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8-03-26李忠炉张健东申玉春叶宁颜云榕

大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李忠炉 张健东 申玉春 叶宁 颜云榕

[摘 要]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水产与海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程,课程内容与校内“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将该课程实践教学与“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有机结合,建立“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实践课程的建设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参赛,在备赛过程中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并通过竞赛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不同专业学生协同创新提供平台,同时也提升了赛事的专业水平,倒逼了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与课程改革。“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在通识课程教学中属于新生事物,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水生观赏动物;水族景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68-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水生观赏动物成为一种新时尚。养殖水生观赏动物不仅可以营造绿色环境,美化生活,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此外,水族缸还可作为天然的室内加湿器,改善空气环境。观赏休闲产业具有占用水域面积小,投资回报率高、产品附加值大等特点,不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还能增加渔民收入,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途径[1][2],也是相关学生就业的新方向。为提升学生的海洋与水产科学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我们开设了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这门水产与海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并组织开展“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相关水族企业的大力支持。但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该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在缺乏实践教学的情形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的参赛团队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参赛过程缺乏专业指导,已成为制约大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及现有赛事,探索将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与“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有机结合,建立“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推动相关赛事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课程内容及赛事现状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源于观赏鱼类养殖与鉴赏和海洋生物鉴赏等课程,已在全校开设多年,2016年开始作为校精品开放课程进行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优化,主要讲授观赏渔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的观赏鱼类、观赏龟类、珊瑚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方法,以及其栖息、摄食、生长特性,人工繁殖及其苗种培育技术;珍珠分类、养殖与加工鉴别技术;水族景观设计、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及水环境管理等内容。该课程已于2016-2017学年第2学期开放给全校学生公选,首次共有16个学院172名学生选课,其中以农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歌艺术学院等6个学院学生为主,占总选课人数的62.8%(图1)。

广东海洋大学“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以下简称“校内鱼缸大赛”)由校团委和水产学院联合主办,国家级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海洋大学)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校内鱼缸大赛”自2014年开始以来,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各届“校内鱼缸大赛”均与教育部高校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的“全國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相衔接,承担着选拔优秀团队和作品的功能。“校内鱼缸大赛”通常分为作品创作、作品展示和讲演答辩三个阶段。参赛作品从原材料的购置、创意的构思,到鱼缸的制作、景观的设计,再到观赏鱼的选择等,均由参赛团队自行完成。从过往的三届赛事来看,参赛作品各具特色,既展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创新了设计理念,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丰富的创造力。

各届“校内鱼缸大赛”均吸引了全校10余个学院的学生参赛,参赛队伍从60余支发展到150余支,参赛选手从150余人发展到620余人,主要来自于水产学院、农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等(见表1)。赛事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了学生对水族行业的浓厚兴趣,又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推动了相关专业教学的内涵式发展。但是,从三届赛事组织情况看,也存在着参赛学生和团队逐年减少的情况。这其中自然有参赛门槛逐年提高的原因,同时也存在着学生专业知识欠缺、缺乏专业指导的因素。因此,通过合适途径引导对观赏鱼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积极参赛,并为参赛团队提供专业指导,是赛事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程与“校内鱼缸大赛”具有良好的对接条件。从学生来源看,选课学生的主要来源与参赛选手的来源具有较高的重合度,选课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主要参赛选手来源学院。从教学内容看,该课程可为“校内鱼缸大赛”提供专业知识咨询,为参赛团队提供水族知识指导。实际上,在已开展的三届赛事中均有该课程任课教师参与,为赛事组织方和参赛团队提供咨询意见和技术指导。因此,将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实践教学与“校内鱼缸大赛”相结合,建立“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既能增加课程的观赏性和实践性,又可增加参赛选手和团队的数量,提高参赛团队的整体水平,使得课程的开设和赛事的组织达成良性互动的共赢关系。

二、“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

“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通常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高质量的行业竞赛,在备赛中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终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相比,“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的竞赛压力下,学生学习效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此外,“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还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有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和不足,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良性互动[3],使得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以及技能竞赛相辅相成,促进产学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较广泛。“赛”通常可分为校内课程竞赛和校外行业竞赛,校内课程竞赛主要指结合课程内容而设立的专业竞赛,如以“校内年度技能达标赛”为主要平台培养会计专业人才[4],以“身体素质运动会”达标赛的形式开展体操普修课程考核等。[5]校外行业竞赛通过引入相关行业领域的权威性比赛,让学生在完成既定实践内容的同时,又有机会参与高水平竞赛,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为适应广告业界对人才的需求,用权威性、高水平的竞赛弥补专业理论课程与操作能力训练之间的空位来培养广告创意人才[6],既能在高水平竞赛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通过竞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实践课程构建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

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理论课程,结合“校内鱼缸大赛”的要求进行设置,主要围绕“水生观赏动物及其分类”、“水生观赏动物饲养与病害防治”及“水族箱置景与环境管理”等三个专题开展,并在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各专题再划分为若干课时。其中,“水生观赏动物及其分类”专题内容包括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海水观赏鱼、珊瑚、珍珠贝及观赏龟类等,“水生观赏动物饲养与病害防治”专题则介绍主要水生观赏动物的饲养条件、饵料类别、投喂要求、常见病害及表征、病害防治及处理等内容,“水族箱置景与环境管理”专题则介绍水族箱设计理念、置景要素、水环境管理以及水生动(植)物搭配等内容。水生观赏动物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内容,如各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常见病害等,主要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和校外水族企业开展;水生观赏动物饲养、水族箱置景及环境管理则依托“校内鱼缸大赛”进行。

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常见水生观赏动物的鉴别和饲养知识;通过参与“校内鱼缸大赛”,学生在备赛过程中能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并感受水族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以赛代训”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1.选课提醒

为使选课学生对本课程的“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有所准备,通过设置选课条件在教务系统中增加选课提醒,使学生在选课时能够对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所了解,要鼓励观赏鱼爱好者和计划参加“校内鱼缸大赛”的学生优先选课。

2.分团队参赛

授课伊始,课程主讲教师将本课程“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向全体选课学生进行宣讲,争取学生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组合、抽签及教师协调等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3~5人的团队,各团队即为参赛队。为充分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在组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组合,并考虑团队中男女生的比例,期末总评时将团队组成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学生团队建立后,后期的学习和专题分组均以“团队”为单元,按“团队”组织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按照团队完成水生观赏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学习,后期要求各团队参与“校内鱼缸大赛”,结合“校内鱼缸大赛”的进程,在团队“自主”和“创新”的基础上提交创意文案、制作并提交参赛作品。

3.按团队考核

课程期末考核与“校内鱼缸大赛”同步进行,参赛团队的成绩即是团队中每位学生的个人基础成绩。这种捆绑式考核对参赛队中的每位学生都提出了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带的良好学习风气,其既能促进赛事水平的提高,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期末考核还要考虑团队的组成情况和协作情况等,对于参赛队员来自2个以上专业、男女生混合、协作顺畅的团队予以加分鼓励;而在平时学习和备赛期间对团队贡献较大的学生应在平时成绩中予以体现。因此,学生的最后考核成绩由团队基础成绩、团队加分及平时成绩三方面按比例调整后形成。

四、结语

水生观赏动物养殖与鉴赏课“以赛代训”实踐教学模式,依托校内“生态景观鱼缸设计大赛”及高水平的“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为选课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给实践课程的组织架构、指导教师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教学授课方式带来了挑战,倒逼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当然,将“以赛代训”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公共选修通识课程还是新鲜事物,需要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本贺, 马爱军, 孙志宾,等. 海水观赏鱼产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海洋科学,2016(10):151-159.

[2] 骆小年,刘刚,闫有利.我国观赏鱼种类概述与发展[J].水产科学,2015(9):580-588.

[3] 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40-43.

[4] 杨俊婕.“以赛代训”培养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以浙江商业技师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6(51):151.

[5] 范国梁,彭庆文,杨亦阳.体操普修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以赛代考”[J].体育学刊,2001(3):29.

[6] 王丹丹.“以赛促教”——《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1):234-235.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