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的绿色建筑

2018-03-25朱秋实林晓东

山西建筑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绿色标准环境

朱秋实 林晓东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1 绿色建筑背景及意义

1.1 背景

“绿色建筑”的兴起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起源更可追溯到70年代,由于当时的能源危机,一部分建筑家开始对当时玻璃加钢筋的建筑结构表示怀疑,因为这样结构的建筑将需要配备相当庞大的冷却和加热系统。因此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为了能够逐渐减少现代建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相继提出了加入环保理念的绿色建筑的概念。

1.2 概念

绿色建筑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建筑或者说是生态建筑,它的初衷是为了身处其中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工作空间和活动场所,并且使得建筑在整个的使用寿命内都能实现高效率地资源利用,使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3 意义

目前中国大约有440 m2的既有建筑,预计到2020年前后,还会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亿m2,加上在使用阶段的建筑产品(包括房屋使用维护所需耗能、耗电的生产排放的CO2)排放的CO2,可以说建筑相关产业是我国最主要排放CO2的产业之一。因此,绿色建筑的建造,是为了落实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也是能够有效对来自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目前针对我国的各类“碳勒索”、落实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向健康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绿色建筑发展的局限性

2.1 设计界现状

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推动过程中应对“建筑质量”“环境负荷”和“成本投入”进行综合的平衡,避免使用原先只靠技术和投资的发展思路,避免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鼓励采用长远的适合国情的技术,结合气候特征来发展本土化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传入我国只有10年多时间,基础研究起步比较晚、社会的总体建筑质量并不高、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完善、民众对于绿色环保的认知落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仍然有许多不足的方面需要做更多工作去补足。

绿色建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都较强,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整个项目的统一规划、再到对项目的设计、一直到最后的施工和使用都必须贯彻绿色建筑的概念。发达国家对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与国内大不相同,国外的建筑事务所多为综合性的事务所,通常由该项目的建筑师寻找符合要求的结构设计事务所和机电设计事务所,在方案阶段就对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参与设计的建筑师将会从方案设计阶段一直参与到施工阶段,从而形成整个项目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施工建设的一体化。同时,建筑师和设计单位作为主导单位,责任重大。由于国外结构、暖通、采光、材料、照明等专业都是事务所性质的服务机构,在方案前期所有相关的工种都会参与,在方案后期所有设计都会有很好的配套,各工种整体化施工,不会像国内后期再进行设计施工。

国内原先的设计模式,是学习自苏联,与国内不同,各工种都分布在设计院里,职责分担明确,均是配合建筑设计的方案部门进行配套设计,而且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由甲方自己寻找,相互独立,各自分工,各负其责,部分设计到后期施工单位还需要跟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调整,前期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沟通,导致施工阶段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理念,就需要各工种包括施工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整体设计,系统施工,使整个项目对环境形成最小的影响。

2.2 技术支持

国内很多新的环保技术还在试用阶段,包括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在使用中均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一些开发商首次尝试应用新风系统,因缺乏实践经验,出现许多问题,这反映了新的技术和设备尚有待检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还有一些使用了新型节能墙面材料的,出现开裂、渗漏等现象。如果经常出现各种问题,那肯定会影响开发商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要建出完全符合绿色概念的建筑,我们还有许多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如专业化的建筑模拟、系统化的节能设计和专业化的建筑调试。绿色建筑需要专业化的建筑模拟团队对前期引入的相关绿色节能的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先期的预测和评价。同时,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节能设计,建筑的节能和绿色设计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影响建筑的能源性能。因此,在设计建筑物能耗系统时,就需要全面地对节能方案进行考虑,单独的绿色技术应用,效果单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在进行了系统化地节能设计和建造以后,我们还需要引进专业化地建筑调试,通过对建筑进行专门化地调试监控,实现以最低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来提供最优化的能源效率、空气品质和舒适的住户体验。

要真正在国内建造出绿色的、节能的建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就前期对项目的规划来说,目前的设计单位就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设计时间的短促,很少能全面地考虑住宅的节能。相当一部分节能设计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规定。节能材料方面,由于设备落后,导致国内的节能建材不仅品种少而且价格较高,质量也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使得使用节能建材的施工单位也比较少。施工阶段也面临缺少成熟的技术人员的问题,大多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使用进口的节能材料时,目前施工单位的工人大部分都缺少相应的施工技术,导致项目建成以后很少能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

2.3 未能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绿色建筑虽然已经开始关注人类健康,但是绿色建筑关注的侧重点仍然在能源与环境,由于人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认知能力和需求的提高,健康建筑的覆盖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建筑技术环境和医学,健康建筑的评价标准牵涉到许多专业的共同融合。为了研究制定更全面的健康建筑标准,并且将“大健康”的目标切实地落实到政策中去,逐步发展普及健康建筑,国家也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保证健康城市乃至健康中国的顺利实现。健康建筑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建筑标准更加人性化的体现。

3 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3.1 标准更加全面

我国早已制定了关于环境污染、饮用水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等一系列标准,如噪声、照明、供热、采光等规范,这些标准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只加入了关于视野、光环境、风环境、室外噪声、室内空气品质这一类的建筑标准,主要的关注点还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健康本身的内容并不多。而美国全新的WELL标准就全面的包括了精神、营养、建身等方面的要求。我国也制定了类似的健康标准,但都比较分散、独立,没有能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对建筑的健康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描述,需要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新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建筑标准。

3.2 更加舒适和健康

社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发严重,建筑的节能减排设计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过去的20年里,作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建筑受到了重视,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个国家也相继制定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如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德国的DGNB、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等。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使得整个建筑行业在高能效和低排放方面的发展很有成效。人们在建筑室内度过的时间超过90%,促使社会对建筑的关注不再仅仅是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建筑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3.3 以人为本

健康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科学地建造房屋,从广泛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入手,如洁净的空气、水的卫生、营养的全面、光线的充足、适度地锻炼、舒适性的感受和个体思想意识的关注几个部分把健康融入建筑,还要考虑身体残疾的人士和身体状况比较特殊的人士的需求,真正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大幅提高居住者的健康状况,补足目前绿色建筑没有能做好的方面。

4 健康建筑的兴起

4.1 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

从绿色建筑的标准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关注点仍停留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重点放在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的是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它的出发点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绿色建筑普及的这些年,特别是给这些“绿色建筑”的使用者一种建筑与自己无关的感觉,因为这些“绿色建筑”只做到了节约资源和能源,并没有把使用者作为主体,而建筑的宗旨是提供人使用的空间,因此需要“以人为本”,人需要的是舒适的环境,健康的空气,卫生的水,所以健康的绿色建筑将会把关注点侧重在人的健康,健康的绿色建筑将会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建筑的发展新方向。

4.2 健康建筑的标准

2014年美国Delos公司发布了真正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标准——WELL建筑标准。2015年WELL标准也被绿色建筑认证协会和国际WELL建筑研究所引入中国。WELL健康建筑标准参考了医学里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表皮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系统这11个人体系统的健康制定得分点,保障了入住人员的健康环境和入住的舒适度,通过测量和监测水、空气、光、营养、健身、舒适和情绪这七大方面的建筑环境指标,来指导建筑的设计和运营,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而且健康的建筑内部环境。IWBI对WELL认证试点员工进行了调查,100%的员工对他们新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兴趣,94%的员工认为新的环境对他们的业绩有积极影响,93%的员工认为他们更易于与他人合作,92%的员工认为新的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有积极影响,83%的员工认为他们工作更有效率(数据来源:CBRE加州洛杉矶全球总部工作场所360研究,2014)。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够看出WELL认证对身处建筑中的雇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均有明显的改善。

4.3 对健康建筑的展望

即将制定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将会把医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涉及到的各个学科都统一考虑在内,并且在WELL标准上借鉴其在空气、水、营养、光线、健身、舒适、精神等方面的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新的健康建筑标准。

在建筑从绿色变得健康的同时,建筑也将变得更加地智能,建筑将会运用现代科技,监测房屋的空气信息、水信息、光线信息等各种与住户息息相关的信息,这些将会被收集并储存起来,形成关于健康建筑的大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将能及时掌握已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利弊,从而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进一步地指导,智能化地健康建筑也将越来越适合并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并提供越来越健康的室内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牛 犇.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 徐莉燕.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3] 张建国,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12,34(12):19-24.

[4] 施建刚,张 浩.中外绿色建筑标准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4(9):2-8.

[5] 赵建平,闫国军,高雅春,等.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解读——舒适[J].建筑科技,2017(4):22-24.

[6] 刘连勋,孟宪照.低能耗健康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建筑工人,2008(11):40-41.

[7] 叶 海,罗 淼,徐 婧.健康建筑及其评价标准[J].建筑科学,2017(2):34-37.

[8] 何愉舟,韩传峰.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建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构建[J].建筑经济,2015,36(5):39.

猜你喜欢

绿色标准环境
绿色低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环境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