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哮天犬和旺财的前世今生

2018-03-26文/吕

藏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距今起源遗址

文/吕 鹏

狗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人类和狗之间存在着特别亲密的一种关系,人类亲切地称呼狗为朋友、家人,甚至会用人的名字来给狗命名。在古埃及,狗神阿努比斯被认为是神学系统中的灵魂守护神。

在中国,这只叫旺财的狗也特别出名,它曾经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不止一次地出现。

要说到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有名有姓的一只狗的话,那当然首推哮天犬了。哮天犬,来源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1月31日夜间,我们所观测到的152年一遇的“超级蓝月月全食”就被“认为”是哮天犬的杰作。它还在《西游记》《封神演义》《宝莲灯》中都有出现。有人根据这只狗属于“白毛细腰之犬”“形如白象”,推测它的品种应该属于山东细犬。

狗年到了,我们不妨换位,从狗的视角出发来思考一下狗的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就是探讨一下狗的祖先、最初起源的时间地点以及驯化动因。

一、狗的祖先

关于狗的祖先的观点可归纳为三种:

1、“一源说”,认为狗就是由狼驯化而成的;

2、“多源说”,认为狗源于6种野生犬属动物,分别是狼、丛林狼、豺、黑背胡狼、侧纹胡狼以及澳洲野狗,这种学说主要是基于狗的形态多样性;

3、“多起源地单种起源”,认为不同地区的狼被同时驯化成不同地区的狗。

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狗其实就是驯化的狼。尽管狗的形态各异,但是它们只有一个共同的野生祖先:灰狼(Canis lupus)。证据一,线粒体DNA的研究证明狗与灰狼的基因非常相似,在狗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犬属动物的基因;证据二,尽管狗的形态和品种各异,但是不同品种的狗都能杂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能够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因此狗应该源于一种动物;证据三,依据形态特征,所有的狗的尾巴都是向外卷曲的,而其他犬属动物的尾巴是向内或竖直向下的,表明狗只源于一种动物。

二、狗最初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关于狗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的研究真可谓迷雾重重。起源地有东亚起源说、中亚起源说、欧洲起源说以及中东起源说。关于起源时间,有认为是距今1万年以前,有认为是距今1.2万年以前,有认为是1.6万年以前,还有认为是3万年以前、甚至是距今10万年以前。

◎古埃及狗神阿努比斯

◎江苏邳县大墩子狗形象陶屋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狗型陶鬶

◎现生灰狼头骨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骨骸 距今10000年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考古学研究,世界上最早的狗起源于距今1.2万年以前,以色列北部纳吐夫文化晚期的哈耀尼·特拉西(Hayonim Terrace)墓地所发现的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狗,其主要依据是这个墓地中出土的狗的骨骼形态,以及墓地中人和狗埋葬在一起所展现的亲密关系。而在中国,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以前,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狗,其证据包括:骨骼形态的观察和测量以及数量比例。

现代动物遗传学的研究则认为,狗的起源要远远超过距今1~1.2万年以前。我们以东亚起源的研究为例,2009年,瑞典皇家技术学院认为:狗最初被驯化的地点是在中国南方地区,时间为距今1.6万年以前;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则认为:狗是在距今3.3万年以前开始在东亚的南部地区逐渐被人类所驯化的,随后在距今1.5万年以后,逐步向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迁徙扩散。

那么关于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狗的起源时间。所有的研究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也就是说从我们已有的一些研究材料和技术手段出发,来推测出我们所研究的一些未知的结论。狗是由灰狼驯化而成的,在此之前有一个驯化过程,现在要追溯的是人类最初开始驯化或者管理灰狼的这样一个时间。考古学的研究证明,距今1到1.5万年以前的狗的骨骼形态已经形成,并且狗已经展现了与人类所具有的比较亲密的关系,这其实是个时间的下限,表明狗的驯化这个时期已经完成,狗已经服从于人,已经完全具有了狗的骨骼形态,而开始驯化的时间一定是远比这个时期早。

现代动物遗传学主要是通过对于现生的狼或者狗的品种进行研究,他们直接跳过了考古遗址当中出现的狗的遗存,认为狗的驯化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3万年以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缺乏动物遗存证据的支撑,二是进行时间推测的分子钟理论颇受争议。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狗的起源地点。现代动物遗传学研究表明:东亚南部是家犬群体具有最高遗传多样性的地区,因此推测狗的起源地为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问题在于:中国南方地区酸性土壤不利于生物遗存的保存,在这个地区暂时没有发现与之年代相当的实物证据。

当前的研究存在着局限。对于现代动物遗传学研究而言,通过分子钟理论来进行时间的估算,在没有不同时期古代样本对其校准的情况下,它的时间估算就会存在问题。而考古学通过骨骼形态学的研究表明,当与驯化有关的骨骼形态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动物的驯化已历经数代。

因此,要真正地解决狗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问题,我们必须跨地域、对不同时代的考古遗址当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研究,在充分了解考古背景的基础上,特别是要对更新世末期和全新世早期出土的犬科动物遗存进行研究;开展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动物考古学、古代样本的分子考古学以及稳定同位素研究等一系列的研究都需要纳入到我们的研究体系当中。

三、狗的驯化动因

人类为何会驯化狼?关于驯化,我们首先从原理的角度进行一下解释。所谓动物的驯化就是人类社会出于物质、社会或象征的目的,控制动物同类群再繁殖的过程。人类和驯化动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叫做“互利共生”的关系。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 河南南阳邓县长冢店汉墓

◎河南三门峡虢文公虢季墓陪葬车马坑中葬狗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狗牲

关于狗的驯化动因,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狗和狼的异同,这可能是驯化的基础以及驯化所可能导致的一些变化。狼和狗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第一,它们都属于社会性的动物,都属于具有相对稳定和社会等级森严的一个群体,并且它们都具有捕获猎物的能力;第二,它们都有明确的领地意识,通过尿液和粪便留下气味,以表明等级、秩序和领地。但是,狗和狼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一是性成熟,狗在6到14个月的时候已经性成熟了,而狼则需要22个月;二是繁殖,狗一年两次发情,与季节无关,而狼则一年一次发情;三是体型和行为,狗具有称之为叫做“幼态持续”的一些特征,且它的体型更加多样;四是尾巴,说个笑话,一个侍郎和一个尚书互相取笑对方,正好一只狗经过,于是尚书就指着这条狗说,是狼(侍郎)是狗?侍郎回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五是毛色,狗的毛色是比较多样的,而狼的颜色是比较单一;六是叫声,有个成语“鬼哭狼嚎”,狼通常在午夜嚎叫,它能传达多种信息,而狗是吠,诗曰: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通人性,它通过犬吠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很少嚎叫。七是食物,狗属于杂食性动物,而狼是肉食。

关于狗的驯化动因,据我们分析狗的种种用途可能隐藏着人类最初对它进行驯化的原因。我们来看一下周代,古人对狗的利用主要是基于其实际的用途,《礼记·少仪》记载了周人对狗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看宅,第二是狩猎,第三是食用。那么,我们就基于狩猎、看宅、食用以及祭牲来看一下狗的驯化动因。

狩猎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是中国最早出土狗的遗址,它还出土有狩猎采集工具和野生的动植物遗存,而在稍晚的河南舞阳贾湖、河北武安磁山和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遗址的情况与其基本类似,说明狗的最主要的驯化动因可能是作为狩猎助手。在东周时期,作为狩猎之犬的实际用途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战斗犬或者警犬,墓葬当中车马狗的组合是在战争中作用的一个反映。我们时常说的“犬马之劳”在墓葬当中多有反映,比如河南三门峡虢文公虢季墓陪葬车马,坑中就葬有六条狗,有的狗的颈部还系有铃铛。诸侯国还设有犬营,名曰狗附。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兴起,猎犬也成为了游牧人的牧羊犬,在新疆阿尔泰哈巴河县发现的放牧图中就出现了这种牧羊犬的形象。

◎山东嘉祥宋山汉画像石上的“剥狗图”

看宅 定居方式促使猎犬在看宅护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聚落遗址当中发现的狗可能也用于看宅护院,看宅狗的形象出现于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当中一件陶制的房屋模型上的四壁和屋顶上,其后,看宅犬的形象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有体现,河南南阳邓县长冢店汉墓出土的“牵犬门吏”画像石中,门吏用手抓住狗的颈圈,狗蹲坐于地、瞠目张嘴注视着前方,看宅护院的形象呼之欲出。

食用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狗的食用价值自始至终都不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在采集狩猎社会,鹿是最主要的狩猎对象,是肉食的主要来源。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出土最早驯化狗的骨骼较为破碎,这是为人类所食用的体现,随着家猪在河南舞阳贾湖等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遗址的出现,家猪在肉食方面的重要性有所增强,但主要的肉食来源仍然是以鹿为代表的野生动物资源。到了距今7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末期,狗在各考古遗址当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而在动物种群当中所占的比例却并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表明狗作为肉食的重要性要远远低于其他的家养动物(如猪、黄牛和绵羊等)。食狗之风在隋唐之前还是比较兴盛的,比如说《周礼·天官》将狗肉作为六膳之一,齐国和燕国等民间闹市上也有屠狗卖狗肉的专门行业,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遣策当中就有狗羹、犬炙的记载,汉代画像石上的庖厨图中时常可以看到宰狗的场面。据《隋书》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明令“犬马口味不得献上”,从此以后“狗肉不上席”,狗的食用价值大为降低。

祭牲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有10余条狗被分别埋葬在居住地和墓中,表明狗在距今8500年以前已经开始用于祭牲了,这就揭示了人类与狗之间这种历史久远的密切关系。墓葬当中随葬狗牲的考古现象最早见于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逐渐成为商文化比较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商代晚期最为流行,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了犬祭,并出现了专门掌管祭祀用权的职官,比如说“犬中”“多犬”,犬牲数量在当时居祭牲之首,犬牲的大量使用促进了当时养犬业的规模化。到了周代,随着继承礼制化的确立,狗位居“五牲”之一,“序五牲之先后贵贱”,用来构建阶级或者阶层的区分,比如说在河南洛阳西工131号墓当中用五鼎随葬,鼎内分别装有牛、羊、猪、狗和鸡等“五牲”。

关于狗的驯化动因,我们的初步结论是: 驯化狗的动因可能并不止一个,最初驯化阶段,人类尤其看中狗在狩猎助手方面的作用,但是它在看宅护院、食用和祭牲等方面的用途也同样展示了重要价值。

变异最成功的例子就出现在狗的身上:憨态可掬的北京犬,潇洒帅气的英国猎狐犬,比较“二”的哈士奇等等。据统计,世界上现有400多个品种的狗,中国有30多种。狗由狼驯化而成,到现在为止有这么多的品种,正如《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促使狗的品种的形成,再往前追溯一点,在由狼驯化为狗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到了作用?在我看来,人类选育对狗及其品种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阶段:由狼到狗的这样一个阶段。前苏联科学家对银狐所进行的现代驯化实验表明,只有那些攻击性小的个体才能够被驯服。攻击性小的个体比较温顺,因此人类的选育在由狼向狗的转化当中可能发挥了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从而造成了咱们常说的“狼子野心”的关键基因在现在狗的身上基本荡然无存。

第二阶段是狗品种进一步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选育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距今7000年以前的前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南北方狗的体型大小似乎已经产生了差异。从商代开始,各个地方的狗的体型大小更趋多元化,表明狗的品种进一步分化,在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当中,我们发现体型大小迥异的两种狗,有体型大如藏獒的狗,也有和哈巴狗一样大小的狗。到了汉代,狗的选育已经有章可循,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有《相狗经》的残卷,记载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狗的品种,比如说有多毛狗、长嘴狗、短嘴狗,还有被阉割过的狗以及藏獒。但是直至19世纪初,狗才被大量有选择性的育种作为宠物,从而品种迅猛增加。狗对人类表达情感的能力和理解人类姿态语言的能力在动物界是卓然超群的,同时人类对狗的姿态吠声的理解亦是深刻的。

总之,人类与狗同行,这是双方互相选择的一个结果;在人类的版图上,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狗爪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未来之路依旧延伸,狗将与人类继续并肩前行!

猜你喜欢

距今起源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圣诞节的起源
辽上京遗址
奥运会的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宁波风物志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