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2018-03-25李玲玲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玲玲

摘 要:新课标明确了针对小学生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应当偏向素质教学方向发展。为了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妨采用具体问题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的更加主动,同时也能够有效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整体修养。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小学生阶段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

数学对小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关系着小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建设。同时,数学学科中包含的抽象性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不妨适当创新数学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构建问题导学模式。让小学生在具体问题引领下,获得数学实践技能。同时,问题导学模式,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性,这对于其今后深入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据了解,当前我国针对小学生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普遍低下。究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数学执教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众所周知,以往数学课堂上,教师常使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将数学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完全考虑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整体表现。

二、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旧知为载体,完成新知导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各部分模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十分密切[2]。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传授新知时不妨建立在以往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导入。这样,能够确保小学生在原有数学知识的支撑下,更容易理解新知识中所包含的数学内涵,也能够确保问题导入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以“小数运算”为例,小数运算与整数运算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教师不妨以整数运算为问题依据,鼓励学生通过巩固复习整数运算,掌握小数运算基础原理。教师先设计具体问题,如“83+130,1314-520……。”鼓励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方式,即竖式运算,计算上述问题。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观察一下例题,即“8.3+1.3,131.4-5.2。”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小数计算环节,需要遵守一项计算原则,即小数点对齐。

如此将新旧知识联合展开问题导入,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导出数学新知,能够让学生增加数学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从而快速吸收课堂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为问题导入营造氛围。情境创建,是新时期小学数学就教学的重点环节,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数学知识记忆,提升数学知识理解层次。因此,数学教师在践行问题导学法时,不妨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发挥思考能力。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不妨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教师不妨以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天气分布规律表格,比如A城市一个月天气具体情况。之后,提出具体问题“A城市该月份天气分布有何规律?”学生在此情境之下,尝试着利用条形图进行分析、统计。熟悉的情境能够为小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增添好奇心。

(三)趣味题干、合作探究,提高问题导入有效性。在问题导入数学教学模式中,小组讨论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预留给小学生充分的问题探究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问题内涵,掌握数学知识要领。教师在设计导入问题时,首先应确保题干信息充满趣味,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其次要加强问题延展性,变换提问方式,实现全方面训练。

以“求单价”应用题为例,教师不妨根据小学生实际兴趣需求设定问题。即“过年了爸爸给小明总共买了三个玩具轿车,总共消费金额为90元,问一件玩具车的价格是多少?”首先题干信息与小学生兴趣相符合,容易提高校学生探究欲望。其次,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即“90/3=30(元),每件玩具车价格为30元。”此时,教师可以接着进行提问,磊磊的爸爸给他买了同样的小轿车5件,问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接着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30*5=150(元)。

就这样,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获得数学问题解决办法,既能够让整个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實践能力。同时,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既掌握了乘法运算方式,也掌握了除法运算方式。教师如此设计导入问题,既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也训练了学生的正向思维。

(四)分层提问,提高问题导学效率。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入法数学教学时,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逻辑性和系统性。通常,教师可以针对某一具体数学知识点,设计成专题的方式,将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逐次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系统性的专题训练,对某一数学知识点形成扎实记忆。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尊重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分层、合理设定数学问题难度。通常,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设定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题、综合题、奥数题。这样,在阶梯式的问题导入教学引导下,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程度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整体数学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交流评价,促进学生问题导学参与度。为了让小学生更加主动东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不妨创新评价方法,以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彻底地掌握数学学习要领。首先,各个小组可以选派代表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发表言论,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交流、共享,还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彼此优秀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共同进步。

综上,问题导学,此种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所衍生出来的全新教学产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兴趣,通过问题导学法让数学课堂充满神秘感,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欲望。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更容易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从而扎实数学知识记忆,领悟数学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孙百玲,杨西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6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