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地区2014—2016年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2018-03-26李伟吴文礼李兵孙亚志徐航夏合达提
李伟 吴文礼 李兵 孙亚志 徐航 夏合达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患病早期可侵犯生殖器和皮肤,晚期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伴有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病变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梅毒可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危及下一代,其病程较长,危害性大,应予以重视[1-3]。梅毒也是我国解放初期最主要的性病,经过积极的防治,已于20世纪60年代基本被消灭,但80年代后又有新病例出现且逐年上升;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4-5]。据报道,2006—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梅毒疫情处于二级聚类区域[6]。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梅毒感染情况及梅毒流行特征等,对伊犁地区制订梅毒防控和监测策略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2016年的39 01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首次检测结果纳入统计,剔除重
复检测的结果。
1.2 仪器与试剂 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抗-TP),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511);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批号:VN40615);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是 非梅毒螺 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测定血清滴度,进行倍比稀释,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303),每批次试验均设定阴性和阳性对照。
1.3 方法 用灰帽试管采集本院39 01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清晨空腹血3~5 mL,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PPA、RPR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收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按不同年份、性别、民族、科室、血清滴度将患者资料进行分类。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软件统计数据,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梅毒阳性检出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患者39 016例,梅毒阳性感染者867例,总检出率2.22%;3年内阳性检出率呈小幅上升趋势。女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χ2=86.689,P<0.05)。具体见表1。
表1 2014—2016年梅毒阳性检出结果
2.2 各年龄组梅毒阳性分布情况 867例梅毒阳性感染患者中,年龄分布段为1 d~100岁;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60岁年龄组,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再次为40~49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在不同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说,阳性感染者比例最高的是老年人,青壮年各年龄段次之。具体见表2。
2.3 各民族梅毒阳性分布情况 867例梅毒阳性感染者中,以汉族所占比例最高,为46.37%(402/867);其次为维吾尔族4.38%(38/867)、哈萨克族2.08%(18/867)和回族 2.08%(18/867)。
2.4 各科室梅毒阳性分布情况 各科室共检测患者39 016例,以门诊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3年内门诊共检测患者8 536例,其中阳性感染者247例,检出率为2.89%。全院各个临床科室均有梅毒血清异常的住院患者,其中居前10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妇科、心内科、骨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眼科、肝胆外科和产科。
2.5 RPR阳性滴度分布情况 867例梅毒阳性感染者中,RPR阴性所占比例最高,具体见表3。
表2 2014—2016年梅毒阳性感染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
表3 2014—2016年梅毒阳性感染者RPR滴度分布情况
3 讨论
约95%~98%梅毒患者通过直接性接触的方式被传染,间接接触传染、胎传梅毒和血源性传染是少见方式。梅毒传染性强,梅毒螺旋体对人体的伤害性较大,可侵犯全身器官而产生多种症状[1]。回顾分析2014—2016年梅毒检测数据发现,3年内阳性检出率依次升高;2014年阳性检出率与2015年、2016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年内867例梅毒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但2017年流行趋势趋向于平缓,该病的控制与否还有待于2017年后续数据的佐证。
867例梅毒阳性感染患者中,年龄分布为1 d~100岁,≥6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43.71%),因此对老年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老年人梅毒感染率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条件限制或者医师临床诊断水平的差异,促使不少梅毒感染者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误以为临床治愈;另一方面,老年患者主动检测率相对较低,使一些感染人群暴露时间延迟至老年;再有就是老年患者身体基础疾病多,在一些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生理状况出现改变,从而使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7-8]。梅毒阳性感染患者中有52.36%为20~59岁年龄组;其中20~29岁年龄组占13.61%,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低年龄段以女性感染者居多,该年龄又是最佳生育年龄段,育龄期女性的高患病率必然会对家庭、后代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9-10]。另外,与女性相比,男性社会活动范围广,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与女性存在差异,导致被感染的机会多于女性[11]。根据相关报道,老年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主要来源于其配偶。2014—2016年有16例新生儿梅毒,是由母婴垂直传播,属于先天性梅毒,这一部分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要加强婚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检查的宣传力度,避免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出生[12-13]。
梅毒阳性感染者中,门诊阳性检出率最高,住院患者中梅毒阳性者分布广泛,涉及多种疾病、多个科室,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妇科、心内科、骨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值得关注的是,1期梅毒的主要特点为外阴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硬下疳无痒无疼痛感,也无触痛,质硬如软骨,比较容易被发现,然而在皮肤科就诊并确诊的阳性患者只有29例,占2.26%,可见一般的患者对于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并不了解。3年内儿科共计检出<1岁的新生儿16例,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16年较2014年增加8例,为2014年梅毒阳性新生儿总数的5倍,进一步说明,于产前检查出梅毒且经及时治疗可使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降低[14-16]。此外,梅毒阳性感染者在各科室分布广泛且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为防止住院人员交叉感染及出于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必须强化梅毒阳性患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17]。
867例梅毒阳性感染患者中,各民族分布以汉族为第一位,其余依次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这种情况与伊犁地区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殊地域特点有关。
RPR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其检测的抗体主要是抗心磷脂抗体,其特点是出现相对较晚,1期梅毒早期常呈阴性。RPR试验敏感性强,但是特异性较差,其范围要比真正的梅毒抗体广,因此RPR可以用作筛查,这样真正梅毒的漏诊率就很小。但是,由于RPR敏感性强,有很多本身不是梅毒的RPR也可能包含在内,因此误诊率也较大。所以在与受检者沟通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治疗史等因素综合判断[17]。本组867例梅毒阳性感染者中,RPR阳性血清中滴度为1:1的有166例(19.15%),1:2的有92例(10.61%),1:4的有39例(4.50%);RPR弱阳性18例;RPR阴性481例(55.48%),且逐年增多。RPR滴度是判断梅毒疗效转归的指标之一,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早期梅毒在接受规范治疗3个月至半年后,RPR滴度可以下降,说明梅毒是可治愈的。3年内梅毒确诊患者随着RPR阳性血清滴度的增加而减少,阳性血清超过1:8可基本排除是假阳性,滴度较高的患者则处在高危状态。鉴于RPR的低灵敏度和低特异性,极易造成患者的漏诊、误诊,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有必要选择灵敏度高的ELISA法进行初筛,用TPPA对阳性结果给予确认[18-20]。
综上所述,伊犁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区域内梅毒感染率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波及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妇幼保健站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加强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21]。由于梅毒阳性患者几乎覆盖了所有科室、所有年龄段,因此,有必要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筛查,有效预防梅毒院内感染的发生,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2]。
1 LRP C,DLM M,Taquette SR,et al. The magnitude of syphilis: from prevalence to vertical transmission[J]. 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 2017,59:e78.
2 Choe HS,Lee SJ,Yang SS,et al. Summary of the UAA-AAUS guideline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 Int J Urol,2017,28.
3 Kim JI,Park JH,Choi JY,et al. Serologic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negative syphilis patients using automated serological tests: proposals for new guidelines[J]. Ann Dermatol, 2017,29(6):768-775.
4 薛如君,张锡宝.中外最新梅毒指南的解读、比较及更新内容[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7,24(1):52-56.
5 胡冰雪,曲波,刘洁,等.中国1990-2011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961-963,971.
6 关鹏,曹爽,黄德生,等. 2005-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梅毒疫情时空分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5):257-262.
7 李彦,李振鲁,杨雪源.老年患者梅毒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958-1959,1977.
8 卞成蓉,卢珊珊,宋英伟,等.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结果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9):967-972.
9 孙秋瑾.婚前医学检查中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229-4232.
10 沈月花,司少玲. 2 268例育龄女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232,230.
11 朱丽霞. 17 430例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4,6(1):44-46.
12 何蒙文,刘欣欣,徐俊涛,等.梅毒与妊娠[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33(5):591-597.
13 谭莹,刘跃. 200例孕妇阴道细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5,(1):25-27.
14 徐美凤,魏青,何婷,等.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387-1390.
15 郝丽.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8):3756-3758.
16 范辉.中国内地婚检人群梅毒感染率差异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242-5245.
17 卞勤英,王聪,夏培培,等.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意义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6):451-452.
18 吴凹成.正规治疗后血清未阴转梅毒患者相关因素分析[D].芜湖:皖南医学院,2017.
19 夏浩海,钱小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8):1141-1142.
20 丁静,王泉,王庆国.RPR、TP-ELISA 、TPPA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97-998.
21 陶廷驰.高邮市2006-2015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01):54-56.
22 李卫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及防护现状调查[D].济南: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