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题材品德课课堂教学策略例谈
2018-03-25陈然
陈然
摘 要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教学,可运用“游戏活动,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强化体验”“动手操作,自主建构”“问题解决,审核认识”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 地理题材品德课教学策略;游戏;情景体验;动手操作;问题解决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A,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130-02
在小学中、高年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大致包括地理概貌、行政区划、民风民俗、世界风情、自然现象等几个方面。从品德课的课程性质看,《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的教学,地理知识的学习不是唯一目标,而是一种载体,是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服务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使地理题材的教学成为人文的地理、生活的地理,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助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一、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在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学中,将单调乏味的地理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可以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认一认祖国的政区》一课,如何能让孩子在一节课中对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有一定的了解,并与生活相链接呢?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行政区域猜猜猜”的游戏竞赛活动,让有趣的游戏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行政区的简称和各省级行政区的省会城市。如:猜谜语“两个大胖子——合肥(安徽的省会)”“吹牛大王——海口(海南的省会)”等,让孩子们很快就能记住一些省份及省会城市;看车牌猜行政区,通过图片展示不同行政区的车牌号码,从车牌前头的省份简称中猜一猜这是哪个省份的车辆;看餐馆猜行政区,通过展示川、鲁、粤菜的招牌,猜猜餐馆是经营那个行政区的特色菜等。孩子们通过竞猜游戏,学得兴致勃勃。同时,在老师的点拨中孩子们明白了:这些地理知识并不枯燥,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能学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知识。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链接生活,成为了生活的地理。
又如,在五年级《“多”与“少”的思考》一课中,教师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视频,展显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雄伟气象。接着,教师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文,了解到我国各种资源的主要分布情况,感受我国资源的丰富。话音一转,教师通过一段视频,讲述了一个故事:西北地区非常缺水,为了筹办一场婚礼,新郎要提早两个星期,赶着牛车,到远在几百里外的地方取水,只为能在婚礼上能给亲友奉上一杯洁净的水,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资源如此丰富,依然有人没水喝?什么原因让我们国家的资源既“多”又“少”呢?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开展了一个游戏体验活动,同样一个蛋糕,分给1个人吃,分给2人同吃,分给10人同吃,或分给更多的人同吃,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然后,大家再计算一下,我国的各种资源,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一旦换算为人均资源,那么在世界上的排名非常靠后,这就是既“多”又“少”的原因。学生明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资源、重视环保、爱护自然。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数字和地理知识“活”起来,促进了学生的德行成长。
二、创设情景,强化体验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片或视频,辅之生动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感染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产生体验,发展想象,激发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通过精心地创设情景,能很好的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的的距离,化抽象为具象,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活动中有效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漫步神奇的非洲热土》一课中,非洲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去过非洲旅行的学生凤毛麟角,但学生对非洲并非一无所知,却都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如何能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非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呢?教学伊始,教师就设计了与学生去非洲旅行的情景。首先是“做攻略”环节,既然是要旅行,当然要先做好攻略,老师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中找到非洲的位置,再看如果从中国到非洲,要经过那些大洲和大洋,通过“做攻略”活动,学生对非洲的地理位置有了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是“飞往非洲”,教师又创设了坐在飞机上俯瞰非洲大地的情景,播放精心剪辑的记录片《非洲》片段,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欣赏到美丽的非洲大草原、壮丽的非洲大峡谷、古老的金字塔、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非洲的地形地貌有了具体的认识,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非洲会有大片的草原和沙漠?原来还是与非洲的地理位置有关——赤道在非洲横穿而过,非洲许多地方是热带地区。第三个活动是“车游非洲”,教师创设了坐越野车游览非洲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在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非洲具有“动物王国”“古老文明”“多彩非洲”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最后再联系“一带一路”战略,了解我国与非洲的友好往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学生学習兴趣浓厚,既对非洲的地理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又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使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变成了有趣的人文地理、生活地理。
三、动手操作,自主建构
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帮助学生寻找真理。陶行知也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画一画、拼一拼、做一做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抽象的知识体系,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三年级《画一画我们成长的地方》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前一课的教学中,已经对地图的方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却对地图的概念还不明晰,不知道地图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分工合作,画一画学校以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或小区,然后在将大家画的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图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贴一贴,再标注出建筑物或小区之间的道路,一幅简略的学校周边地图就由大家合作完成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一方面了解了地图与实际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简单的看图知识,另一方面,又学会分工合作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又如,《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一课的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三级分布的地型特点,并从中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三级阶梯的国土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地形图的图例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陆地高度,再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西面一大片是棕褐色的区域,东部是以绿色为主的区域,中间及北部是黄色为主的区域,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发现了我国的地势西面高的,东面低。然后,老师请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在地形图上用红色笔划分三个部分的分界线。之后,布置小组合作活动,请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根据图例的提示,用棕、黄、绿三种颜色的轻质粘土在地形图上做一个简略的中国地形模型。学生完成作品后兴奋地发现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竟然像三级台阶一样。这时,教师再出示立体的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学生在手脑并用,合作操作的过程中,三级阶梯的国土的知识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之中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自己旅游后生活经验中,感受三级阶梯的国土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同学们踊跃分享,老师及时点拨,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我国地形的特殊,更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问题解决,深化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课程标准中,把“问题解决式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问题解决式学习,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疑问,再通过资料搜集、调查访问、辩论明晰等方式,寻求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解决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在地理题材品德课教学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羊背上的国家》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地理条件、社会状况、人民生活、自然资源有一定的认识,并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在教学开始时,老师娓娓道来:我们美丽可爱的地球村里,有一个国家,她名列十大全球最受欢迎旅游国家的榜首,这个国家就是澳大利亚。然后请学生想想,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学生提出:为什么澳大利亚会被称作“羊背上的国家”?为什么澳大利亚能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国家?等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选定了研讨的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能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国家?”进行问题解决式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澳大利亚受欢迎的原因。学生通过上网、看书、看电视、采访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尝试把资料整理成PPT、导游词、卡片等形式呈现探究的结果。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答案、交流汇报”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学生在交流中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地理题材的品德课,采用“问题解决式学习”,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地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思考中探究发现、创新,为孩子日后的学习起引领作用。
地理题材品德课的教学,最终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了解知识背后的生活常识、人文底蕴、价值观。因此,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应牢牢把握好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生活相链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成为助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高峡.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3]胡春娜.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策略与行为诊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4]季志辉.品德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3):(19-21).
[5]魏燕.品德與社会中地图教学四方法[J].教师,2015(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