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3-26闫利恒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互联网+中职

闫利恒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 222200)

在今天,创新已经是衡量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不仅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成为了引发已有产业创新、引领新兴产业的强大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前行历程: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一直是创新的引领者,从四大发明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到今天中国高铁发展成果引领世界,中华民族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曾止步。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发言更是为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育者如何做好“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将是摆在一线教师中必备的研究课题。

1 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症结所在

1.1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创新的动力

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初中学校毕业后进人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电子专业的相关课程时,由于电路基础方面的知识较差,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就难免遇到困难,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又自己解决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更不要说创新了。

1.2 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引导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期达到能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探索更深、更广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的薄弱,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方面已经疲于奔命,因而在创新能力方面也就分身乏术,缺少引导。

2 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 国家高度重视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新,不断将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强调了创新引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创新已经成为建设我国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战略支撑。

2.2 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正从应用型逐渐转变成创新型。如果依然遵循传统的知识观和应试教育的理念,那么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将得不到全面的发展,也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产生,所以电子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便是采取新型的知识体系、教育方法来改革教育教学。

3 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解决方案

3.1 情景创设,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什么是创业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之后而能够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也可以说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因而,在中职电子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实际上,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质疑的能力,质疑就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根本动力。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教学,为学生创设能提出问题的情境,并且能在情境中引导、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表述自己的疑惑及观点。例如,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可逆控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介绍电路的结构,创设情境,随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可逆控制的几种电路结构”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电路的特点及用途提出不同观点。又如,在“整流滤波电路”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用某位学生手机充电器损坏需维修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电路的维修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能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来讲,学生在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这样一个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3.2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学生和教师都存在自身的差异性,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都受到这种差异的影响。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存在“个性差异”,对中职生来说,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经历了小学到初中的共同发展阶段,但是就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言也千差万别,这种差别表现为兴趣、性格、能力、爱好等。这就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最终教学评价上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跨学科学习,拓展学生的创新领域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学科技术相互交融,在教学中很多人总是说学生提不出问题,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多学生想出了不少问题,却没有得到解答,最终这些想法都不能实现。比如你想做智能家居系统,那么你就要了解整个系统的构成、功能、控制原理、通信方法等,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仅凭想象做出来的演示模型。当你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你会发现如果想真正解决地问题,是不能只依靠某一门学科的。因此,在课外教学活动多补充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各学科知识的融合,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结合。除此而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一些社会上开展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拓展学生的创新领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还获得了更多动手的机会,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创新领域。

在全党全社会都积极投身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大环境下,创新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职教育作为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性教育,做好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环境的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振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互联网+中职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