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
2018-03-26陈诗怡张文涛
陈诗怡 张文涛
摘 要: 本文以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电影字幕翻译的通俗性、瞬时性、受限性三大特点出发,总结了目的论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实践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对评价和提高译品质量有所借鉴。
关键词:目的论 字幕特点 翻译策略 《当幸福来敲门》
一、引言
在跨国合作不断深入的今天,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与载体,在促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中担负着重要作用。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型翻译,旨在最大限度地帮助目标语观众欣赏电影内容,同时对帮助观众加深对不同文化意象的理解和认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相比主流的传统文学翻译发展,电影字幕研究的历史实在过短,还没有获得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以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为语料,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局限性,进而对电影字幕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二、目的论与字幕翻译
(一)目的论的发展
目的论的思想雏形最初是由德国的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ice)在其1971年发表的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提出的。她认为翻译应该追求内容、形式、交际功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创立了目的论。他的功能翻译理论主要包含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其他两项居于从属地位。(刘利艾,2008)他着重强调了行为的目的性,认为“目的决定方式”,由此推导出翻译也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应该結合翻译的具体目的或是译文读者的特殊要求进行选择性、变动性的翻译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字幕翻译的特点
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根据著名翻译家钱绍昌所说,“影视翻译既含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也含有其自身的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 (钱绍昌,2002)因此,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通俗性
电影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不但要追求境界上的高雅性,同时也应该追求面向大众的朴实性。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日常生活的真实投射,电影中语言对话大都通俗易懂、简洁流畅。如果电影内容过于阳春白雪、晦涩难懂不但达不到观众的心理预期,更会给电影票房带来致命打击。因此,电影字幕翻译必须要朗朗上口、简单明了。
2.瞬时性
电影字幕的瞬时性主要是由电影的展开方式决定的。不同于文本类的阅读,读者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揣摩人物内心情感,电影则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物情感,转瞬即逝。与之相应的影视字幕也是一闪而过的,不能像书一样前后多次阅读,也不能有太多的加注用以说明。这一特点就给影视翻译带来了难度,要求必须简洁明了,能让观众充分理解人物所要表达的感情。瞬时性主要是针对影视演绎特点中的演员的语言表达以及观众观看剧情的需要同时综合起来阐述的。
3.受限性
受限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时间上,由于字幕的出现和人物说话的开始与结束相一致,这就使得翻译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将人物想表达的情感流露给观众。在空间上,字幕是指出现在屏幕或电影下方的外文文字的译文或注译,一般来说,要求屏幕上字幕不得超过2行,每行最多33个字符数。(Hatim,2010)
所以字幕翻译具有要考虑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时间和空间因素,保证观众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地获取信息,这就是影片翻译的特色所在。
三、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字幕翻译的策略
《当幸福来敲门》是由加布里尔·穆奇诺执导,威尔·史密斯等主演的美国电影。影片取材真实故事,主角是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影片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妻子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目的论在该电影的字幕翻译策略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翻译中使用了以下策略。
(一)归化策略
归化是指译者从目标语者的角度出发,为了将外语文本中的“异域性”降到最小而采取的一种透明的,通顺的翻译策略。(张凡,2008)以目标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目标语言及文化规范,从而较好地满足目标语读者简明清晰的阅读需求,方便读者在付出较少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
例1: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
当“幸福来敲门”是电影的中文名字,而他的原名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直接翻译过来是“对幸福的追求”。显然,没有经过归化策略的翻译导致电影名字太过普通而惨白,很难激发起目标观众对该影片的兴趣。但经过归化翻译后的电影名字“当幸福来敲门”显然更符合中国人“主谓”的 文字语言习惯,不但朗朗上口,便于宣传,也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学韵味,更具美感。
例2:“It′s an “I” in happiness.” “There′s no “Y” in happiness.”(幸福的“幸”写错了,这里写成了辛苦的“辛”)
原句直接翻译过来是“幸福”的中间应该是一个I而不是Y。直接翻译虽然做到了语义的一一对等,但是对于并不精通英语的观众来说,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困扰。因为对于一个并不熟悉 “happiness”单词拼写的观众来说,在只有几秒钟的电影字幕中,他们并不能快速抓住整句话的精髓。对于前一句话的长时间思考也很有可能会给他们之后的观赏效果带来影响。而译文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类比,将英语中的错别字用一种更能为目标语观众所熟知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但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电影内容,也提升了整个电影观看的舒适感。
例3:“I′d get this good feeling about all the thing that I could be.”(当时我有种能成为任何栋梁之才的感觉)
原句的直译译文是“当时内心有一种良好的感觉,我觉得我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任何东西。”这样的译文一方面在有限的电影字幕空间中无法被完全容纳,在一闪而过的电影篇幅中,绕口冗长的字幕也很难一下为观众所理解。该电影字幕的翻译者通过归化的手法,巧妙地将中国特有的四字格结构——“栋梁之才”应用到译文中,不但清晰地表达了字幕的含义,更大幅缩短了字幕的长度,提升了电影整体布局的美感。
例4: “That′s kind of the way it works, you know. I was below average.”(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我当时篮球就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男主人公带着他的孩子在一块空地上打篮球,小男孩因为连投几个都投不进显得有些沮丧地对男主人公说:“我的篮球水平好像并不怎么样。”于是就有了男主人公之后的这句话“That′s kind of the way it works”。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就是它运转的方式”,如果在一个打篮球的情境下突然出现诸如此类的字幕翻译,很多观众怕是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但是在该电影字幕中,翻译家通过利用中文谚语将源语言进行转换,在确保译文准确的情况下,把译文诠释为中国观众所喜爱的方式,为影片字幕翻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例5:“You are a piece of work.”(你还真不简单啊)
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男主人公在接受工作后又因为种种原因想退掉工作时,他的上司带着略感叹而又嘲讽的语气对他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男主人的上司想表达男主人公事多难缠的一句台词。原文“You are a piece of work” 如果直接翻译的话意思是“你真是不错”或“你真是一个可用之才”,但这样的翻译与电影中老板想要表达的讽刺情感截然相反,与整部电影情节格格不入。但在改为“你还真不简单”之后,加之电影视觉的互补,老板对于男主人公的贬低讽刺之情便跃然纸上了。
(二)異化策略
异化是指译者通过保留源语文本的“异域性”,从而有意地打破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惯例的翻译政策。异化往往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翻译。(林琼,2001)通过异化手法而保留下来的原作的异国情调将在精神上带给读者极大的满足。
例1:“This part is called riding the bus”(这部分叫做搭公车)
这句话的原文是一句简单句,译文将“riding the bus”按照书面意思直接翻译为“搭公车”,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如果将这句男主人公的自白放入整个电影情景中却是大放光彩。电影中的镜头恰逢描述男主人公在拥挤的城市中东奔西走努力赶公交,译文没有用更深层的含义去解释“搭公交”实指忙碌乏味的生活,而是直接照搬原文,逐字解释,反而更加凸显出城市生活的百无聊赖。
例2:“What′s it say?”—“Hot Rod.”(你选的是什么?改装高速车。)
这句话出现的场景是父亲正饶有兴致地询问儿子在幼儿园的绰号,儿子则兴奋地回答说自己的绰号是“Hot Rod”。“Hot Rod”的书面意思就是“改装高速车”,电影中,儿子的绰号其实是对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真正想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积极活泼,面对困境不退缩,充满正能量的人物。正如“改装高速车”带给源语言观众的感受是一样的,马力十足,勇往直前。而对于目标语观众,也就是中国观众来说,其实很多人对于“改装高速车”这一概念并不是太熟悉,但通过简单的异化手法,目标语观众还是通过简单的书面意思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人物的突出性格,这样的翻译手法简单省时而又趣味十足。
例3: “…the government could stick their hands into your bank account”(政府就会把手伸向你的银行户头)
又是一句看起来对原文照搬的逐字翻译,但是这句看似简单的翻译却带给观众生动形象的情节描述。源语言中人们经常使用“the government could stick their hands into your bank account”这样的语句来刻画政府的贪婪面貌从而表达贫困阶层的不满与无奈。译文采取逐字翻译的方式,不但精确地阐释了电影想表达的完整意思,也将主人公的无奈之情用简短活泼的语言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三)避免歧义策略
电影的欣赏与文学阅读不同:文学阅读通过对书面表达的理解来欣赏,而电影欣赏通过聆听和观看来欣赏,电影欣赏不能像蚊子阅读那样可以仔细品读,电影画面和对白稍纵即逝,不能花时间去细品,这就要求字幕翻译尽量清楚明了,少使用或不使用代词,以免引起歧义。(李永芳,2013)
例1:“Can we go to the park, after?”(我们今天能去公园么?在上玩幼儿园后?)
原文是一句简单口头语,如果单从字面翻译,而不联系前后情境,很可能会将原句直接译为“我们今天能去公园么?之后?”。而对于之后的内容则没有交代清楚,不但会给观众造成疑惑,从中文语法上讲也是一种成分残缺,并不符合目标观众的文字审美习惯。
例2:“Far away from anything. Everything”(远离一切,远离所有尘嚣)
“anything”和“everything”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代词,笼统地代表包罗万象的一切。这句话出现的电影情境是父子两人在一望无际的海边尽情享受悠闲时光,突出表现了父子短暂远离一切城市喧闹的放松与清净。如果按照逐字翻译“远离一切,一切”不但使得语义显得重复且冗长,也缺乏中文抽象的美感。而当译文被改为“远离一切,远离所有尘嚣”后,不但使字幕因为押头韵而具有音韵美,也使得电影轻松的氛围愈加突出。
四、结语
目的论对电影字幕的翻译提供了指导作用,用来指导和解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局限以及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或方法。本文以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的通俗性、瞬时性、受限性三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总结了包括归化、异化和避免歧义三大字幕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论,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字幕翻译的目的出发,结合目标语观众的特定需求,使目标观众真正体验到与源语言观众同样的共鸣和感动,从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Hatim,Basil.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2] 李永芳.从目的论谈论电影《魂断蓝桥》字幕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1(3):98-102.
[3] 林琼.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新探[J].西安外国语学学报,2001(1):136-137.
[4] 刘艾利.从目的论析电影字幕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
[5]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6] 张凡.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归化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