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视角下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8-03-26朱云
朱 云
邳州市邳城中学 江苏徐州 221300
写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据笔者调查了解,时下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表现在教师不能像对待阅读教学那样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才智,对每一次作文教学进行精心准备;绝大多数学生也缺少写作兴趣与激情,将写作视为应付完成任务的苦差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的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今语文学科引起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扭转这一现象,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立足于学生的心理视角,浅谈一下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一、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乐于表达内心感受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由一个内在的心理驱动,它是由具体的目标所引发并加以维持的心理活动,是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的主导。同样,学生写作亦离不开动机的驱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使之能够乐于表达内心感受。
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使之明确写作目的。为消除学生错误思想,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以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的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可以巴金、冰心等伟大作家的写作故事来激发他们对作文的热情,使之明确写作目的,懂得写作就是为了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是一种有意义的语言行为。如巴金是一位敢于讲真话的人,他通过自己的《随想录》等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抒写了人间真情。“大师从此含笑去,文章道德暖人间。”尽管巴金已经逝世了,但他留下的文字却鲜活着,永远滋润着后人的心灵。这就是写作的意义。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坚持写作,才可以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痕迹,才可以培养自己对自然、生活及社会变化敏锐的感受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自己的思想走向成熟。
其次,要通过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使之保持强劲的写作动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评价不能只盯着分数,还要关注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之能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教师不能独揽评价大权,学生、家长也可适时适度地参与。语文教师要将多元评价思想充分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良田,在其著述中提出了“作文批阅的人性化策略”,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改变教师独揽评价大权的落后做法,扩大阅读与交流的层面,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再次,教师对作文评价的方式应由封闭走向公开。教师可以面向全班动情地朗读学生作品,使之鼓起自信的风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好作文上交给老师,唯一的读者也是老师。老师批改之后,再下发给学生进行下一次写作练习。这样的操作模式导致学生的作文一直处于“缄默”状态,而面向全班朗读,是以有声的语言面向听众公开发表,这就让文章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二、培育学生写作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坚持走好两条路线,一是“知识路线”,即通过阅读教材中活生生的例子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二是“情感路线”,要让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之情始终充溢在写作的过程中。两条路线相辅相成,有了情感的参与,才会有灵感的迸发,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才会不由自主地流泻于笔端,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建立起牢固的情感。
为培养学生写作情感,使之能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喜欢徜徉于语言文字构筑的美妙世界中,借助语言文字去感悟、理解、欣赏、品味;喜欢运用语言文字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记录思想轨迹。为达此目的,笔者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以下两点:
一要善于营造健康、和谐的写作氛围。作文课堂教学,不能缺少健康、和谐的氛围。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就可能会提心吊胆,担心受到老师指责,害怕受到同学嘲笑,进而丧失写作热情。笔者认为,营造健康、和谐的写作氛围,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阅读、热爱写作,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感染学生。经常写下水文,坚持写日记,记录发生在师生之间的喜怒哀乐。经常将自己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欣赏、评价。其次,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与教育智慧投入到作文指导活动中去。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要尽可能地运用肢体动作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评价、激励学生。教师要以作文活动为媒,建立起牢固的师生情谊。师生友好相处、关系融洽,才会让学生消除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在写作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二要善于构建生动活泼、能够抓住学生心理的写作课堂。首先,教师要努力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与环节,力求做到指点得方,评价到位,而不是“大而话之”,进行粗线条的指导。指导环节,可以跟阅读教学挂钩,即让学生从所阅读的课文中借鉴写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与语言风格。同时,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而要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与思想交锋,进而打开写作思路。其次,可以运用课堂教学媒体来调节。比如,笔者在课堂上常常运用希沃授课助手来随时随地地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呈现出来,供大家阅读、欣赏,或将一些有问题的语段呈现出来,要求大家阅读并提出修改建议。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了一定的快捷性与真实性,学生喜闻乐见。
三、增强学生写作意志,铸造持之以恒品质
“意志”,亦属于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词语,它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通常以语言或行动来表现。在写作上,意志表现为在明确的写作目的的指引下,能够克服主客观存在的困难,支持自己努力完成写作任务,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来增强学生写作意志,铸造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品质。
一要注重消除畏惧心理,培养写作信心。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明白: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情”的活动,不是什么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困难之事;只要每日坚持不间断地练笔,记录下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见闻与感悟,慢慢地,思维就灵活了,构思就精巧了,语句就生动了,就会练就出生花妙笔。这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在“战略上藐视作文”。
二要精心设计命题,激活写作灵感。首先,作文命题要跟生活经历接轨,这样才能激活学生记忆中储存的体验,并在大脑中进行映现、分析、筛选、加工、创造,进而激发写作热情,产生行文灵感,将富有真情实感的见闻感受及心路历程诉诸文字。笔者通过课题研究,认为教师在命题内容的设计上,要克服“大而空”,追求“小而实”,善于从小处着眼,立足于学生成长经历,激发表达热情。其次,作文命题要跟学生年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相适切。作文命题也要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进行。作文命题的难度要适中,跟学生心理相适切,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以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再次,作文命题要跟单元阅读教学的主题相切合。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选了一组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课文,这些经典散文和诗歌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腻地描写,并且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在语言运用上,堪称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学习完本单元课文之后,就可要求学生也来描写一下自己眼中的景物变化,以此展示一下自己情景交融的优美文笔和构思上的匠心独运。
四、塑造学生写作个性,走好创新作文之路
写作,是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获取相关素材之后,诉诸文字,来表现自己的见闻、感受与思想、认识的过程,是表达自我与表现生活的需要。作文要写出新意,富有创意,展示自己的“个性”——这也是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的体现。为此,教师要注重塑造学生写作个性,引导学生走好创新作文之路,从作文内容与表达形式上努力彰显自己的创造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与挖掘资源,丰富素材储备。“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充满七色阳光。对于学生所生活的世界来说,美的景观与美的事物并不缺乏,缺乏的只是一双敏于发现的慧眼和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因此,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设置的写作练习之外,还要围绕大自然的景物变化、学生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写日记、周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抒写自己的酸甜苦辣。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观察、积累的习惯,丰富素材储备。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构思,提升谋篇布局能力。作文构思是一种心智活动,其目的是在头脑内部建立文章心理图式;而写作则把建立的图式运用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加以外化,使之能够为读者所理解。“构思新颖,不落俗套”,方能体现出学生作文心智不同一般,具有一定的写作个性。笔者总结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认为常用的构思方法有“抽象式构思”、“类比式构思”、“模型式构思”等。这些构思方式,都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从课本上所习得的构思、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谋篇布局的能力。
再次,要锤炼语言的表达,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有了好的语言,文章才更具可读性和欣赏价值,才能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综观那些出自名家笔下的经典美文,无不呈现出鲜明的语言风格,如冰心的柔雅、清丽、情景交融,老舍的幽默、简练、“京味”十足,汪曾祺的朴素、平淡而又韵味无穷,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欣赏这些名家的语言风格,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性地运用,进而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打造自己的语言风格。
综上所述,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这些与心理有关的因素,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都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与优化作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与作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