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杭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2018-03-25陈彩娟

创意城市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技能新生代增加值

◎ 陈彩娟 郭 橙

提 要:杭州推动 “杭州智造”发展,需要培育形成一大批高技能从业人员。杭州要充分发挥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的优势,尤其是用足用好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资源,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着力扩大杭州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 “杭州智造”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杭州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大力推动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以信息经济为引领,带动数据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同时文创、金融、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积极跟进、快速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杭州要推动 “杭州智造”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双重支撑,否则目标难以实现。杭州作为浙江外来人员的主要流入地,现有流入人口超过600万人,其中不少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杭州要用足用好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资源,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着力扩大杭州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从而为 “杭州智造”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 杭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

(一)产业结构升级与技能人才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世界各国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国,随着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成为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结构调整是一种相互强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表现为人才资源的需求结构,人才结构则表现为产业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投资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投入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推动力,其中人才结构是对产业结构的智力保证和支撑。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然要求调整相应的人才结构,而人才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人才结构调整优化,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直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而间接推进经济快速发展。欧洲一些国家的统计测算表明,工人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能提高10%~20%。另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一个国家的GDP就会增加9%。

鉴于人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影响,美、英、德、日等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美国致力打造 “社区学院”载体,全国共建有1200个左右的社区学院,每个学院为该地区范围内的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的终身教育计划和服务。英国探索形成 “现代学徒制”体系,这一体系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主要包括14岁以前的前学徒制、14~16岁的青年学徒制、16~18岁的学徒制、18~24岁的高级学徒制以及高等学徒制和成人学徒制等形式。德国推行 “双元制”模式,即对一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成绩相对较差,预计难以考入综合性大学、科技型大学或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采取一边在学校里学习、一边在企业里当学徒的 “双元制”模式,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日本推行 “企业职业教育”方式,要求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多数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自主培养,培养内容与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和技术装备操作要求紧密结合。

(二)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杭州市全面把握发展大趋势、大变革、大逻辑,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和拥江发展战略,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结构性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向好、质量向优,经济增长呈现质优速稳的新态势,为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 “两个高水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底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调整为2.5∶34.9∶62.6,呈 “三、二、一”优质分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既在三大产业之间展开,也在各自内部深化。

农业生产平稳,优势产业占比提升。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增长2.0%,拉动GDP增长0.1%,贡献率为0.7%。“五大特色”和 “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357亿元,增长5.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8%。其中中草药材产值增长13.8%,茶叶产值增长11.1%。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回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2017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982亿元,增长6.5%,拉动GDP增长2.2%,贡献率为27.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7.7%,提高1.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比提高。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15.0%和11.0%,占比为50.1%、30.6%和43.2%,比2016年提高4.1个、3.4个和1.3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为24.6%,下降1.5%。高新行业增长加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9%和21.2%,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贡献率达69.7%。列入 “三新经济”统计的工业产品中,光纤1105万千米,增长41.4%,集成电路38.2亿块,增长14.5%。

服务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力。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57亿元,增长10.0%,拉动GDP增长6%,贡献率为74.4%;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长26.3%。营利性服务业支撑强劲。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五大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74亿元,增长19.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1.5%。重点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041亿元,增长19.0%,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旅游产业实力提升,实现增加值928亿元,增长12.6%,入选全球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全球百强国际会议目的地。

“一号工程”引领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增长主引擎。作为全市 “一号工程”的信息经济,2017年实现增加值3216亿元,增长21.8%,高于GDP增速13.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占GDP的比重为25.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增长36.6%,增速连续7年保持在30%以上;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增加值增长31.9%;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5%、27.8%和24.9%。

(三)杭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趋势分析

为加快杭州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杭州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杭州市制订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 “建立质效兼优产业新体系”的战略任务,即构建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根据纲要内容,杭州产业结构调整有四大趋势。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现代都市农业是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它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等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杭州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是要推进农业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精准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杭州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20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打造1~2个标杆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发展 “1+6”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杭州提出发展 “1+6”产业集群,即建设一个万亿元级的信息产业集群,建设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其中建设目标是信息产业集群达到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增加值突破38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 (老口径)突破28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旅游休闲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健康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时尚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打响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品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杭州规划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电子商务、科技、健康、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房地产等十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为重点,推动建立开放、竞争、有序、高效的服务业市场;突出专业化、高端化方向,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推动商务会展、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医疗等领域向更加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 “杭州智造”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应用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杭州规划实施 《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大力发展以绿色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等为重点的核心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 (3D打印)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化妆品、食品饮料、婴童产业等为重点的传统优势产业,精致发展丝绸、工艺美术等历史经典产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一批 “智能工厂”和 “数字化车间”。

(四)杭州产业结构升级趋势要求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当前,我国正面临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困难。有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拥有高技能人才约4800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约为6.2%,预计到2020年,全国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200万人。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我国从 “中国制造”走向 “中国创新”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也长期存在。根据2017年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省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01.86万人,其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87.92万人,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3.94万人。而据省级有关部门分析,近年来浙江省技能人才缺口在100万人左右,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专业人才缺口在12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缺口在30万人以上。亦有报道显示,2016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21.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浙江省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杭州是浙江省科技人才主要的集聚地。根据2017年杭州市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末全市非私营及规上私营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292.6万人。但总体看,杭州要构建以信息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要发展 “杭州智造”,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还是十分短缺的。《杭州市人才发展 “十三五”规划》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杭州市拥有高技能人才30.8万人,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只有25.93%,这一比例只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根本没有优势。另外,再以杭州发展比较好的跨境电商为例,目前在全市约1.3万家跨境电商企业中,缺人企业约占80%。如果这个缺口不填上、短板不补齐,杭州信息经济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信息经济的引领作用也会打折扣。所以,下大力气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成杭州当务之急。

二 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情况

目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杭州产业工人的一支重要力量。杭州是浙江省会,经济发展快、民生改善好、生活环境美,吸引了市外、省外的很多务工人员,部分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据统计,2017年整个杭州市共有流入人口接近610万人,二者其中经济规模较大的余杭区和萧山区成为人口流入大户,流入人口分别达到157.6万人、135.2万人,二者约占全市的近一半。为全面了解杭州流入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外来工的工作生活现状,课题组于2018年3~4月,选择滨江区、下城区以随机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走访200位外来务工人员,形成171份有效问卷,其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外来务工人员 (以下简称 “新生代农民工”)102人,占59.6%,1980年以前出生的外来务工人员 (以下简称 “老一代农民工”)69人,占40.4%。

(一)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

女性多于男性。在102位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48人,占47.1%,女性54人,占52.9%,而在老一代农民工中,男性占56.5%,女性占43.5%。这表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女性外出有了更多意愿和机会。

已婚多于未婚。在102位新生代农民工中,已婚75人,占73.5%,未婚27人,占26.5%。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男主外、女主内,婚姻并不影响人员外出打工就业,结婚后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更为常见。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102位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的9人,占8.8%;高中 (含中专、技校)的15人,占14.7%;大专 (含高职)的27人,占26.5%;本科的51人,占50%。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人员占比分别下降了21.6个和28.8个百分点,而大专、本科文化的人员占比分别提高了17.8个和41.3个百分点。

主要从事非农行业。在102位新生代农民工中,从事农业生产的9人,占8.8%;从事非农生产的93人,占91.2%。而在非农行业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企业打工,占40.9%;排在第二位的是自己开网店,占18.2%。

(二)杭州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少必要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技能培训,大多数人抱着开阔眼界、学习技术的目的来到杭州,直接从学校毕业走上用工工作岗位,就业技能缺乏,就业方向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在问卷中,新生代农民工在回答 “是否接受过用人单位组织的工作技能培训”时,表示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有42人,占41.2%;其他60人虽然接受过培训,但有43人表示是在进入企业后不久参加的基础性培训,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在回答 “是否参加过由政府出钱组织的技能培训”时,表示参加过的只有6人,占5.9%。在回答 “是否自费参加过相应技能培训”时,表示肯定的有21人,占20.6%;表示否定的有81人,占79.4%。

(三)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内在自身追求的不适应和外部培训要求的不适应两个方面。

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追求方面来看,虽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进入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后,自觉参与各种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自费参加相应技能培训的人仅为两成左右。在这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中,拥有各类技术等级证书的只有15人,占14.7%,不足两成。他们将更多的业余时间用在了网络游戏、微信闲聊和逛街购物上。问卷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业余时间 “逛街购物”、“微信闲聊”、“网络游戏”、“老乡聚会”、“学习知识”和 “外出旅游”的占比分别为47.1%、38.2%、35.3%、32.4%、17.6%和5.9%,比老一代农民工分别高12.3个、25.2个、26.6个、6.3个、4.6个和1.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微信聊天、网络游戏的占52.1%,女性新生代农民工选择逛街购物的占61.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在制造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餐饮服务业、快递等行业就业,而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行业就业的则极少。

从新生代农民工外部培训要求方面看,企业作为培训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动承担企业员工培训的紧迫性不足、意愿不强,将培训作为负担的企业数量不少,培训也仅仅是为了满足眼前岗位的适应性需要,没有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主动适应性存在欠缺,高层次技能培训的能力不够、培训内容老套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发挥,在制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技能培训方面支持政策、引导措施力度还不大。杭州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等,积极推进 “杭州智造”发展,但从对新生代农民问卷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已经参加过培训的人员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电焊工、车工、修理工、美容美发等行业,存在单一或低端倾向,计算机也是一般的基础应用知识培训,而在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如模具技术、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网络管理、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则明显不足。

三 顺应杭州产业结构调整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的主要措施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杭州应当抓紧做好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针对数据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快构建集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员工自觉”于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为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杭州要紧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快实施以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培养 “杭州智造”急需的高级工、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要将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方案之中,有重点地开展相关技能培训。要加强公共区域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各县 (区)建设一批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基地,形成市、县二级实训基地网络。要加强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通过购买培训市场提供的培训服务来增加技能培养供给,通过财政资金直补给企业用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岗培训,以引导企业更多投入。

(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和主要受益者,要按照 “谁受益、谁承担”的经济法则,主动承担培训责任,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多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出钱、出物、出力。对于企业,要根据各自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身的经济规模和用工需求,分别建立起分类型、分层次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其中,大型企业集团资源丰富、实力较强,用工数量也较多,可以实施自主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设备状况和岗位要求,自主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也可与职业技术院校开展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定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力与条件既可组织自行培训,也可依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三)发挥职业院校的主渠道作用

截至2016年底,杭州市共有高等学校39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职业中学30所,技工学校19所,这是个十分宝贵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要用足用好这一资源。首先,在杭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杭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及时开设企业社会急需的培训课程,企业需要什么技能人才,学校就要培训什么人才,充分实现供需有效衔接。其次,各级各类院校要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如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要把着力培养高级技工作为主攻方向,而技师学院则要专攻培养技师主业,做实做精技师培养工作。

(四)发挥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

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密切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相关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倾听新生代农民工和企业的呼声,积极组织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对接服务,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挥应有作用。充分利用杭州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众多的有利条件,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机构专设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开展各具特色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鼓励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多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金融产品服务,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技能水平提供诸如 “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支持”等一条龙式的金融服务,切实减轻新生代农民工的支出负担。

(五)发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主人翁作用

要充分调动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推行 “就业准入制” “落户积分制”等手段,倒逼新生代农民工由消极变积极、由被动变主动、由 “要我学”变 “我要学”,进一步激发其参与技能培训的热情。目前,杭州的“落户积分制”已经实施,下一步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在落户积分中的权重占比。要积极探索推行 “就业准入制”,构筑形成职业资格同就业挂钩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内心深处感受到 “凡就业,必先培训”“凡上岗,必先培训”的压力,从而促进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参加各类岗位技能培训上,增强自觉参与技能培训的内生动力。

(六)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要高度关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这项活动,深度发掘这项专题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优秀企业和个人代表,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报道,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时刻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反映和舆情动态,及时报道曝光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假培训、乱收费等违法行为,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高技能新生代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新生代“双35”09式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