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语文教学的应然旨归
2018-03-26高伟
高伟
摘 要:禅宗,以“自我”的发现和觉知为切入口,强调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教学,应如是。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尊重生命个体的人的价值,给其更多的尊重、探索和自由,释放潜质,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禅宗;语文教学;自我;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5-31
作者简介:高 伟(1979—),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校务办公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禅宗,表面看来,扑朔迷离,但究其本源,则是以“自我”的发现和觉知为切入口,强调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就这一点来说,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千淘万漉始到金” ——内容的存在
翻开我们的教科书,涉猎广泛,其间可以领略山川河流之美,感受人物品格之佳,亦可以体会故事情节之妙……以苏教版六年级为例,共计课文49篇,在内容的编排与设置上,看似无意,仔细读来,多篇文章与“禅宗”的要义精髓如出一辙。
(1)“舍得”——人性的觉醒。禅宗倡导“有舍方为有得”,舍掉的,是成长历程中微乎其微的东西,即便当下看起来让自己有所缺憾,而收获的却将是更为满溢的人生。比如 《姥姥的剪纸》:“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以上事例只是管中窥豹,放眼望去,聂荣臻将军因为“舍得”,悉心照顾日本孤女,成为“中日友谊的使者”;天游峰的扫路老人因为“舍得”,安于物质匮乏的生活,收获无限自然的风光……这里,“舍得”传递的既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做人之道。
(2)“平等”——众生的关爱。何为“平等”?这里有两层涵义,除了人作为个体生命彼此间的平等,还有在宇宙间行走的一切生灵的平等。比如《大自然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3)“宁静”——思维的扩展。《孔子游春》:“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在这份气定神闲中,心灵走向从容、圆融,也催发智慧,看见生活的诸多真谛。
2. “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力的增值
释迦牟尼拈花示众,所有弟子皆无言以对,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露出会心的微笑,于是,禅就诞生了。这种悠然心会的了悟是每位教师所憧憬的景象。不可否认地说,目前我们的群体中仍然存在以教为主的路向归因,课堂行进轨迹单一,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价值。
(1)放下——真切的尊重。关于“放下”, 有一則禅宗公案,放下我执,才能自在。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放下什么?放下居于神坛的位置,放下课堂专断的干预,放下满堂灌输的简单,以学生视界来展开教学,以学生的维度来铺陈课堂,教师是点拨者、引导者,让学生去发现、探索。
(2)对话——多元的融合。任何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就课堂而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与交流是促使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源,从而形成独特的“意义场”,在这个场域中,语言符号走向鲜活、文本意向趋于立体、情感体验引发共鸣、内容涵泳逐步深刻。以《给家乡孩子的信》为例,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所谓“境由心造,言为心声”,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似在切切交谈,我们可以闻言见人、知心、悟情、明理。以下是学生通过对话所读出的文字背后的真意:
读懂内容:巴金爷爷的这句话仿佛让我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如病床上巴金爷爷握笔在艰难地写着信,每一个字写起来都是那样的费力。
读懂人:由此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精神品质,或觉得他真是一位怎样的人。
读懂目的:巴金爷爷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读出勉励、期待、警示。如文中并非单纯说自己的时间有限,而是强调光阴似箭、稍纵即逝,更是期待我们每个孩子都能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生命开花结果”是期待我们少年儿童能时时、事事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增添光彩。
(3)随性——自然的生成。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万物生长如此,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勿守成法,崇尚自然,预设与生成,看似矛盾的结合体,从时间的推移来看,教学首先应该是一种预设,因为预设才能了然于心。因为预设,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精准把握;因为预设,课堂才能演绎精彩。“随生而动”,以悦纳与沟通的心态去调整课堂教学节奏,灵活而果断地处理所生成的信息,师生双方在分享中实现“双赢”。
3. “海阔天空任鱼跃”——价值的旨归
以禅宗的思想观照语文,带给我们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它关注的是自我修为、自我成长。当二者相遇,所创造的更多是形而下的术。这就要求我们心存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释放潜质,实现主动发展。这是精神的皈依,亦是生命的复归,需要我们为之坚守,从而产生悄无声息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政涛.教育常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