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及途径分析

2018-03-26马凤梅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针对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研究不够深入、课程体系不同、教育方式有差别等问题,提出重新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等措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现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42-03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始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目标方向和实施要求,把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到国家层面。

许多学者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现实中,两者相互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如两者融合的意义和必要性、两者共通之处等,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合、师生如何互动等方面研究较少,很多研究只停留在表面,操作性不强。如何推进两者的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进展。具体如下:

1.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意识逐渐增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各高校高度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中出现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等思想意识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家逐渐意识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意识逐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许多方面有一定的重合,如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实践等方面,两者更容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许多高校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等的形成有一定助推作用。

2.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研究逐渐增多。一是从教育部到省级教育部门都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研究。教育部和国务院相继出台文件,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了部署,强调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各省级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制定了本省的工作方案,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如研讨会、座谈会等进行经验交流,对优秀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为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二是高校及学者对两者融合的研究增多。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各学者也持续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不断增多,在中国知网输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含“创业教育”,查询到的相关文章1999年至2009年是125篇,2010年至2017达759篇,增长了6倍多。

3.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得到广泛认同。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人只是将创新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种途径,是被动选择的,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家首选的还是安逸稳定的工作,创新创业甚至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不被认同。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提到国家的层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国家已出台相关文件促进创新创业,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各高校也普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专业教育中,并给予人力、物力支持。对大学生而言,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将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他们愿意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并乐于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活动。因此,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从高校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全国从上到下已经形成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得到了广泛认同。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深度不够。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直到1999年,教育部才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文件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后,各高校才开始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尝试,但很长一段时间进展缓慢,成果极少。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研究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多还处于理论论证方面,或处于经验总结方面,实践方面的成果少,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更少,相关的著作还尚未有。

2.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属不同的课程体系,相互融合难度较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途径包括课堂的“思政课”及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是课堂的“思政课”,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占比重较小。“思政课”属于公共必修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另一门公共必修课,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授课方式与培养目标,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外辅以一些创业竞赛、创业报告、创业调查等活动。“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在大一开设,对象是大一新生,“就业指导”一般只安排给毕业班,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由于两者授课时间有差别,使两者的相互融合存在一定困难,融合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于教育目标理念有差别,教学任务不同,教育的重难点就有所侧重,因此,无论是在“思政课”上引入创新创业的内容,还是在创新创业课上引入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都无法让学生得到较系统的认知和实践,授课过程中融入的内容只能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度。

3.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有差别,内容结合度不够。当前的“思政课”理论讲授比较多,授课内容已基本定型,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意识層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主义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内容少。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实用教育,侧重实践教学,注重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授课内容还在完善中,尚未定型。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以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内容为主,结合学生创业理想、创业意志、创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内容的讲授有限;在创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缺乏系统的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各自的教学方式和教育侧重点,两者相互融合的内容少,结合度偏低。

4.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对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很多“思政课”教师之前没有接触过,知之甚少,或者仅略知一二,在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等方面缺乏了解,教师本身创新意识不强,不了解创业现状和行业前景,是无法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的。一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全体教师的一种责任,还是抱着做好本职工作就行的观念,不能自觉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不能有意识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教育中。此外,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成果不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研究,这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分析

(一)重新调整课程体系。“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虽然属于不同的课程体系,授课上存在“时间差”,但是也有一定的时间重合,因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如下调整: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集中到大一大二进行,这样“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都在大一大二开设,时间上接近,便于开展课程上的合作,比如在讲理想信念时,可以加入创业梦想的内容;讲到社会主义道德时,可以加入创业职业道德的内容;讲到法律法规时,可以加入创业法律的内容,等等。当课程内容彼此融入时学生更容易接受。二是把“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门新课,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健康等方面,以专题形式进行讲授,中间穿插实践教学;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整合,缩小差距,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极大融合。三是加快课程网络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优秀典型的慕课、视频公开课作为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学习参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二)转变思路,更新教学方式。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一言堂”比较多,互动式、体验式、探讨式等教学比较少,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方式,打破思维定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上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讲解外,还可以使用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操训练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讨论、自我思考、能力提升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打破常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思政课”还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都有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的实践是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的,主要有辩论赛、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但是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新意,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的实用性,紧跟时代步伐,更加面向就业和创业,是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而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两者的融合,必须更新实践平台,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以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现和释放。为此,高校可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场地、资金、设备等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组建各式各样的创业团队,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借助已建成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创业;可以与公司企业合作,让学生切实参与公司企业的运作和管理,等等。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更明显。

(四)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新事物,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对现有“思政课”教师进行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增强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二是把一些有创业经历或者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研究的人员补充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来,充实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三是组织“思政课”教师到公司企业挂职或实习,了解公司企业的动作模式和管理。四是鼓励“思政课”教师自主创业或企业兼职或入股企业,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作用,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经验。五是聘请知名企业家或企业高管作创新创业课兼职教师或担任指导教师,这样既可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又可以给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梅沁芳.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关键要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2]王明安,刘旭芳.面向创业教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3(2)

[3]陈哲.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操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

[4]姜春英.“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5(35)

[5]宋妍,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意义与现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6]梁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障碍与对策[J].德育研究,2017(3)

【作者简介】马凤梅(1979—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