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6肖祥勇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综合素质道德与法治

肖祥勇

摘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经过这项课程的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法治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最终使得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的有效性。本文先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在明确具体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从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观念、注意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活动四个方面,深入全面的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外活动;综合素质;情感观念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具体教学也要求学生能够对相关法律法规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同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心发展层次。但就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学的实际现状来看,多数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最终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算很出众,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鉴于《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对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帮助,各个初中必须要关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层次正常发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都过于重视应试教育中的学科,而《道德与法治》并没有纳入到应试教育中,因此很多初中学校对于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都非常有限。特别是一些教师自身对于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就非常有限,最终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非常显著的滞后性。很多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都非常依赖于文字类教学和理论类教学,最终使得教学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各个初中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具体教学都有较大的不足,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些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不算太高,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整个课程中的课外活动开展次数不多,使得学生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对于课程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最终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兴趣,甚至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心理抵触。第三,多数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这种情况也使得最终的课程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身心成长层次,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标。第四,一些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使得最终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学过程中的改善策略

(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而鉴于目前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所不足,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该能够积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应该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进行教学,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做人的道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重视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避免墨守成规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最终使得课程教学很难取得显著的进步。

(二)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仅仅是理论性突出的课程,还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最终能够更好贯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在课外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分组,最终以小组的模式来开展各类活动,引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思考,提高他们对于课程的学习水平。比如在人教版教材的《法不可犯》一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分小组开始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调查与掌握。而在后续教学任务开展中,教师就可以分小组来进行庭审现场的模拟,并针对小组中的各个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提高每一个学生对于课程相关知识的认知。

(三)增强学生的情感观念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自身情感观念的提升。这样以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认知。比如在人教版教材的《尊重他人》一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立足于课程章节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问题,充分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这之中,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情感案例,比如《感动中国》的相关人物事件等。经过这些情感事件的引导教育,就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注意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活动

初中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层次本身就非常有限,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注意联系生活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这样以后,学生就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来了解课程章节的知识。这样以后,学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章节内容的真正含义,并且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场景中。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关爱他人》一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实例,或者是那些在互联网中比较出名的事件。这样以后,具体的教学内容就能够跟学生发生共鸣,让学生自觉的融入到学习环境中。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各个中学必须要重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初中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课程教学很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当前的背景下也应该积极明确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课外活动的比例,同时还要凸显学生的情感观念,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心理世界。这样以后,各个初中生在学校环境中就能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沈莉伊.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以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为例[J]. 中小学德育,2017(01):18-20

[2]陈开洲.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131-132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综合素质道德与法治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