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批注
2018-03-26董晓辉
董晓辉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五小学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的课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指导的意义远远大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做好批注笔记,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的措施,对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一、课前自读: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步骤,养成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关于预习的阅读批注:步骤包括四个环节,即:读→思→查→批,这就是认真阅读课文,接着思考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适当翻查必要的资料做批注。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要强调“手不离笔,随时勾画”。课前预习批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释:
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该书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二)提要:
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这样就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三)批语:
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找出课文中重点理解的句子,写出自己对该句子的疑问或理解。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对“颤抖”一词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把这个词批注在书上。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这样,常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二、课堂教读:教给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得法于课内”是语文教学的至理名言。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根据老师对教材的处理随堂记好听课笔记,特别是要能记下老师得出某个结论的具体思路和过程。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
关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方法不尽相同:记叙文侧重于叙事和表达的方式:拟人、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应用,重点语段的解析如《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示》,说明文侧重于说明方法的介绍和批注,如《鲸》
(一)写了什么:
1.说明对象是什么:什么事物或事理?介绍事物的构造、发展过程、原理等的哪些方面?
2.说明对象的性质、状态、特点是什么?
(二)怎样写的:
1.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
2.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语言有什么特点:准确平实还是生动活泼?如何体现?
上述方法,可以说是阅读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的钥匙。学生通过在每篇课文中反反复复的实践,就能掌握这一串钥匙,并学会使用,课外就能够举一反三,阅读任何文章,都能自己分析思考并有所收获了。
三、课后复读:指导学生总结、比较、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辨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后复读的目的,是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效,并加深理解,获得新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老师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再次完善自己的批注
具体方法有:1、重读课文,“掩卷而思”,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再次做出批注;2、回顾单元的学习内容,从中找出规律,或逐一清理,或列图表,将全部内容组成网络,使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化。
(二)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自己的批注笔记
如同类文章,可以从选材立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文章内部的内容,可以替换句子的语气或词语,比较其表达效果等等。把对课文再理解批注出来,与原批注做对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批注中,学生可以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对文章的欣赏,受历史背景、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但审美标准本身并不是统一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来讲,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并培养其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