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在外交上的努力

2018-03-25PARKJANGCHUN

大经贸 2018年1期

PARK JANGCHUN

【摘 要】 1910年,在日本合并朝鲜的时期,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朝鲜的独立运动家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关系实现韩国的独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随之诞生,中国成了韩国独立家们开展独立运动的据点。本文将考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关系并得到了中国怎样的帮助,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广东护法政府 独立运动

1.大韩民国上海临时政府的建立

韩国人为了进行独立运动而流亡中国的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的胜利而得到了推动。武昌起义的胜利消灭了持续了276年的清王朝君主统治。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所以从1911年11月开始韩国有识之士陆续流亡中国进行独立运动已成了时代的潮流。

1919年,韩半岛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3.1”运动。此次的非暴力性民众抵抗运动最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回应而以失败告终。但“3.1”运动使得独立运动更具组织性,也成了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契机。当时分散在美国、中国、苏联等国家的韩国独立运用志士门都聚集到上海并在1919年4月13日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将国号定为“大韩民国”,同时制定了临时宪法。这在韩国历史上为首次实行民主共和制。

从1919年4月开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法国租界正式开始办公,行使了一个政府的统治权。临时政府公布了政府联系地方的制度并向韩国的各个道、郡、邑派遣官员使其组织反日秘密组织并建立了秘密行政機构,甚至还派遣地方官员试图统治韩国人和领土。由于该制度的实施韩国国民才得以有机会参与独立运动并为独立运动进行筹款等活动。

2.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对华外交及其成果

1921年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文就任大元帅。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遣特使转达了5项外交国书,孙文事实上承认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同意韩国青年加入中国军官学校,而且通知正在参加太平洋会议的中国代表与韩国临时政府代表取得紧密的联系,指示要强化宣传并号召韩国独立问题。之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4月29日,尹凤吉在上海虹口公园的义举成功,日本出现了很多死伤者。此次义举更加促进了韩国独立运动。从此以后又打开了中国对韩国临时政府的经济援助,所以韩国临时政府又恢复了从前的活力。1933年5月,蒋介石与金九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会面,在此次会谈中蒋介石接受了金九的要求,同意大力支持韩国独立运动,接受韩国青年在中国教育机关受教育,支援在满洲的独立运动并保护韩人侨胞。1935年4月9日,第一届学员毕业。但,中国军官学校韩国人特别班只培养了这一批学员就中断了。其原因是在南京的的日本总领事馆察觉了此事,所以威胁国民党政府,称这是对日本的挑战。要求国民党政府关闭韩国人特别班并停止对韩国独立运动的支援。 但是已经毕业的学生被编入到韩国独立军,成了独立军的中心力量。1938年10月,他们成长为朝鲜义勇队队员,40年代又发展为韩国光复军。

3.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光复军的建立及其活动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分散在中国各地的独立运动团体纷纷聚集到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开始筹备创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光复军。但是,创立光复军最大的困难就是受到训练的士兵不足。所以,临时政府请求中国国民党政府,希望韩国青年能在中国的正规军事学校接受军事训练。中国国民党政府同意了这个要求。1940年9月17日,分散在各地的独立运动青年们聚集到一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正规军队-韩国光复军。

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先生的光复军宣言中可以知道光复军的作用。宣言中写到“光复军的目的是恢复韩、中两国的独立,打击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并作为联合军的一员而抗战。”从这里可以看出,韩中联合战线已经建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对日本发起了宣战,同时对德国也发起了宣战。韩国光复军作为联合军的一员开始了国际性的运动,主要活动是与中国军一起在中国各地开展抗日战争。同时与英国军联合参加了印度,缅甸的战争。1945年,与美国战略事务局联合促进“进入韩国国内计划”,但由于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此计划没有得到实施。

4.结论

1910年,朝鲜半岛沦陷为日本殖民地,朝鲜人民陷入了无限的黑暗之中。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朝鲜的独立运动家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关系实现韩国独立。1921年孙文就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以后,临时政府得到了广州护法军政府的支持,所以,这里成了独立运动的据点。在当时,韩国临时政府迫切要得到能够给予支持的政权,所以,孙文的广东护法军政府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动力,这对韩国临时政府的鼓舞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两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打击日本军。韩中两国共同克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共同抗日的关系,这在韩中抗日历史上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 , , 2002 : 355

[2] [M], , 2002 : 154

作者简介:PARK JANGCHUN,男,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