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水文监测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8-03-26郑永伟
陈 荣 郑永伟
为深入贯彻我国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践行“大水文”发展理念,推动水文监测工作科学发展,水利部于2016年7月出台了《水利部关于深化水文监测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水文监测改革的目标,即到2030年建成“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先进实用的水文监测自动化系统,集约高效的水文监测运行管理体系,最终实现水文监测现代化”[1]。随着临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一系列深化水文监测改革的举措,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行水文监测方式和水文监测队伍已不能适应水文自身业务发展与社会服务需求,特别是水文监测技术与管理模式落后、人少事多矛盾突出、设备运行维护困难、测报时效难以保证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临沧水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才能全面提升水文服务能力。也只有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才能更好地为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满足水文自身业务发展与社会服务需求。
1 水文监测现状
1.1 站网现状
为满足云南省临沧市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沧市水文水资源局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降水量、水文、水位、土壤墒情和水质监测等各类水文监测站网。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国家加大了对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地下水监测工程和水资源监控能力等项目的实施,更加完善了水文监测体系。目前,全市已有各类水文站20个、水位站12个、泥沙站6个、雨量站208个、蒸发站13个、墒情站4个、国家地下水监测井11口以及水质监测站87个。
在监测管理方式上,全省水文部门实行省局、分局、中心站和测站4级管理模式。临沧分局采取“汛期驻测、遇特殊水情分局加强应急监测、枯季委托观测加巡测”的模式进行监测与管理。
1.2 设备及人员配置情况
目前已建成占地约0.33 hm2、建筑面积3 750 m2的临沧水文巡测基地和昔戛、勐莱2个中心站。修建了16座水文缆道和4座专用测桥。有各类型号流速仪60余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4台,手持式ADV3套,雷达测速枪5部,雷达波测速测流系统1套,各类型号测绘设备15台(部)。这些水文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为水文监测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截至2018年3月,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实有人数68人,其中勘测、信息服务、水环境监测和后勤保障中心人数分别占实有人数的33.8%,20.6%,19.1%和26.5%。高职、中职、初职人员分别占实有人数的20.6%,42.6%和36.8%。
2 改革面临的问题
2.1 监测队伍人员不足
虽然临沧分局水文勘测中心有23人,但相对于全市20个水文站而言,站均人数仅1人。然而这些工作人员除对其中的7个国家基本站开展驻测外,还要承担其他13个站的巡测、测验管理、资料整编以及水文(位)站、雨量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由于监测人员不足,人少事多矛盾特别突出,很多水文站无人可派、无人管理问题突出,使得现行的监测模式难以为继。
2.2 流量监测及资料整编智能化程度低
目前,临沧市所有水文(位)站和雨量站的水位、雨量虽已全部实现遥测,但是,泥沙、蒸发、水温、岸温等其他水文要素还是人工观测。流量测验方面,均为流速仪法人工测流。测流过程中,准确获取和传输起点距、水深、水面、河底、流速仪等信号非常关键。由于监测人员频繁更换,测流设备稳定性差,容易加大人为引起的测深、测距和测速误差[2]。加之受山区河流水位陡涨陡落、断面冲淤变化等影响,要完成一次高精度的流量测验很困难。这也正是同一测站在水位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工作人员用不同的测验方法或不同工作人员用相同的测验方法测得流量不一样的主要原因。
资料整编方面,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开发的“南方片水文资料整编程序”整编水、流、沙、降水、蒸发等资料,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开发的“北方片水文资料整编程序”整编水库水文资料,用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研发的“水文测验应用系统”、“水文资料整汇编检错程序”、“水文资料排版与集成系统”进行水准测量计算、大断面绘制、流量计算,以及整编成果的检错和年鉴排版等。软件的应用使资料整汇编效率、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但这些软件均为单机版,智能化程度低。另外,在流量测验的“四随”(随测、随算、随分析、随整理)工作中,水位、雨量遥测数据的实时合理性检查,水位流量、单断沙关系计算机智能定线处理,各监测项目整编成果的合理性检查以及区域水量平衡的合理性检查等5个方面均缺乏相应的软件,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实时检查分析处理能力低,服务时效性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亟待提高各项成果的计算机智能化分析处理能力。
2.3 水文监测模式落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水利、工程水利、民生水利等对水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水文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水文监测的项目和内容不断增加,对监测信息的时限和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对水文监测手段、方法、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定点驻守、人工测验的监测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提出的新要求。
3 对策措施
3.1 创新水文服务模式
重视复合型水文监测人才的引进,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制定完善分局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水文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水文监测队伍,为促进和推动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水文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将水文监测工作中的水文(位)站、雨量站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向委托等形式转交给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水文人有更多的时间为政府提供精细化的公共服务。
3.2 创新水文监测模式
对全市水文站网功能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在2008年水文站网功能评价与站网调整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站网优化调整规划方案。按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对测站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站类确定各测站的监测内容和精度类别,再根据监测内容和测验精度修订测站任务书,确定测验方式,制定测站管理方案。
3.2.1 开展水文站网功能评价
(1)以为水工程规划设计、区域防洪报汛减灾、水资源管理、推行河长制、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水生态监测等不同类别的目标服务,对各测站功能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各测站现状进行评价,确定各水文站的功能定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站网优化调整。
(2)由于部分基本测站受水利工程的影响,其测验精度难以达到原定的精度标准,根据《水文巡测规范》(SL195-2015)的要求,对部分测验条件差、测验精度难以达到要求的测站,应加强测站特性分析,通过改善测验条件来提高测验精度,无法满足精度要求的测站,适当调整其精度标准。
(3)中小河流站属专用水文站,应根据各测站的集水面积、测验条件、报汛重要程度等,参照同类级别国家基本站的精度或降低一个精度类别的办法执行。州市界河站流量监测的精度要求较高,精度类别按不低于同类级别国家基本站的标准执行。
(4)修订测站任务书。目前使用的测站任务书是2004年下达的,期间很多测站经过改造建设,测验条件和测站控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原规定的流量测次以及单沙测次等测验任务一直未变,高、中、低水位级划分也未作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测站的测报工作。
3.2.2 提高水文测验整编的智能化水平
根据《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关于明确水文测验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云水文字〔2017〕339号)要求,水准点、水尺零高无变动时适当减少测量次数。对大断面进行精细化测量,并在汛期加密测次。为提高流量的测验精度,断面稳定的测站,全年测流应尽可能借用同一次大断面。建立“水文测验应用系统”,进一步修改完善水准点、水尺零点高程测量,大断面测量以及计算、实测流量计算等软件。开发水位、雨量遥测数据的纠错软件,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合理性检查,剔除异常值,使遥测数据更趋于合理、真实、准确。开发水文测验“四随”工作软件,提升“四随”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资料的日清月结。完善“水位流量关系、单断沙关系智能化处理系统”,实现水位流量关系、单断沙关系定线智能化。开发“水文资料整编成果合理性检查软件”,提高整编成果合理性检查的自动化水平。
3.3 加强仪器设备配置的选型论证
为使测站监测条件符合水文监测方式改革与管理要求,对新(改)建水文站的建设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测站特性分析,加大测验河道整治力度。通过对测站特性的分析,查找影响测流精度和测站控制的因素,针对性地采取工程措施,对测站的测验河道进行整治或改善测站控制条件,使河道水流流向顺直、水流平缓、流态平稳,稳定测验河段河床,减少冲淤变化,提高单次流量的测验精度,使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或成为单一线。
(2)加强仪器设备配置的选型论证。综合水文监测环境、使用条件、监测方式、监测精度等进行全面论证评估,按照“先进、适用、可靠”的原则,全面细致地规划设计好适合的设备(系统)和技术,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现代化作用。
3.4 创新水文管理模式
积极开展“巡测为主、驻测为辅、应急监测为补充”的水文监测方式改革,以巡测为重点优化测验方式,不断完善巡测方案。强化水文巡测,努力实现各水文要素在线监测,不断提升水文巡测能力。积极探索完善各种应急监测预案,对特殊雨水情和突发性水环境事件开展应急监测,以实现对水文巡测的应急补充。以分局水文巡测基地为中心,依托水文中心站,实现对辖区水文站的巡测、驻测、间校测和调查相结合的业务管理模式。逐步取代分散驻测、固守断面的传统测报模式。结合“大水文”的工作思路,让更多的水文职工集中在分局、中心站以课题代培训的方式参与水文数据深加工,充分发挥水文资料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服务是水文工作永恒的主题,优质服务是水文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水利部原副部长刘宁在2017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指出:“水文行业干部职工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紧紧围绕新时期治水思路,持续推进‘大水文’发展战略和‘三提升’要求,不断深化水文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要统筹规划,为深入贯彻治国理政新方略提供有力支撑;要改革创新,为全面落实水利发展新举措提供有力支撑;要强化服务,为加快适应防灾减灾新要求提供有力支撑”[3]。
改革是水文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持续推进临沧水文监测改革中,要坚持以“巡测为主、驻测为辅、应急监测为补充”的监测方式改革为主轴,努力在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使水文监测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激发更大的活力。改革也是水文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改革,才能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效果,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临沧水文事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临沧水文人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化水文监测改革,创新水文服务内容及方式,通过不断努力与实践,形成覆盖全市、服务功能齐全完备、便捷快速的全方位、多层次、务实高效的水文服务体系,通过服务提高水文人的地位,在服务中提升能力,在改革中提供优质服务。
[1] 水利部.水利部印发关于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Z].北京:水利部,2016.
[2] 徐志春,徐晓鹏.水文缆道流量测验误差分析与控制[J].人民珠江,2014,35(6):72-74.
[3] 刘宁.在2017年水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水利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