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诉,让弱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2018-03-26朱益南

教师·上 2018年1期

摘 要:帮助身心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善于有效倾诉,是弱势群体的学生学会正视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战胜抑郁心理的缠绕、走出心理困境的一剂有效良方,它有助于学生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回失落的自信、增强耐挫力,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过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

关键词:诉说心语;心理困境;倾诉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7-21

作者简介:朱益南(1970—),女,江苏南通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近年中学生校园欺凌、沉迷网游、轻蔑自己或他人生命等事件的报道常出现于媒体。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必须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急问题亟须解决, 矫正和预防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让他们走出阴影,走进阳光,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社会要求,是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者的责任。

一、倾诉,帮助他们学会正视现实

在处理一起学生打架事件时,我无意得知A生自幼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下岗,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他认为,母亲不但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其随意的生活态度,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甚至是耻辱,再加上受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从小就在心理对母亲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总觉得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非常害怕朋友、老师、同学知道家庭情况而瞧不起他。他总是努力表现得非常快乐,时刻显示出对生活的惬意。从幼儿园到中学,没有一个老师、同学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他从不到同学家玩,也从不带同学回家玩。不要说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谁有这样的承受力?

家庭原因使他非常自卑,各种刻意的举止都是为了掩饰这个事实,这个孩子的心理已经被家庭的困境牢牢束缚了。让一个孩子用一生的精力去独自承受由上辈人家庭恩怨而造成的痛苦,这个代价太大了,后果也太不堪设想了,应该还单亲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我告诉他父母离异并不是他的过错,老师会替他保守这个秘密。但是他的父亲、爷爷奶奶甚至他的母亲需要重新审视十多年前的家庭生活,正视每个人的是与非,他也应该理性地对待母亲的离家再嫁:父母婚姻走到尽头再勉强显然是不合适的,父母分手对他们三个人也许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无须自卑,只要敞开心扉,一定能赢得很多的朋友的理解,生活也会更轻松。

二、倾诉,帮助他们战胜抑郁的缠绕

B生成天眉头紧皱,唉声叹气,经常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终于在一次课外活动时,她才断断续续地告诉我,百般疼爱她的母亲三年前去世,虽然父亲及爷爷、奶奶对自己比较关心,但父亲下岗了,又与爷爷奶奶不和,再加上自己学习成绩不佳,她感到压抑、悲观。她总想如果母亲在世,也许就没有这些缠人的烦恼,自己的学习一定不会这么吃力。

这个孩子走不出失去母亲的痛苦而导致心理抑郁。我告诉她人生难免有挫折!大人之间的矛盾难免,父亲和爷爷奶奶骨肉相连,不会有太深的矛盾,不要太在意。我建议她主动与同学交往,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会发现生活其实是多姿多彩、充满欢乐的,自己也并不一无是处。她活得健康、活得开心、活得有出息是对已故母亲最好的报答。我动员她参加生物兴趣小组,去认养一株花苗。后来,在学校举行的一次重大教学观摩活动中,她毛遂自荐当生物科技园导游,给来宾介绍她和同学们培育的花卉。那天她表现得很出色,笑容很美丽。

三、倾诉,帮助他们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C生应该说除了在班上与同学无法相处,各方面都很优秀。他觉得谁也比不上自己,只要有同学批评他,他就和同学大吵甚至大打出手,他成了班上的一“霸”。每次和同学吵过、打过后,他虽然心理有种“报复”的快感,可看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在一起玩,而自己孤单一个人时也有一丝失落。

在聊天中得知,这个学生也生活在单亲家庭,在别人指指点点下长大。父亲被几度劳教,姐姐因长期缺乏管教在社会上流浪。家庭和社会给这个其实是积极向上的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我建议他经常找信任的老师倾诉,并告诫他在和与学产生矛盾后,要学会反省有没有主观方面的问题,遇事多想想对方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足的一面,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对同学的优点、缺点要给予正视甚至接纳,不要总去排斥。唯有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唯有了解别人的优点,方能适应竞争的社会。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友谊,就要学会接纳别人、宽容别人,融洽与家人、同学的关系,才能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友谊,走自强之路。

四、倾诉,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信

D生有个与他同班且成绩优异孪生妹妹。他只要犯了错,老师就会在批评他的同时表扬妹妹,并让妹妹回家告状;家长在对他进行“棍棒教育”之后,仍然把他和妹妹对比。老师、家长、同学无不认为这是对他关爱的表现,甚至认为这是对他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妹妹的成绩就是对他的鞭策。久而久之,他把没有得到老师、家长应有的尊重的事实归因于他有一个无时无刻不与他同在的妹妹。所以,他总是不服老师的管教,经常顶撞家长,觉得活得很无聊,也很讨厌总给他带来“灾难”的妹妹。

这个问题孩子遇到了有问题的家教和师教才导致出现心理偏差。我让他将从小以来感觉到压抑的事情都讲出来;再想想和哪些同学或老师有共同语言,以后受到委屈就多和他们交流;暂时把学习困难的事摆一摆,觉得“成为好人”中的哪一条比较容易做到,先从这点开始(他提出了不和老师顶嘴),能不能坚持一段时间后,再看看大家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背着他和班主任委婉地通了一下气,请班主任创造条件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一个月后,班主任觉得他守纪多了;两个月后,他的成绩明显提高了;暑假过后,同学们都说D同学挺优秀的。

五、倾诉,帮助他们增强耐挫力

E生父母在经历了长期的不和、分居后,父亲突然去世,生活一下失去了依靠,他感到心里郁闷,同時对母亲耿耿于怀。看到班上两个同学有早恋的苗头,觉得很羡慕,也想找一个“女朋友”来关爱自己,可女同学对他不屑一顾,所以他成天神思恍惚,成绩也因此下降。

这个学生比较早熟,平时在班里处事方式也比较成人化,在经历了家庭变故的打击后一直萎靡不振。我首先给他提出建议:“有这种青春期表现不奇怪,但要理智、克制;试着将精力放在学习及有益的活动上,有意识转移注意力。要是这些办法还不行,那就把这段感情先收藏起来,等到毕业有了前途再拾起,也许有女同学会欣赏你。”然后给他讲了一则故事:法国自然科学家法伯曾经把许多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它们一个跟着一个首尾相连,沿着盘子爬行,每一条都紧跟着自己前边的那一条,既害怕掉队,也不敢独自走新路。它们连续爬了七天七夜,终于因饥饿而死去,而在那个盘子的中央,就摆着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一段时间后,他告诉我:“我终于明白,生活的不幸是可以克服和战胜的,而心理的失控最终可能会葬送自己。”我相信,敞开心扉之后,不幸对这个学生来讲,不再是绊脚石,而是一种磨砺。他会成为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他们最怕受到歧视;而他们又一样有着广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的不是社会、学校对他们予以格外的关注,而是受到与别的孩子同等、没有异样目光的对待。希望与老师、家人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敞开心扉,进行真诚的交流、心与心的交流,获得抵制不良诱惑的精神和心理“疫苗”,在此基础上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喜欢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找到适应社会的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倾诉的条件,提供倾诉的机会,让他们宣泄心中的不满,哪怕是缓释一下紧张的心理情绪,也有助于他们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困难,走出家庭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 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