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生态建设和道路排水体系相结合的应用

2018-03-25

山西建筑 2018年25期
关键词:管廊海绵管网

武 慧 军

(山西省第二建筑设计院,山西 长治 046000)

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现状问题

在以往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处在一种从属的地位。从城市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到许多生态、资源、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重地表,轻地下”的做法,折射出当时城市管理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多数地方建设发展经济增进的重点体现在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宏大、商业繁荣等大家能看到的东西;而对造价高,隐敝工程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投入建设少之又少。完善改造城市道路规划和地下排水系统,已刻不容缓。

1.1 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原始资料不足

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原始资料不全是城市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多头管理和各自投资,缺乏系统规划投资管理,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各种管网建设无规可循。分部建设管网而无系统化,一处受阻可能影响整个城市排水。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对于地下管线的问题性和多部门性投入各行其事,加之各单位封闭式管理,互不统协,各自为政,造成相互干扰,屡屡破坏修补,“拉链式马路”比比皆是,缺少有效地规划管理。尽管支撑城市化建设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但是开发商和相关部门往往忽视城市建设的现状资料。

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设施的规模、走向和布局问题,对于基础设施规模的计算一般是通过人口数量与相关指标来直接预测的,这种以满足城市的供需为主要目的,集约高效、生态低碳等理念没有落实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按需供应的思路往往会导致城市资源的耗费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随着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推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导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投入比例严重不足,城镇市政公用行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且近些年来城市建设步伐高速发展导致城市面积无限扩大和城市地面硬化率扩大;原有透水地面逐年缩减,阻碍雨水渗入,地表排水流量加大,造成大量积水现象。因此,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

2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2.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随着国家经济财政政策的推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瓶颈。首先,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政府应该利用相应的监管制度对资金投入的情况进行监管;最后,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用融资等形式筹集资金。

2.2 加强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2.1以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目前国家已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并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使城市原生态化。海绵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体系,涉及到的面很广,如城市规划、道路、建筑、园林、水文地质等多个专业。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主要是推行现有的雨水管理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发挥道路、排水管网、绿地、建筑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和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体系应包括三个基本元素。

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即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雨水可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如线性排水沟、水箱系统进行渗透净化回收,得到合理回收利用。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通过传统的排水系统和地下综合管廊,对雨水进行收集和传输、排放。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通过调蓄池、深层隧道、行泄通道等各种设施对超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进行排放。

2.2.2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逐步替代原有的地下管网

目前业界最认同的地下排水系统,首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拥有一个专属的遂道空间,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于一体,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城市规划一定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提高,建议“十年一遇”甚至更高。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根据规范和重要性来设计的,标准根据不同功能采用也不同,有“十年一遇”,有“一至两年一遇”,以致建成时已落伍了。

新建地下综合管廊逐步替代原有不合理落伍之地下管网。由于现实中城市已形成错综复杂且不合理性的各种管网,且都在超负荷运行又不能中断,在这种现状下,新规划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全城市中的地下管网系统,建立新的有预见性、前瞻性的地下综合管廊,建成之后把原有不合理落伍之管网逐步接入后再行改造原有管网。

2.3 改善气水生态循环

理想的城市排水系统,不仅建设地下综合排水管廊排水,还应结合生态城市建设,改善气水生态循环。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表的水泥硬化几年覆盖了全城,成片的不透水地面打破了自然水循环应有的蒸发、径流、入渗规律,造成雨水携带硬化地表的灰尘、油污、农药等有害物质全部流入城市的自然水域系统,这样不仅影响了水质本身,而且给植被和野生生态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造成水源污染,甚至可能造成病毒害疫情。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只有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在城市中拆除不必要的硬化地面,尽量利用渗水性材料进行建设,自然之水还之自然。并结合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进行排放,建设海绵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并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使城市原生态化。

3 结语

新型宜居城市建设体系需坚持规划的先进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前瞻性;结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新技术等引领、统筹、推进;基于每个城市的具体条件,科学地对现状进行综合和有机衔接,最终达到创建最佳宜居生态城市的目的。

猜你喜欢

管廊海绵管网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超级海绵在哪里?
解读“海绵宝宝”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海绵是植物吗?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