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8-03-25唐红娟

读写算 2018年21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作用小学数学

唐红娟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形象化、生动化、兴趣化”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取积极的体验,从而更直观形象地获取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规律,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116-01

一、动手操作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是生硬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在教五年級数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就充分体会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总结的优越性。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前一天放学,我就让学生回家自己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高,标出底和高,上课时,我请一个后进生让他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拿到讲台上,告诉全班同学底和高。然后要全班同学动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并且将这个三角形从一侧平移到另一侧。拼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巡视检查,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的动手操作,兴趣非常高,接下来让大家思考,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是底和高,少数后进生不知道,我又让他们将长方形还原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又拼成长方形,这样反复动手操作以后,后进生也认识了底和高,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宽”很容易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以后在教学三角形、梯形面积时,我还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总结、概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班学生对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的掌握都很好,计算面积是随手拈来。

二、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三个阶段。而动手实践则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学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它将为后两个阶段“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作充分的准备。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做中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知道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动手操作中学生不但在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的《比一比》中的“同样多、多些、少些”时,我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让学生再看看图说,谁比谁多些,谁比谁少些。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学生很快摆出5个三角形。接着第一行摆5朵花,第二行的比第一行少两朵,第二行摆几朵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很快地在第二行摆出3朵花。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从而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三、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搭一搭”一课时,就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摆手中的正方体。再摆一摆过程中才能体会如何符合要求的正面、侧面,在摆一摆中,使学生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先用两条线画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分辨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样,学生对角的概念有清晰深刻的认识。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测一测,就可能有所发现。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学生学起来热情高涨,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四、发挥动手操作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课程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到生活中去,这就表明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想要达到此教学目的,就需要高度契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动手心理,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解决实际性较强的问题。当然通过动手操作环节,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比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相关长度单位的内容时,当学生初步了解三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之后,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实际问题让他们去验证: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长度吗?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最合理,又该如何去换算其他长度单位呢?通过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课堂不仅更加活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所在。

五、动手操作使数学学习更有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动手操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既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快乐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才能把形象的感性认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李凤娟.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5(27):18.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作用小学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