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立身以智争先
——访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吴建国

2018-03-26余海峰薛征征

中国自行车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国电动机构

文/余海峰 图/薛征征

从地方走向全国

记者:吴院长,在先前对您的了解中,我们得知您作为研究员级专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做了很多事情,能谈谈您的经历吗?

吴建国:大学毕业后,我于1986年参加工作,在一家工厂技术员岗位经历了2年的锻炼。之后就到了无锡县标准计量局,先后在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部门工作,从1990年起就专业从事质量检验工作。2001年,无锡城区大整合,当地4家政府检测机构合并重组,我从锡山市质检所所长调任无锡市质检所所长,一直工作到现在。这么多年来,我见证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风风雨雨,也一直伴随着这个行业向前走。

记者:您从事检测工作几十年来,见证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也是无锡质检院的建设者和亲历者。您能说说这方面的情况吗?

吴建国: 2001年,无锡质检所约有3 000万元的资产,80多名员工,800多万元的年产值。管辖范围是整个无锡大区。经过大家10多年努力,现在无锡质检院已有290多名员工,65 000 m2的房子,固定资产近4亿元,检验收入过亿元。

目前,拥有3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国家标准化分委员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 261、IEC/TC 82) 成员,多个产品CCC强制性认证和生产许可证指定检验机构、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 (电动旅游观光车)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和鉴定评审机构等,还是国家工信部、住建部、能源局的评价实验室,与SGS、VDE等绝大部分国际认证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记者: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现在有哪些项目?

吴建国:目前我院有5个特长项目。一是国家电动自行车及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是最早建立的中心;二是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是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即3D打印) ;四是储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五是食品检测中心。这5个项目也让我们积累了项目整合、运作的经验和模式,在争取权威资质、强化专业特色等方面做了铺垫。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们把新能源中发电、储电、用电、充电产品贯穿成链,建成了全国最好的新能源产品检测机构。

记者:从一个综合性质的地方检测机构发展成为多家全国性的专业质检机构,请问其中有什么秘诀?

吴建国: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但我觉得第一,我们发展的这个阶段正是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抓住了机遇;第二,我们每次决策都比较准确,上的新项目都能获得成功;第三,我的团队很有战斗力,确保了中心的健康发展。

这几年无锡质检院实现了几个大的转变,一是从地市级机构转型成为国家级质检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国,还直接承接一些国家部委交办任务;二是从综合性的质检机构转化成专业性的质检机构。另外,工作形式也从原来单一的做检测,转变成现在的检测、认证、标准、研发和培训,从单元化扩大到多元化。

还有一个转变就是,以前我们主要是依靠行政支持,现在则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服务争取业务。

培育有特色的文化基因

记者:请问无锡质检院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在发展理念方面有哪些特点?

吴建国:2001年到2003年机构整合时期,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我说出的话会收到三到四种不同的反应,因为大家的成长背景完全不一样。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认为机构整合以后仅是形式上的整合,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要把它整合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体,不仅要 “形”同,它的 “神”也应该是相融的。

基于这样一点,我在2001年提出建设单位文化和品牌的设想,一方面要凝集团队力量,把人心连在一起,另一方面重新给自己定位,打造一家全新的、有战斗力的质检机构。

记者:请问新的定位有什么特点?

吴建国:我们对自己存在的价值做了重新定位,我们是事业单位,过去只要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就行了,但我们意识到,应该突破原来的框框,利用自身条件,为社会做更多贡献。虽然我们是事业单位,但依然可以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当时主要是要寻找到 “做什么”。原来认为做质量检验其实是很单纯的事,只是分析企业送来的产品,写出检验报告。其实检验报告是一种质量信用的体现形式,我们是做质量信用的机构。

经过分析认识到,只要是表达质量信用的形式,我们都可以做,包括检验报告、认证证书、检验证书、纠纷处理结果等等,都属于 “质量信用”。有了这样一个定位以后,业务范围和工作方向就明确了。以后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不断开拓思路,将自己的业务越做越大。

记者:在资料中,我们看到无锡质检院对自己提出的8个字:以德立身、以智争先。请您解释一下?

吴建国:当初我们只是一个地市级质检所,如果要做强自己,唯一的办法是先把队伍锻炼、打造成一支有德行、有素养的团队。首先,不是看你的技术能力有多强,而是看你的品德,“以德立身”就是将品德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你的能力、工作经验、学历和其它方面。要跟别的机构有差异,团队成员的素质很关键,这个团队一定是由有事业心的、善良真诚的、充满感恩的人组成。其次,作为地市级所,我们要拿项目也是比较难的,政府的拨款也不多,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我们的业务覆盖全国,唯一的办法就是靠我们集体的智慧,用思想、理念和设计来争得先机。

记者:对于几家机构合并起来的员工,您是如何去管理的?

吴建国:我认为企业最高级的管理形式是文化管理而非制度管理。因为人的执行力是由意识控制的,所谓管理应该是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意识一旦形成一致,就能水到渠成。所以我们管理构架其实是一种文化建设。

另外在制度建设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对于 “留人”,我们主要采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第三才是工资待遇留人。“家庭式管理”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对于工作不是我逼着员工必须要这样做,而是要让大家自觉完成使命,而我只是设法为员工创造一个环境和睦、互相帮助的氛围。相互之间虽也有竞争,但是主要是凭能力胜出。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记者:在这个团队中,您是领路人,在带领团队从小做大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做的?

吴建国:我们每年都要出一份工作纲要,确定下一年的发展规划。每年10到12月是我最累的3个月,因为我要花3个月的时间把明年规划好,再和大家商量后执行。同时还要安排3件事:发展方向、人员安排和分配方案。

我很看重这个规划,因为它是我们新的台阶。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拼的是理念和设计。

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么唯一、要么第一。我们把这个 “1” 字设计在Logo上,充分表明了我们的一种追求。

要发展就要争取更大的市场,必须得到市场认可的资格,对于我们就是必须拿到国家中心的资质。根据市场情况,我们首先锁定电动自行车产品作为发展的起点。国家质检总局合并重组后,我们是地市级质检所第一个拿到国家中心资质的,这样就开始做全国的业务。以后通过努力在地市级质检所中又率先拿到CCC认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等承担机构资质。当然有了市场还不行,必须还要有技术高度,我们又争取到了电动自行车分标委资格。一个质检机构的最高层次,是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产品标准来做检测。拿到标准以后,就可以更直接地发现标准里面还存在什么缺陷,有什么地方需要修订。行业质量提升跟标准有直接关系。所以当我们把标准化委员会工作承担下来后,对于开展工作十分有利。

由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又不满足了,我们把服务电动自行车的范围扩大到了轻型电动车,包括一轮、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技术能力也水涨船高。

记者:电磁兼容项目也已经成为你们的一个检测项目,其在电动自行车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吴建国:随着智能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升级以及电子产品被广泛运用,电磁兼容项目已经成为检测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项目。电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对人体中装有心脏起搏器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的人会带来影响,电磁波还会对路过的工厂和商店产生影响,比如有些自动门会受到电磁波干扰。另外电动自行车也会受外界电磁波的影响,曾经出现过电动自行车在骑行中产生急刹车,将骑行者抛出车外的现象。所以电磁兼容的项目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际通行的项目,也是一个良心项目。

心态开放、自强不息

记者:无锡质检院很多事情都能够做在前面、走在前面,所以这些年越做越强,与其它机构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这是什么原因?是眼光、洞察力、经济实力还是整体的良性循环?

吴建国:也许兼而有之吧。我们的心态是完全开放的。我们无意于和别的检测机构竞争,我们只是觉得跟自己的过去比,应该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要做到全国最好。

比如,我们这里最早的电动自行车项目是在2004年建立的,当时经过对市场深入研究后,我们觉得电动自行车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民生项目。在认真分析了市场情况后,我们就开始着手把电动自行车检测中心建起来,并且组成了专业团队,将这个项目越做越大。

又如光伏国家质检中心,我们是在2007年开始建设的, 当时多数人都不看好,而我们却为这个项目投了4 000万元,2008年国内光伏产业开始爆发,我们的投入也收到了回报。目前我们的光伏中心已经成为是全国十几家光伏检测中心中运营比较好的一家,市场认可度也是全亚洲第一。在建立光伏项目的同时,我们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了博士后基地,大大提升了中心的技术实力。

另外,2017年我们又建成了填补国内空白的3D打印国家质检中心项目。原来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完全是空白,凭着我们内在的激情,还有就是对市场的敏锐度,把项目做了出来。

记者:面对竞争往往有两种方法,主动出击或者被动应战,要赢得主动其实十分不易。您是否感到在竞争中压力很大?

吴建国:确切地说,我有时是很痛苦的。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其实跟女人十月怀胎相似。特别是在 “分娩” 时,女人痛在身上,而我却是痛在精神上。不能不成功、没有退路、无法仿效、对未来陌生、做与不做的抉择,在这个环节中,在如此大的压力下,谁能不痛苦?而我要对大家负责,所以有的时候,特别是拍板前夕,我常常会彻夜难眠。所幸的是上级领导对我非常支持,干部员工也十分信任我,这就促使我必须要把事情做好,没有回头路!

记者: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具有洞察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对外界营养的吸收能力,您是如何看这个问题的?

吴建国:我想这都是不可少的。很多东西你其实是看不到的,需要去想象,然后把它创造出来,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是不可能完成的。当然主要还是在学习上,还有团队的力量。我的方案提出以后,我是希望大家多提不同意见,这样可以完善方案。如果都认为这个方案很好,不提不同意见,我反而会觉得心虚。

记者:我觉得您平时露面不多,这可能是您的风格,主要负责策划未来,具体的事情交给团队成员?

吴建国:也许是吧。但其实团队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也都很能干。这个工作量不用我给,是他们自己主动在承担。我最自豪的地方是我的团队。他们有使命感、有事业心、有服务意识、有内在驱动力,能很好地把决策转化成现实。这样我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更多的事情。

有自律才能有自由

记者:作为 《中国自行车》 杂志记者,我还是比较关心电动自行车,下面请您再谈一下电动自行车行业方面的事情。您对电动自行车走过的路是如何看的?未来它将会如何发展?另外从您的角度看到一些什么问题?

吴建国:对电动自行车产业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也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中有正确的角色定位。作为一个公正的质检机构,是不能被利益所绑架的,我们一直要求自己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说话、做事。比如制定标准,就应该考虑所有参与交通活动的人的利益。在标准条款上,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性能要求放在第二位,舒适性放在第三位。包括要把 “骑行电动自行车必须带头盔”这些内容列入其中。

我觉得大家都必须在自律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自由。

记者:电动自行车标准反复修改已经10多次,相关会议大多借你们无锡质检院这块宝地。作为东道主你们是不是感觉很辛苦?

吴建国:我觉得不辛苦!既然大家都愿意来我们这里,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乐意为大家服务、为行业服务。我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不会有其他的顾虑。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做这个事情要能够回报行业,这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正因为这样,行业对我们还是很认可的,大多数企业都很支持我们。同样这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记者: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时间,从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有什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吴建国: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种危机感和敬畏感,如果行业人士没有危机感这就是最大的危机,哪怕是危机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对政策要有敬畏感,对市场也要有敬畏感,这是一个行业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的话就危险了。

共享单车出来以后,老百姓购买自行车的少了,所以我们的企业该怎么办?我们认为要主动拥抱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参与共享时代,同时做好自律。

记者:在共享经济的时代,电动自行车产业也要发展,比如智能车的出现和发展。

吴建国:我们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在研究智能化。我对智能化的理解是产品可以做到远程控制,构想核心是 “智能硬件+云端+雨端”。基于该构想,电动自行车可靠性检测系统已经设计完成并在运行。目前我们在硬件上已经做了一些储备,可以有能力协助企业开发智能产品,包括智能控制器等的共同研发。

电动自行车确实为普通老百姓解决了出行大问题,是老百姓离不开的交通工具,是对公共交通的补充,特别是在农村。电动自行车的功能将不断拓展,所以我们就必须提前考虑产品 “多样化”的问题。

记者:最后请您简要地表达一下自己为行业服务的体会及对未来的看法。

吴建国:其实我一直很感激行业对我们的支持。作为质检院,我们只会规规矩矩做事,而企业还是很认可我们,也很支持我们,对此我们都很感激。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我们院的使命是 “致力质量信用,惠泽民生品质”,这和习总书记的要求高度契合。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奋斗;作为一名质检工作者,在筑梦新时代,应勤于反思、自我提升、履职尽责;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新征程上,要有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努力让生命 “增值”。未来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努力推动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建国电动机构
电动自行车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建国通宝”钱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