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对比研究
2018-03-26叶智慧王海云陈冬安永生
叶智慧 王海云 陈冬 安永生
[摘 要]为适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海洋石油工程复合型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划开设海洋油气开采工程全英文课程。为顺利开设该课程,本文就教材、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及要求、考核方式等内容,对中国与美国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美国典型石油院校开设实验课时远多于国内院校实验课时,考核方式更为多样化;但若涉及海洋油气开采原理和设备知识,国内院校知识覆盖较美国院校全面一些,因此学生知识面更广。开设本课程既要参考国外教材内容,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要结合国内外教材内容的优点,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道路。
[关键词]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大纲;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33-04
随着陆上石油资源的锐减及开发难度的增大,海洋油气资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焦点,需要大量海洋油气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海洋油气开采工程作为海洋油气工程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国内外大部分开设石油工程专业高校的重视,近年来均开设并积极修正教学课程,以满足海洋石油工业的人才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01年建立海洋油气工程系,至今已形成了以海洋工程和海洋油气钻采工程为主要方向的本科生专业课程体系。海洋油气开采工程是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集地球科学、渗流力学、流体力学、化学、海洋工程等多种学科为一身的系统工程学科,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好这门课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石油相关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并且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双语甚至全英文课程,以满足人才日益国际化的需求。
为了较好地开设海洋油气开采工程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对国内外开设的此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充分调研十分必要,包括调研课程的教材、教学模式、课程知识点、实践或者实验课程等内容,找到各个高校课程的优势点,使授课教师在吸收和学习之后不断修正现有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理论,促进教学相长,还能与工程实际相联系,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一、中美课程对比
(一)教材对比
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大学采用的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教材,可以了解课程主要内容、侧重点以及对学生掌握能力的要求等。本文主要以中美典型石油专业院校的教材为例,按照授课内容进行对比,反映中美石油院校对学生修习该专业的不同要求。
美国教材以Economides M.J.等作者出版的 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s(2013)一书为例,目前德州A&M;大学石油工程系采用此教材,该书内容包括采油工程简介、非饱和油藏开采、两相流油藏开采、气藏开采、井周伤害和表皮系数、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管流、水力压裂、酸化压裂、出砂等,基本涵盖了采油工程的各个方面。该书的知识点划分细致,配有大量实际算例和演算过程,为初学者迅速了解采油工程原理以及解决简单设计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该书主要面向陆上采油工程问题,海洋采油工程的一些原理和设备没有在书中涉及,若将此书作为海洋油气开采工程的教材,还需进行修正和补充。
国内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采用了参考教材或者教师自编的讲义等参考内容,例如长江大学采用的《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张琪,2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用的《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田冷, 2005)。为便于比较分析,将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s和《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与《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三本教材的知识点覆盖情况进行列表。表1列举了三种不同教材的知识点覆盖情况,通过对比发现,若要全面了解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油井流入动态、单相流和油气两相流原理、自喷和气举采油、典型的有杆泵和无杆泵采油方式,还需要针对海洋油气开采的特点了解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特别是水下生产系统、油气水处理与集输等知识。因此,结合这几本典型教材的知识点,可以做到知识的查漏补缺,从而实现授课时有的放矢。
(二)授课方式对比
对比国内外典型石油院校的情况,海洋油气开采工程或相关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有:课堂讲授、实验以及模拟实践等。
德州A&M;大学石油工程系开设了采油工程课程,其课程名为“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s”,大纲明确规定了教材(Economides et al., 2013)以及授课内容。实验课程每周安排170分钟的课时,可以看到学校对此课程实验部分非常重视。实验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井流入动态分析、钻井和完井工具、增产工艺(酸化或注水)、人工举升(气举、杆式泵、柱塞举升等)、出砂管理、流动保障、海洋开采地面设施等。
在德州奥斯汀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师要求学生们首先要认真听课,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进行课程相关技术的口头展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与学习中不断提升知识水平。 与此同时,对应的各种实验课也是这些美国大学所看重的,他们愿意安排更多的课时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吸收和转化自己的知识,像德州奥斯汀大学每周大约设置了3~4课时的实验课,斯坦福大学每周设置了6课时的实验课,这些实验课时相较于国内都要多很多。
国内典型石油院校开设的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基本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和课本学习的方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主要学习海洋油气工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接受必要的海洋油气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获得科学运算与科学实验、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的理论技能,同时辅之以一定课时的实验课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该课程总共设置8个学时的实验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则设置6个学时的实验课,这相比国外的实验课程课時要少很多,实验内容也相对浅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具备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最基本能力。相比国外的实验课程国内的要求较低,最主要的还是重视对理论基础的学习。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却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国内学生虽然学习的量也很大,但更多的仅仅停留在理论操作和设备工作原理学习上,缺乏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往往只能够应对考试,而在真正的生产实际中无法将知识熟练的运用起来。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首先,国外石油院校的实验课时比国内石油院校普遍要多一些,比较重视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再者,国内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实验课时较其他一些石油院校要多一些,相比其他国同内石油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国内石油院校理论课程的课时比实验课程的课时要多得多,而国外石油院校实验课时比理论课时要多。于是,可以得出,国外学生比较擅长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国内学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則相对较弱。所以,国内石油院校还是要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增强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旨对比
国外该课程的主旨是为能源领域各方面的职业发展打牢基础,为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保证用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将来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取得终生成就;令学生在海洋工程相关的工业、政府及学术部门成为领导者;保持和强化海洋工程结构以及海洋工程教育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强调以团队形式的现场锻炼,以培养学生在油气工程领域创新解决方案,同时注重工程伦理、职业素养、环境及社会影响。
国内该课程的主旨是培养适应我国海洋油气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海洋油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海洋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具有知识获取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组织协调与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海洋油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未来的行业领军人才。
对比国内外课程主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石油院校在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相近,都在基础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对学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国外石油院校在获得知识、谋得职业的基础上,又强调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这就较国内石油院校的要求更上了一个台阶。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对比
本文将国内外海洋油气开采工程的课程内容整理在表2中,分别列举了德州A&M;大学、德州奥斯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长江大学四所学校开设的此课程内容,各校课程基本都包括流入动态、多相流等流动机理以及典型的人工举升方式(气举、深井泵采油)等知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还加入了海洋油气生产、监测、增产措施等内容,突出海洋采油与陆地的不同。
(五)考核方式对比
德州A&M;大学考核方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作业、测验A、测验B、测验C和课题作业五部分组成,每部分各占20%;第二种是由作业、课题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各占25%;第三种是由分组课题作业(占40%)和期末考试(占60%)两部分组成。任课老师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有较为灵活的控制权。(见图2)
德州奥斯汀大学用考试方式来考核,提出了字母等级的要求,也就是学分至少要达到C,或者说石油与生态系统工程分数得达到43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考核为闭卷考试:出勤和习题在最终成绩中占30%;期末考试在最终成绩中占70%(见图3)。
长江大学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出勤和习题占最终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见图4)。
从以上国内外石油大学考核方式可以看出国外石油大学老师考核主动权较大,考核方式也多样化,不仅仅靠一次考试来评判学生的成绩,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国内石油大学则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来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易被调动起来,这方面需要引起国内院校的重视。
二、结论
本文从教材内容、课堂内容和要求、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比了国内外典型石油院校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课程的情况,为今后开设全英文或者双语课程提供了参考。从对比的情况,本文得到如下启示:
(1)国内外石油院校越来越重视课程中海洋采油部分内容,在传统的采油工程基础上加入海洋生产系统、海洋油气水处理和海洋储油和集输系统等知识,反映了海洋油气开发的趋势;
(2)实验课程方面,相对于美国石油高校每周三个课时以上实验课时的设置,国内大部分石油高校的实验课时稍显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应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式方面,国外石油高校将学生展示环节也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国内石油高校相对来说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经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开设海洋油气开采工程全英文课程,既要参考国外教材内容,将采油原理、采油设备等具体课程内容以准确而地道的英文传达给学生,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要考虑到国内学生的思维理解习惯,结合国内外教材内容的优点,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道路,既能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
三、致谢
本次调研工作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油气开采工程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和“钻井工程”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资助,特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
[1] M. J. Economides, A. D.Hill, Ch. Ehlig-Economides, D. Zhu. Petroleum Production Systems[M]. 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Hall, Inc., 2013.
[2] 张红玲.海洋油气开采原理与技术(第2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3] 陈宽.近海工程导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4] 张钧.海上采油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5] 田冷.海洋石油开采工程[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5.
[6] 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7] 陈冬,侯冰,叶智慧,卢运虎.德州农工大学钻井工程研究生课程情况研究[J].石油教育,2016(2):103-10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