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朱鹮发现雄性同性恋行为
2018-03-26杨海琼,熊铁一,朱英
2017年2—6月,笔者在四川峨眉山朱鹮繁育基地观察到环志号为DQ02和DQ55、647和622的2对雄性朱鹮Nipponianippon(表1)分别自由配对,且持续有炫耀求偶、假交尾、筑巢、卧巢(孵化行为)、占住栖杠驱赶其他个体靠近等一系列行为。炫耀行为在配对初期较为常见,中后期频率较低,其主要表现为DQ02和647用喙叼树枝在另一方面前晃动,DQ55和622对此有回应,每次炫耀行为持续1~2 min。假交尾行为从配对开始即可观察到,主要集中在上午,每次4~8 s。配对前中期每日假交尾次数较多,4月以后逐渐减少,6月以后比较少见。筑巢和卧巢主要出现在4—5月。假交尾行为中,DQ02和647为支配角色,DQ55和622为被支配角色。
表1 4只朱鹮的基本信息
注: 性别信息来源于基地原始资料; *表示该鸟的配偶未被引入四川
朱鹮雌雄个体外形差异甚少,因此采用PCR法鉴定DQ02、DQ55、647和622的性别。同其他平胸类鸟类一样,朱鹮性别决定系统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通过对定位于W染色体上的染色体螺旋蛋白(chromo-helicase-DNA-binding,CHD1)基因进行扩增,雌性个体会产生2条带,而雄性只有1条带,从而达到鉴定朱鹮性别的目的(Heetal.,2013)。采集5只朱鹮的肱静脉血液,4只为待测性别个体,1只为雌性个体(孵化产蛋),提取DNA,引物2467/2530F:5’-CGTCAGTTTCCCTTTCAG-3’,2467/2530R:5’-CC-AGTGCTTGTTTCCTCA-3’扩增CHD1基因。PCR扩增体系参考He等(2013)的方法:1 μL含Mg2+的10×Buffer,0.8 μL 2.5 mM的dNTP,10 mM的上、下游引物各0.4 μL,0.1 μL 5 U/μL的rTaq酶,10~20 ng基因组DNA,补充灭菌超纯水至10 μL(体系中试剂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PCR扩增条件: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52 ℃退火30 s,72 ℃延伸40 s,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5 min。PCR产物
琼脂糖电泳结果(图1)显示,1只雌性个体(对照样本)扩增条带为2条,其余性别待定的4只个体均为1条,提示4只待测个体为雄性。
图1 朱鹮的性别鉴定
M. DL2000 Marker, 1. 编号65的雌性个体, 2~5. DQ02、DQ55、647、622, 6~7. 空白对照
四川峨眉山朱鹮繁育基地创建于2016年11月,50只种源个体(25只雌性、25只雄性)分别来自浙江德清县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只,10雌10雄)、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只,5雌5雄)和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20只,10雌10雄)。2016年12月,除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只由人工配对外,其余40只分为浙江德清、陕西2组,自行选择配偶。
DQ02和DQ55、647和622各自配对后,笼舍中仍有数只未配对的雌性朱鹮,故该同性配对并非异性配偶缺少而导致的被迫行为。2017年3月4日,将647和622人为拆散后放入不同笼舍进行自由选择,但2只雄性朱鹮未表现出对其他异性的青睐。2017年3月10日,将647和622重新放入同一大笼,647和622又组合为一对。以上行为提示,观察到的同性恋行为是朱鹮主动所为。以往在陕西洋县饲养朱鹮种群中,因为雌性过多而饲养于同一网笼中,出现过雌性配对、共同产卵于同一巢并轮流孵化的现象(与庆保平交流信息)。
目前已在130余种鸟类中发现同性恋行为,包括单配偶制和多配偶制的鸟类,且多发生在那些不用负担大量抚育后代任务的鸟类中(MacFarlaneetal.,2010)。本次在饲养朱鹮中观察到的同性恋行为是首次报道。
杨海琼1, 2, 3, 熊铁一1, 2, 3, 朱英1, 2, 3*
(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15; 2.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四川峨眉山614200;3. 四川省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验室,成都610015)
*通信作者, E-mail:so_zy20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