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质量管理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路径探析

2018-03-26吴书勤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质量管理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基于质量管理的视角,针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硬件问题、师资问题、评价体系问题、管理以及学习手段问题等,提出优化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实践型教师队伍、构建全程性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学习系统等路径,提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教学 质量管理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81-02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质量的实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训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如何提升實训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基于质量管理的角度,从实训室建设、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实训教学制度管理及信息化手段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实训教学硬件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大大改善。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硬件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专业实训投入不足,实训基地场地有限,实训设备不足。第二,实训设备落后,与企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脱节,无法满足正常的实训教学需要。因专业教师水平有限,部分实训项目建设方案的制定、实训设备技术参数的把握、实训项目论证评审、实训设备招标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导致所购实训设备与当前企业行业的专业标准和技术要求不相匹配,导致实训教学的开展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第三,实训设备利用率较低。实训设备使用率低是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部分实训设备为展示型设备,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以上原因,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导致学生无法高质、高效、全面、系统、充分地完成专业实训。

(二)实训教学师资问题。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熟练地做好本岗位及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学习或挂职的经验,缺乏企业专业技术训练,导致他们缺乏对真实的企业环境、生产过程、生产标准及生产工艺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因而也不了解企业行业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要求、新标准,导致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效果,影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三)实训教学评价体系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已难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现有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如下缺陷:第一,评价内容不全面。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评价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操作,考核内容也仅为实训报告和技能考核,而且考核内容很少涉及实训成果、专业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等内容。第二,缺乏过程性考评。重报告、轻过程、轻成果是很多高职院校进行实训考评存在的弊端,忽视对学生实训环节的过程性考评,更不重视实训环节的成果评价。第三,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考评,评价主体一般为专业课教师或实训教学指导老师,缺乏学生的自评互评,缺乏社会评价,缺乏企业行业评价。第四,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目前,一般的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均为学生实训结束后,结合实训过程学生的表现以及实训报告,由实训教师统一评分。这种方式很难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工作意志力。

(四)实训教学管理以及学习手段问题。良好的实训教学质量需要健全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激励机制,缺乏统一的实训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规范,缺乏信息化的学习手段。第一,实训教学管理相对松散,缺乏一套系统、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仅依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工作责任心,严重地影响了实训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缺乏合理的实训教学激励机制,导致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目的仅是为了获取学分而不是技能的提升,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课时和教学任务,师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热情不高,教学指导力度不够,实训教学存在“放羊”现象。第三,缺乏信息化学习手段。随着国家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逐步改善,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管理仍缺乏信息化手段,导致学生实训学习手段相对单一。

二、提升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路径分析

(一)四位一体,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因实训教学硬件不足,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或增加自身投入,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首先,应以符合和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参照企业行业标准,参照企业行业新要求、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做好实训室规划与建设。高职院校还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结合专业建设需求,创新专业实训室建设理念,以技术服务与企业融合共建思想为导向,建成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特色鲜明、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社会服务能力强、示范引领的,集专业教学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需求“四位一体”的标志性实训室。标志性实训室能够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标志性实训室还要实现校内、校外开放共享。实训室的校内开放共享能提升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不同专业教师的科研提供良好环境,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良好实训条件,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发挥最大作用。实训室还应向校外开放,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以及其他社会培训等需求,实现校企多方位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型教师队伍。依托校企合作,打造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兼结合并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训实践型教学师资团队是提高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实训教师队伍。具体如下:第一,打造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既要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以确保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学能力、匹配的科研水平、相应的人文素养等,还要有真正的实践经历,掌握专业技能,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转换成教学能力。因而,高职院校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实训指导教师参加各种技术培训,鼓励他们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提升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第二,从企业聘请一些优秀员工、优秀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外聘实训指导教师,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配足不同类别的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教学效果。第三,以标志性实训室建设为依托,建设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标志性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引入某一行业或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技能传承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真实项目等,系统设计或开发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教学能手、技术能手。

(三)多元参与,构建全程性評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应该打破原有单一的考核模式,构建全面实施、全过程指导、全员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是集实训教学、竞赛集训、技能评价、技能考证,包含学生互评及自评、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第一,优化考核内容。实训教学的考核内容应该体现全程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学生实训过程表现、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报告、技能考证、技能大赛等元素,学生的技能考证通过情况和参与技能大赛及结果应该作为学生实训教学考核的重要加分选项。第二,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应采用“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理论教学指导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多方评价相结合,按一定权重综合确定学生的实训成绩。多元参与学生实训考核一定要注重第三方的评价,要加大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所占的比重,这样的评价结果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也相对客观、公正、科学。第三,参照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完善过程性评价标准。实训教学的过程性考核,要参照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岗位职责的称职度、工作内容完成的程度、工作结果的优良程度、对于工作完成产品的创新、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可采取等级评分式评价,如不称职、称职、良好、优秀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充分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四)创新管理,构建信息化学习系统。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为管制型制度,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这种管理制度有较强的控制性,致使学生缺乏学习自由,教师缺少教学自由,加上实训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实训教学质量不高。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进:第一,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型和服务型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规范,为教师自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大大提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第二,建立实训教学激励机制。从教师层面来说,要完善高职院校人事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完善实训教师的考核制度,增加实训指导教师参与专业培训以及企业挂职锻炼机会,鼓励实训指导教师参加科技研发等以调动教师开展实训教学的积极性。从学生层面来说,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项奖学金或优秀毕业生优先推荐就业等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证和专业科技研发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构建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打造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训练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实训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可将各种实训学习资料上传至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做好实训教学安排,并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并掌握实训情况,通过手机APP对学生进行疑难解答和及时指导。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可以实现在线下学习和练习的基础上,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随时随地地获得教师的指导、交流与反馈,这样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继敏.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推进现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什么影响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EB/OL].(2015-08-12)[2015-09-20].http://sannong.cntv.cn/2015/08/12/ARTI1493341576868379.shtml

[3]葛益娟.高职导游顺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4)

[4]吴丽华.基于地域产业环境下的高职校企交融式实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5)

【作者简介】吴书勤(1975— ),女,广西平乐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质量管理高职院校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