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探究

2018-03-26吴丹

大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留学生高校

吴丹

[摘 要]我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正进入“提质增效”核心发展阶段。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推动国际经济发展,传递世界友谊与和平,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的必要性,探讨了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就业服务的内涵,提出高校建构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的措施,旨在让来华留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而推动我国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37-03

随着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发展,留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留学生们在学好中文和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希望能将所学成果就地转化,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6年在首届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上随机发出1000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计划在中国进行短期实习的来华留学生比例达到86.1%,希望留在中国工作的来华留学生比例更是高达95%,其中64.7%的来华留学生表示希望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机构工作,70.1%的来华留学生表示希望进入跨国企业工作。这表明来华留学生对在华就业的意向很高。2017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一项《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3号),拟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在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过程中,把学术教育和就业服务结合起来,既符合国际化人才建设的需要,又符合来华留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使命所在。

一、开展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尚未纳入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范畴,有专门服务于来华留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心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其一,大多数高校对来华留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念较为落后,认为留学生在华学习结束后应该回自己国家就业,国内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适合”外国人工作。所以,高校在留学生的培养体系中有关就业、创业的指导教育过于简单,甚至有的高校完全没有开展这类教育。其二,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以“扩大规模”为导向,高校竞相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关注点放在积极扩大招生人数上,一般无暇顾及来华留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为他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政策解读、实习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就业管理体制缺失,导致来华留学生的就业服务缺少必要的管理部门和运行机制,从而陷入无人负责来华留学生就业工作,或者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满意度低的境地。

2016年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提出要“提质增效”,将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作为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目标。留学生的“出口”问题是衡量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符合继续推动来华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企业对来华留学生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为了帮助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和实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了三届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基本都是对中国文化、中国的高速发展抱有浓厚兴趣和情感的,都期望通过在华学习或研修,将来能够学以致用或者回国从事对华交流、研究、贸易的工作,或者在中国继续深造、就业或创业。但是,留学生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对于社会文化、法律法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不熟悉不了解,在与企业沟通中,常常造成求职失败。就企业而言,他们非常欢迎优秀的来华留学生的加盟,利用语言优势和专业背景帮助其扩展海外市场,或帮助其海外分公司进行本土化建设。因此,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创新思维,为来华留学生的就业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学校来华留学教育、来华留学生个人需求、企业和谐发展的共赢局面。

二、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的内涵

(一)引导来华留学生自我开发自身潜能

来华留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传统习惯、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差异很大。此外,留学生受语言基础、学历层次、学科专业等因素的影响,来华留学目的也不相同。高校可以根据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和学生特点,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既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学习能力。

高校應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学生活动。高校可以根据留学生兴趣爱好,成立留学生社团组织,让他们自主开展适合留学生特点的各种文体竞赛活动。这样,一方面锻炼来华留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如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行政办公能力等;另一方面提升留学生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融合度。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中学会如何调整个体的状态,与各种社会角色建立关系,例如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其他中国人以及其在华同胞等。

(二)引导来华留学生开展实习工作

在来华留学生初入校学习时,高校应对来华留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政策、相关规定进行讲解与宣传,引导留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业余时间,制订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可以探讨与国际民间组织或名企合作,共同建立优秀留学生实习基地,努力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如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念和倡议为基础,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推出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藤蔓计划”,先后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对接,为企业机构、来华留学生搭建桥梁和平台,通过派送国际留学生进入企业机构实习的方式,推动中国产品、技术服务在“一带一路”行动中快速拓展与深度融合。目前,已经有2000多位来华留学生参与了该计划,正在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职位。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积极为留学生提供可靠的求职信息和求职渠道,为他们勤工助学或实习实践提供便利。一方面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社会习俗,弱化文化差异,积累实习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来华留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积累丰富的人脉,加强留学生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促进企业和社会对来华留学生的接纳,提升高校国际化教育环境。

(三)加强与来华留学毕业生的联系

高校应对毕业后的来华留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跟踪管理服务。首先,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邮件等多种社交媒体方式,多渠道地与归国工作的来华留学生保持联络,传递学校的发展信息;通过建立来华留学生校友会,增强留学生校友之间的联络与沟通,为留学生校友的职业发展服务。其次,积极鼓励并邀请在各个领域的优秀留学毕业生返校交流。例如,对于继续深造,进行学术研究的留学生,高校可以组织召开学术交流研讨会;对于在公司企业就职的留学生,可以组织经验交流介绍会。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做好留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中的收尾阶段工作,是我国实现教育国际化整盘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的措施

为了推进来华留学生毕业后主动融入社会,做国际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高校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积极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第一,更新意识观念。高校要把来华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来华留学生管理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中,完善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方式的顶层设计。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是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留学生管理人员要形成关注留学生就业的良好习惯,为留学生提供专业的、系统的、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形成集服务、管理、教学和研究为一体的多元管理方式。

第二,健全管理机制。高校应该建立健全一套自上而下的留学生管理体制,加强留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形成留学生“在读——就业前——就业后”各个培养环节都应该有专门对口的管理部门和负责人,确保流程高效、责权明确,以实现学校发展、留学生就业、企业招聘共赢的局面。

来华留学生培养部门要创新教学方式,如采取演讲式、讨论式、视频分享式等,充分调动来华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来华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依托来华留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留学生自我管理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缜密思维的习惯。例如,高校可以组织留学生开展“汉语角”活动,以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来华留学生参与各级专业技能知识竞赛,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专业技能运用能力。高校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创业活动,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邀请企事业单位优秀员工和优秀留学毕业生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在学来华留学生了解当前就业状况和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准备。此外,高校应针对来华留学生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留学生予以奖励,这样既能帮助留学生树立正能量,又能鼓舞留学生士气,便于企事业用人单位做参考。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还要追踪调查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对留学生就业去向、就业档案进行管理,加强与留学生校友的联系和就业经验分享。根据来华留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不断丰富针对他们的就业服务内容。

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留学生就业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专项、专业化的就业服务,将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连,帮助留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做好职业选择。为了打造一支能够服务好来华留学生群体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需要对指导教师进行不同方式的培训,快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开展集中培训,这是以讲座、报告、参观考察等方式进行的综合培训,将大量丰富的知识、政策信息、案例等系统的输入,帮助他们接受、理解新知识、新政策。同时,做到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培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实践水平和专业素养。

其次,要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教育,包括基础性教育、专业性教育和技能性教育。基础性教育就是帮助留学生发掘自身职业兴趣和特长,了解自身优势和弱势,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专业性教育就是将专业学习与未来就业进行有效对接,为留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技能性教育包括如何撰写简历、如何面试、如何展示自我等。高校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现状,将语言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基础,将创业课程培训、企业实践、国情调研、社会考察作为辅助,全面提高留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高校在设计和开发留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时,要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的基础之上,结合专业特色、行业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实地参观、课堂讨论等,传授与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留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最后,要拓宽服务渠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多途径、多方式地搭建留学生实习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高校应该主动出击,考察周边企事业单位,了解对方人力资源信息和对外籍毕业生的需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在校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信息。

四、结语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和世界共同享有的重要人力资源,是中國培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人才。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通晓国际规则且具备高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深受国际、国内市场欢迎。高校要培养来华留学生具备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引导他们对专业知识进行积累。但是来华留学生终究要从学术教育回归到就业创业的层面,他们回国或在华的就业竞争力在相当高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因此,高校要积极大胆创新,加快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推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魏敏.新时期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7(9):110-112.

[2] 李华晶,朱建武.促进外国留学生在华创业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5(7):62-63.

[3] 何雨桑.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J].科教导刊,2016(3):177-188.

[4] 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38-43.

[5] 王勇,林小英,周静,等.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满意度:构成、贡献与策略——基于北京大学来华留学生毕业生样本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2):40-48.

[6] 王珉.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52.

[7] 杨宇.“洋学生”走进中国职场[J].神州学人,2017.

[8] 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Z].人社部发(2017)3号.

[9] 李争粉. “藤蔓”发新枝,高新企业“一带一路”揽人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05-29.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留学生高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