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协调发展
——兼论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

2018-03-26

成功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量观学术性职业性

谌 丹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潘懋元认为教育质量能够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社会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转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目前正处于由后大众化阶段转向普及化阶段的时期,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的目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阶段性迈进并非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逻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这一转变过程中,大众化的质量观走向多样化和特色化。

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对高等教育属性的反应和选择不同,在目前体现为两种对立的教育价值观: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不是为了社会的功利目的,而是为了受教育者个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即在于促进个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二是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把社会需要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为此,“社会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就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培养计划与过程,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即学术性追求和职业性追求,相应的,从质量观层面则可以分为学术性质量观和职业性质量观,两者不仅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现实性极强的一个实践命题。

结合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学术性是指高等教育以理论研究与知识创造为中心,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播与研究方法的传承,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理论研究性工作的能力,并承担着知识创造和知识生产的社会责任;而职业性则是以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应用性、技术性实际工作的能力为目标,推动知识向生产力转化。“学术性”和“职业性”,是不同的质量标准,有着不同的适应面,它们之间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存在差异,不过不是水平差异,而是类型差异。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具有学术性,也同样离不开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为适应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质量要求,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我国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或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院校。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过程中,贯穿着学术性和职业性力量的变化,当务之急是要使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当然,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定位、各自的社会适应面以及各自的发展方向。

一、综合性学术型大学的价值取向

综合性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立足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前沿性,要以培养具有学术能力的高级理论人才为目标,必须不断加强高深学问研究和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实践的开放性与复杂性,学术性人才不是纯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机器,他们最终必须通过一定的职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要求学术型高校必须同时兼顾人才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具有理论优势且具备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如此才能更好地与外部社会的要求相吻合。因此,以学术型为导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应该以学术性为重点,但同时不能忽视其职业性的必然要求,要兼顾职业性,推动“学术性”与“职业性”二者的交流和对接。

另外,教师的科研工作要注重知识、技术与理论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将企业与组织的实际生产问题相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突出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前沿性外,还要注重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该考虑安排学生与对应专业领域亲身接触和交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使学生了解现阶段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与转化状态和技术应用问题,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应用能力的强化。

二、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价值取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学术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更强调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技能型”人才相比,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应用性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知识,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才的市场化进程在逐步加快,人才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变得更加重要,“重学术轻技术”型的人才难以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高等教育中增设了高职教育,意味着在高等学历的人才供给中已开始出现一大批操作和应用能力强的群体,使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的空间范围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高等教育如果不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仅凭理论优势是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为此,传统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要突出技术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性、技术性为基础,加强实践性教学。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精选理论知识的内容,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突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要培养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且具有将技术、理论向职业岗位进行及时转化与应用的能力,具有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体来说,可通过构建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的合作平台和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另外,学校应切实在理论教学之余,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实践实训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使其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职业技术高校的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通过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加以实现的,专业建设是前提,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我国现行《教育法》第十九条对职业教育加以单列,即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职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职业教育存在的形式应该是多序列、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的。对于职业教育来说,首先,要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顺利进入任职岗位并适应岗位的需求。其次,要保证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输出”的正确和畅通,确保受教育者在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但能从容应对职业的经常性变化带来的挑战,而且能够彰显职业教育带来的个人成就感和社会满足感。因此职业性佐证着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

传统的职业教育也追求学术性,但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理论或概念以在实践中解释各种职业现象。但这种职业教育的目的过于功利化,容易偏离任何社会对职业更新与发展的期望与诉求,使职业教育面临说起来条条有理,做起来寸步难行的尴尬境地。职业教育在理论创新的同时,要重视“人”的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现代职业教育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混合体,其学术性内涵除了要对职业教育的理性与学术、知识与技能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外,还应更加注重通过努力实践后能够达到的所期望的社会效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注重其社会性需要与人的个性化发展,改变重职业培训、轻学术研究的状况,在保持部分专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技术的发展融入新的职业技术内涵,使其具有前瞻性,促进“职业教育、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引领职业教育向正确的、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任何层次,任何类型的高等学校,首先,想要获得生存,获得社会支持,必须为社会培养实用的人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要维护自身的发展,要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指导,必须加强学术性教育。“学术性”和“职业性”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术性教育注重基础理论,职业性教育注重实际应用,两者虽然不同,但存在密切的联系。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看,学术性教育是“源”,职业性教育是“流”,前者为后者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和保证;从学术、知识产生的角度考虑,“职业性”则是“源”,“学术性”则是“流”,因为任何学术研究都是由职业岗位上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引起的。不同高校在理念与发展定位上针对两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偏重与倾斜,但其质量观取向应该既重视“学术性”又强调“职业性”,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科学平衡,使两者在各有特点的基础上互为补充。

猜你喜欢

质量观学术性职业性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