、产次、胎儿体质量、FBG和HbA1c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分娩孕周和分娩方式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2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1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孕产妇(均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孕产妇体质量指数≥24kg/m2、产次≥2次、胎儿体质量≥4kg、FBG≥7mmol/L和HbA1c≥6.5%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这些证据表明与其他研究类似孕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产次和胎儿体质量均为产后出血的常见影响因素,而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FBG和HbA1c均为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这些证据表明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生。

[1]黄静莹,陈萱,吕育纯等.卡前列甲酯栓对减少普通足月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6):502-505.

[2]和青森,杨建敏.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时机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妇产后出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11):1535-1537.

[3]徐菁.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患者血清RBP4、leptin、Nesfatin-1水平变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48-451.

[4]吴红丽,孙健,孙冀兵等.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查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3):455-458.

[5]张国军.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862-866.

[6]宋耕,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对妇女及子代远期影响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2):3914-3917.

[7]张扬子,吴红花.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代谢转归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5):304-306.

[8]李樉,杨慧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1):865-867.

[9]岳永飞,王晓艳,汪云等.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6):120-123.

[10]王伟伟,张凯.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1):101-103,107.

猜你喜欢

产次孕产妇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