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文化之道 恪守教师之德

2018-03-26重庆市綦江区通惠小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之德师德国学

□文/重庆市綦江区通惠小学 杨 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之风开始在中华大地上重新回归和发扬,且日益强劲,向全世界展现着它的无穷魅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随着綦江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国学班)的开班,我有幸走入了这片桃林,在一位位学识渊博的专家引领下,充分领略了一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尽芳菲。开班第一天,来自西南大学的邹顺康教授就为我们带来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让我们回味无穷。

古圣云:天无道不成天,地无道不成地,人无道何为人。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秩序和自我人生规范的理性约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邹教授就紧紧围绕“伦理道德”这一核心为我们作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的培训。在他的讲座中,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慷慨激昂的表演,他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使整个培训过程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让我们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获益匪浅。而我,则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时刻牢记——传承文化之道,恪守教师之德。为此,我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阅读,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们面对的只是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以我现在的文化素养应该绰绰有余。所以,这些年来我都有些“不思进取”,只是一味安分守己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过着“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安于现状,自得其乐。可是,随着国学之风在校园的逐渐盛行,我校紧跟潮流,学校领导安排我负责筹备编写阅读校本教材,其中一大版块就是经典国学。在筹备的过程中,力不从心的感觉在我的心中越来越强烈。而在这次的培训中,听着身旁的同仁们都能跟着专家教授和上几句,而我却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一切都觉得那么陌生,有些甚至闻所未闻。此时,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是那样的孤陋寡闻。看来,今后我真应该多找时间拿起书本,多阅读、多学习,多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好好补充自己的那一桶水了。

二、恪守师德,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邹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他培训中的案例,他让一个老师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哪怕下面只坐着一个学生,你也要认真上好课,这就是一种师德。这句话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我从教已有二十余年,心中一直恪守“面对学生我无愧于心”的信条,踏踏实实地工作着,所带班级在学校也常常名列前茅,也得到了许多学生、家长和领导的认可。可这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所接的两个班不仅整体成绩差,而且很多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很令人头疼,我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成就感和幸福感,反而常常觉得自己付出的心血总如石沉大海般没有回应。多少次我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学生却不“领情”,太不值了。不过,在一次次的绝望中,我仍然坚守着那句话——面对学生我无愧于心。我也庆幸自己的坚守,我没有丢掉自己的师德,始终不曾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维系着自己的形象。否则,多年以后我将如何面对这些学生呢?如今,邹教授的这个案例更加坚定了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同。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再差,也绝不能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们的眼里看到的应该是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他的成绩。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认可,赢得尊重,才能获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曾是我的人生格言。通过这次的培训,我要重拾这句话,谨遵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之道,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胸怀师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德,用心培育国家栋梁之材。虽然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之德师德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人生“十不得”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常修“四为”之德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