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2018-03-25王芳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前教育习惯

王芳

摘 要: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动作十有八九都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儿时期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而幼儿园对培养良好习惯的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的,所以养成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是占很大部分的,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与人为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明一个好的环境对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所以应该抓住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幼儿园活动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还要发挥家庭的促进作用。家园结合让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幼儿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养成教育;习惯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孩子人生的发展,是孩子前行路上的照明灯。所以,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心理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最关键时期。现在的孩子90%都是独生子女,而大人对孩子更是溺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的性子来,让孩子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使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这样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让父母包办一切,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好的习惯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航标,是孩子前进路上的金钥匙。所以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养成良好习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是胡乱进行的,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培养。

1.明确行为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幼儿时期的幼儿行为具有可塑性。所以要求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要系统化。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幼儿能达到的、该遵守的原则。所以应该从幼儿的各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与人相处交往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

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到幼儿园,孩子在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上都有很大的问题。面对新事物常常会感到害怕,退缩,所以老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从而保证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且要对幼儿的习惯进行及时的评价,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好的习惯老师要加以肯定、鼓励,达到强化的效果。而对于他们不好的习惯就要他们及时改正。从而使幼儿一步一步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期望的目的。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有的家长在一些偏激教育观思想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手段、观念都极易走入误区。一种家长是对孩子过度宠溺,在当代社会严重的6个大人,1个小孩的形势下每个年轻的父母都很喜悦,所以6位家长对孩子是非常宠爱有加的,把他们视为宝,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委屈了孩子。就这样,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家长这样无原则的宠爱和包办只会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意识得不到发展,被家长所禁锢,孩子自己的能力被家长剥夺了。另外一种是过度严厉。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父母希望孩子能有出息。所以对待孩子很严格,然而这样也会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有很大的影响,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忽略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出现种种不良习惯。

(二)激励方法要适当、适时

现在很多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大人的赏识,当孩子出现一个好的习惯时,大人应该给予鼓励,而当孩子出现一个不好的习惯时,要给孩子惩戒,并告诉孩子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鼓励和表扬也是强化良好习惯的方法,成人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幼儿。

1.发挥榜样的作用,给予持久的训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源于成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对老师和家长的言谈举止,观察很仔细,感受性很强。而且会不自觉的模仿,所以,这就对成人有更高的言行要求,成人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模仿好的习惯。各种杰出的人物也有好的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呢?他的表都是拨快10分钟的,这样能不断的提醒自己。身边的成人都是孩子的榜样,所以,要求成人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正确的形象展现给幼儿。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这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

2.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养成。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这样,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和幼儿园,所以,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养成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养成,习惯也是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3.好习惯要在孩子的行动中培养。在实践中养成好习惯,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他主张在做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人格教育,端赖6岁之前培养。”说明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对于好习惯更要这样做。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要养成某些好习惯必须要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才能习惯成自然,收到好的效果。

三、养成良好习惯要抓住关键期,并且注重环境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影响

研究表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地方,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会使幼儿终生受益,在幼儿时期养成不良的习惯,会使孩子受害终生。所以,在养成良好习惯中,一定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则会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和难以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下表是一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年龄:2岁、3岁、3岁半、4岁、4岁半、5岁、5岁半、6岁。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学前教育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