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暖

2018-03-26陈汐

诗林 2018年2期
关键词:铁钉隐喻家人

陈汐

浙西的冬天很冷。打一桶井水洗手,若能感到暖意,便说明冬天已初具模样,手炉即可登场。早晚煮饭,外婆从灶膛里铲出一些火炭和炉灰,添進手炉,诞生了家人争抢的宝物。

手炉每隔几天要清一次灰。比炉灰更需要清理的,是藏在灰里的铁钉。煮饭的柴火从各处搜集而来,可能是隔壁学校的废桌椅,可能是城南啤酒厂的破酒箱,所以都带着不少铁钉。手炉里的炭火烧成灰烬,铁钉却留了下来,若不时时清理,占了位置,新火难添。烤火的时候,外婆握着一只旧收音机里拆出来的圆形磁铁,贴着炉灰的表面,缓慢地转圈,铁钉便噗噗地跳出来。

在我离开家乡后多年,铁钉从炉灰里钻出来的场景依然跟随着我,给我一种无法解释的不平静——仿佛是一副重要而模糊的脸庞,不知是谁,却在我睁眼入寐之际浮现。

我常常想,到底是回忆令我难以平静,还是“无法解释”本身?这个问题,在我回望自己写下的寥寥几首诗歌时,同样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刚开始写诗时,我以为诗歌是解释的。高中第三年,我和同一所学校的朋友有过不需邮寄的通信。我在晚自习课上写,朋友在宿舍熄灯后照着手电筒写。高考前的生活紧张严酷,信的内容多是互相鼓励。信件不多,却持续了数月,最后因为考试日益频繁而被迫放弃。

大学一年级,我开始写诗歌,功能和中学的信件相差不大,甚至连收件人也不需填写。甫一接触诗歌,隐喻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器官。我无法理解生活中的种种哀乐,于是想通过新鲜的词语和句式,把诗歌(或者说生活)写给我想写给的人看,并且只有他们能看见。当然,是否有人窥见,是否有人愿意去看,不得而知。

讽刺的是,我用隐喻去解释生活,写下来的大多是难以解释的迷宫。只有运用词语的过程带给我致瘾的快感,成了别人的文字和我的真实生活都无法比拟的药剂。我这样说绝非忏悔,反而觉得有趣:当收件人失去了所有意义,那些认真书写的信件还有意义吗?那些文字还是我的一部分吗?只是彼时的心境已经走远,我再也不能以当时的手重新写出另一番样貌的诗了。

来到香港以后,生活是穴居的,在陌生的城市上班下班,通信式的诗歌很快消失了。我并不想通过诗歌分享生活,也无意勉强与旧识保持联系,那样做并不能使我更加快乐。我甚至怀疑,私人谜语式的诗歌从未带给我长久的、可以反复的澎湃。每一年,钱塘江的潮水都在月色下逼近堤坝,像灰白的铁钉扑向磁铁,那才是可以反复的澎湃。

这样的澎湃具有自身的秩序。我不能安排,却在我身上发生,这才是我更想去写的东西。

时刻在我的身上发生的,首先是身体本身。《投影》里提到初中时一次手腕骨折的经历。学校离家不近,于是我寄宿在亲戚家里。亲戚是老师,为了给我养成晚自习的习惯,规定与家人通话必须是在晚饭后。那天大雨回潮,我在浴室里滑了一跤,起初以为不过扭伤罢了,又不忍家人担心,于是电话里轻描淡写,睡前贴了一帖膏药了事。结果到了夜里,手腕处疼痛难耐,我半梦半醒,走去客厅给家人打了电话。记忆之所以犹新,是因为手腕处的痛犹新,光脚走在地板上的凉意犹新。

以前在一篇散文里读到,男子等爱人赴约,绕着草地走,夜里雾气渐浓,露水落在头发上,等的人却迟迟不来。他听着耳机里的歌,看着没有回复的消息,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他对这段关系慢慢绝望。散文已经找不到了,我却记得读那段文字时变得急促的呼吸。许多事,在我发现之前,我的身体就已经明白了。这次选的几首诗里,有不少提到了我对身体的思考。我想,身体以何种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大概是我永远会感兴趣的事。

感受先行,使写作能朝着追赶自由太阳的跋涉中迈出小小的一步。“诗歌写什么”的常见答案是“什么都可以写”。但仔细想想,生活就已束缚重重,写作哪里能够做到。诗歌中的谜语和作茧自缚不是一回事。作茧自缚是不承认感受的。我不想再继续逃避和否认我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喜欢我现在写的东西。

《打尘》写的是进山。在每个佛历上的重要日子以及大年初一,我和家人都会去那里的寺庙祈祷。一年夏天,家里大大小小约好清早出发,骑车上山。大概是没吃早饭的缘故,我刚进了山门便不知身在何处,醒来时已经躺在了路边干涸的水渠里,山终究是没有进成,母亲陪我搭烧柴油的三轮车回家。后来,我还见到了更小的时候在山路上拍的照片。午后的阳光里,我和哥哥笑着走下山路,十分开心。关于山的记忆有很多,诗歌里写的只是其中一段,却承载着我上下山时的感受。

上个月回家,我又看着外婆在炉灰里找铁钉。我刚想把这个场景比作寻找记忆,却突然意识到,我想描述的并不是记忆本身,也不是我为生活捏造的隐喻。那些曾牢牢连结了课桌椅和啤酒箱的铁钉,与其说是需要解释的“铁钉”,不如说是牢固本身。冬天循环往复,我在手炉上感受到的一切冷暖是如此重要,我猜铁钉也能感受得到。

猜你喜欢

铁钉隐喻家人
爱的隐喻
我的家人
一枚铁钉的价值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隔水取铁钉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物理潜能知识竞赛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