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警务应用体系探索与研究
2018-03-26马文学赵志强
马文学,武 兴,赵志强
(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92)
作为一种新型的警务发展形态,智慧警务是指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通过快速、高效的智能响应服务于警务指挥调度、违法犯罪查控、公安行政管理及人民群众需求,实现警务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智慧警务”建设是一项涉及公安机关内外各领域、各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现阶段,全国各省市在制度管理标准体系、应用体系和产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本文着重阐述智慧警务应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1 治安防控,加强预测预警
警情防控体系要在信息感知和数据汇聚的基础上,深化智慧人口管理,加强智慧社区警务系统、人工智能立体化防控系统等方面的建设。织密“街面巡逻防控网、场所阵地控制网、路口卡哨拦截网”等全天候、全覆盖的治安防控网络,强化“人、车、地、物、组织”社会治安五要素防控能力功能[1]。
针对群体性事件日益多发、敏感度高、维稳形势日趋复杂的被动局面,昆明市局自主创新研发维稳综合实战平台,做到维稳信息系统管理、涉稳事态自动分析、重点情况主动预警。同时,他们还对集聚、上访、医患纠纷三大类共648个重点群体的近3 万余条信息数据库进行高效整合,引入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智能分析统计模块,从时间、空间上直观反映三大类别涉稳元素,形成更为准确的先期掌握、先期预估、精准决策、精确处置。
2 情报研判,辅助决策分析
智慧情报研判,深度融合视频联网监控、治安卡口等信息系统,实现图侦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成作战。
利用警用PGIS系统,深度关联警综、情报、人口等常用信息系统;利用云技术共享案件线索资源等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确定犯罪嫌疑人、串并案件方面的作用,实现“小案多破、大案快破”的破案效果[2];利用大数据的预测性对犯罪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找出将要犯罪的区域与犯罪行为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地区,按照可能性分别布置警力,并进行监控。
苏州公安运用人像分析平台,首创了主动追逃新模式,通过大数据碰撞发现疑似洗白身份的对象。2015年6月以来通过该应用系统,直接突出嫌疑人破案达到500余起,抓获嫌疑人169人。
3 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
智慧消防是以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智能处理、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消防火灾防控、应急指挥等工作建立智能化消防数字平台,从而实现对城市消防安全的监测、预警、处置、指挥调度等管理功能,提高灭火救援战斗力和防火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智慧消防的组成主要包括:火灾预警自动化建设项目、灭火应急救援智能化重点建设项目、部队管理精细化重点建设项目。
4 交通管理,保障安全提升效率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的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国内各城市智能交通的发展速度较快。从对运输工具的监测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在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检测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其中包括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3]。
5 指挥调度,提升处警能力
智慧指挥调度通过运用融合通信、GIS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警情变化、治安状况、警力配备、辖区面积等因素,科学分析警情时空规律,进行分级预警,将指挥调度所需的通信资源、信息数据等关联整合,集成一体,从而实现横向跨部门协同、纵向体系内贯通、指令快速上传下达、勤务的自动调整、警力的科学配置过程[4]。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公安部、省、地市、县、各下属派出单位自顶向下的公安可视化指挥系统,基本实现了“连得通,看得见,叫得应”的目标,重点实现视频监控、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等主要功能,基本达到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目标。
6 民生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智慧民生警务服务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潜能,规范数据处理流程,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打通数据交换渠道,丰富数据服务模式,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对外为公众服务提供法制、网安、出入境、禁毒、刑侦、交警等互联网便民服务,为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最终构建统一调度、精准服务、安全可控的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现阶段,全国各省市已经建立了网上办公、网上办事和信息公开等公安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法制、网安等对外公众服务。社区警务平台、网上公安系统、便民服务平台等工作也在逐步开展过程中,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或者微信公众号获取对应的服务。
7 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过程
公安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现阶段在公安队伍管理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强化执法管理智能化建设。
湖北各级公安机关将大力强化执法管理智能化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部署执法“大数据”监督管理系统,配套建设执法“大数据”监督管理中心,实现对警情、案件、场所、财物、案卷等执法要素的全方位、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和可回溯式监督管理。
8 政工管理,规范队伍建设
智慧政工是实现人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素质提升、组织人事管理、党团组织生活、警营文化建设等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形成具备实时感知、智能服务和高效管理的政治工作模式。
当前全国智慧政工在应用形式上,内部以全国公安政治工作信息系统为主体,以与民警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类似的各地系统为辅,承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外部以微信、微博等为阵地,实现全媒体、全时空覆盖。内容方面,涉及思想教育、教育培训、人事管理等各领域,服务于各个层级、全体民警[5]。未来智慧政工发展方向突出动态管理、智能研判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传输、共享等机制,把民警档案信息、思想动态、目标诉求等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的形式,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得出研判结论。
9 移动应用,丰富警务手段
智慧警务移动应用是打通大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移动警务终端是“智慧新警务”的关键载体,是公安行业移动警务业务的实际需求。
终端设备主要包含移动视频采集设备以及警务人员执行公务时所需要的警务终端。警用移动应用主要用于警务人员执法现场查询、执法信息现场采集、指挥调度等。通过移动警务设备,一线民警可以对暂住人员信息、监控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及车辆信息等进行快速查询,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请求与后台云端系统的支持实现信息的快速比对甄别;同时也可以采集现场图片、音视频等数据传回公安内部系统中心,帮助一线民警解决对犯罪嫌疑人的通缉、协查等工作需求;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一线民警提供导航定位功能,让警务人员迅速对区域内的警情做出判断和决策,减少出警的时间和因对地形不熟悉而造成的群众伤亡。
10 结束语
我国各地的执法业务体系的侧重点不同,智慧警务的建设也各具特色,但是我国与先进国家的智慧警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顶层设计、数据资源标准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警务机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的智慧警务建设要以大数据开放共享、创新驱动的思维模式为核心,打破传统封闭的警务结构和运行机制。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高科技融合发展为支撑,构建以“智能的情报分析、精准的指挥调度、迅速的行动打击、有效的治理防范、高效的惠民服务”为代表的警务应用体系,以最小的警务成本实现最大的警务效能,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价值取向与公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的有机结合。这是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未来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