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古多情空余恨

2018-03-26余芳

关键词:古代诗歌诗经高中语文

余芳

摘 要:高中语文苏教版新编必修四教材中选入的《诗经·卫风·氓》,可以从反复品读,再现诗境;咀嚼字词,体味情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深入拓展,理解思想这四个维度展开并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经;古代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5-0032-03

《诗经·卫风·氓》讲述了一个多情的女子和一个薄情的男子从相识相恋到男子移情别恋终至相怨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经典模式之一,自古多情女子薄情郞,清朝文人史清溪言“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所谓的爱情总也敌不过时间无情的侵蚀,当昔日美丽的容颜刻上岁月的刀痕,当美好的愿望被琐屑的生活打磨得体无完肤,当一切露出本来面目,曾经的海誓山盟显得那样脆弱、不堪一击。岁月流逝,青春不再,当年的海枯石烂不变心,还能剩下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穿越时间的长河,这样的遗恨一直传唱至今。

高中语文苏教版新编必修四教材中选入《诗经·卫风·氓》,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

一、反复品读,再现诗境

读诗百遍,其义自现,诗歌更要反复读。如诗中写恋爱过程的前两段,通过诵读,让学生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说说自己的感受。一个满脸堆笑的有点痴痴的男子,拿着布匹丝线,来到一个女子的家中求婚,单纯的姑娘已然动心。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男子来求婚,因过去男婚女嫁,必须有媒人牵线,姑娘不得不将婚期推迟,男子生气了,姑娘请求他不要发怒,将婚期定在了秋天,女子的心已全部交给了他。男子走后,她登高望远,绵绵的思念中带着哭泣的痛苦,似乎有一丝幽怨:为什么你不再出现在我的视线里?等到见到了心上人,又破涕为笑,女子的悲伤和快乐都围着这一个男人转,她将一世的幸福和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这样的赌注是不是太可怕?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危险?这样活着是不是太过提心掉胆?

悲剧的种子在这时已经种下,在恋爱阶段就有很多潜藏的危机:“子无良媒”,两人私定终生,而非明媒正娶;“将子无怒”说明男子性情易怒,女子过分迁就;“涕泪涟涟”,男子并非重情之人,而女子付出过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姻大事,如此草率。可惜,恋爱中的女性总是太傻、太天真,等到一切都成定局,悔之晚矣!

当时海誓山盟,海枯石烂心不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经不住时间的蹂躏,终究化为乌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真希望故事在这里开始,也就在这里结束。

二、咀嚼字词,体味情感

诗中有一些字眼特别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赏析诗歌时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言外之意,这也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流白艺术。如诗中的叠词使用较多,如“蚩蚩”一词,指嘻笑的样子,仔细体味,感觉那个男子并不是很有涵养的人,有点儿嬉皮笑脸、色眯眯的嘴脸,像个泼皮无赖,与女子的“泣涕涟涟”形成鲜明对比,看来这场爱情开始就动机不纯,注定始乱终弃。还有后文的“淇水汤汤”,“汤汤”一词里可以看到女子内心的不平如波涛汹涌,尽管男人已变心,她却仍然一往情深,用情越深,受伤越重。叠词的使用在李清照的词《声声慢》里体现最明显,它能加深内心情感、渲染场景,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再如诗第五节中的语气词“矣”,每一处所包含的情感不尽相同,可以细细咀嚼。“靡室劳矣”,结婚三年,女子从不以操持家务为苦,任劳任怨,这里的“矣”字含着一丝无奈的痛苦;而“靡有朝矣”这句的“矣”字情感进一步加重;“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里的“矣”字所传达的情感与前面不同的是有不满和怨恨;说到兄弟的态度,“咥其笑矣”又有一种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悲哀;“躬自悼矣”是顾影自怜;最后一句“亦已焉哉”,两个语气词连用,写出女子内心的绝望,也是自我安慰,与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抓住细节,分析人物

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诗句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可见一斑。如诗中的这位女子,从她开始送别男子、安慰男子、思念男子的这些场景描写中,可见她的痴情、纯真、善良。从她婚后没日没夜的劳动,毫无怨言,可见她的勤劳贤惠,是一位传统守旧的女性。最后她发现男子变心,甚而至于对她十分粗暴,她亮出了自己的理由,“我没有做错什么,你凭什么这样对我?”她求助过兄弟,但没有意义。最后她想明白了,女人就像那棵桑树,起初叶子润泽,果实累累,可最终树叶凋零,容颜老去,就面临被抛弃的结局,当初就不应该沉浸于爱情的漩涡里,不知自拔,只怪自己被情感冲昏了头,蒙蔽了双眼,没有看清他的真实面目,清醒后的女子那样决绝、洒脱、果断,不能不说,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在那个年代,她是勇敢的,可她一個弱女子,遇人不淑,其实根本无法与当时的现实抗争,结果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

相比起来,诗中的男子就有些招人厌恶,他成了花心的代名词,成了世上所有负心汉的形象代表,从开始惹人发笑的痴痴的样子,到一言不合其意便大发雷霆,性情之暴躁,已初露端倪。后来他二三其德,背信弃义,甚至对一个弱女子施暴,简直要让女性们群起而攻之,食其肉,寝其皮,犹不能解心头恨。

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自文本,来自对字词的体味,这样的分析人物才会有血有肉,鲜活而有内涵,不至于流于形式,语文的味道就在对文字细细品味的过程中,而不是直接展现结果。

四、深入拓展,理解思想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读懂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婚姻状况,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地位,面对秋扇见捐的命运,女性只能默默承受,别无他法。《氓》从内容上看是从女性的角度来抒写内心的怨恨,中国古代闺怨诗的源头应该可以追溯至此。有的因为男方变心而生怨,有的因为男方为功名远游四方而生悔,“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的因为战争被迫分离而生念,“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其中女性的孤独寂寞和无可奈何是一脉相承的。

从《氓》中还可以看到古代婚姻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稍有不慎,就面临被休,回到娘家也倍受歧视,如《氓》中的女子,兄弟见她被休弃而归,不予同情,反而讥笑,真令人寒心。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家中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连亲生母亲都责怪她为何自己回家来,她在家中待了十来日便被迫再嫁,这就是女性的命运,她们背后没有支撑,一旦婚姻失败,毫无退路。

进一步深究悲剧背后的根源,悲剧大体可分为三大类:性格悲剧,命运悲剧,时代悲剧。往往这三种悲剧相互交融,兼而有之,《氓》中的女子性格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单纯,容易轻信男子,然而从命定的角度,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命运的赌博?所嫁之人是好是坏岂是女性能决定的?而时代悲剧就是要看到悲剧的时代背景、悲剧的普遍性,古往今来,类似这样的悲剧,不尽其数,女性的反抗一直都在进行,或成功或失败,卓文君靠一首《怨郞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挽回了丈夫司马相如的心,像卓文君这样的才女尚且都有面临丈夫变心时的无可奈何,更何况一个市井弱女子?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在前夫赵明诚死后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的灾难,当发现被张汝舟骗婚,她毅然举起离婚的旗帜,却因离异而系狱。北宋才女朱淑真也因为夫妻不和,抑郁早逝。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想改变命运,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没想到李甲因贪恋财富,背信弃义,又将其卖于孙富,万念俱灰的杜十娘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女性如何走出受男性支配束缚的圈子,如何与命运抗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反思悲剧,新时代的女性如何摆脱命运的摆布,首先就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女性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男性的附庸,正如舒婷在《致橡树》中所写:“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學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你有你的铜干铁枝,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爱的双方相互独立,相互平等,而不是附属关系,更没有上下尊卑之分。

你说,爱我到永远,但永远究竟有多远?《诗经·卫风·氓》是一曲中国古代女性由觉醒到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歌,它不只是女性的哀怨曲,更是唱响了女性独立的号角,而抱怨也好,同情也罢,憎恨也好,感叹也罢,最终要回归现实,付诸行动,这也是诗歌的现实意义之一。

【责任编辑 李晓旭】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诗经高中语文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巧用《诗经》解难题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