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河水库水土保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3-25李玉萍
李玉萍
(晋中市榆次区水利局,山西 晋中 030600)
1 磨河水库工程概况
磨河水库有大坝、泵站以及引水管线与上坝道路等四部分构成。水库总库容241万m3,设计提水流量0.18 m3/s,年供水量430万m3。水库规模为小(一)型,工程等别为Ⅳ等。该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级,抗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1.1 枢纽工程
大坝坝址处河谷断面呈不对称“U”字形,两岸陡壁耸立,谷底宽约50 m,河谷高程为901.0 m。坝顶长112.0 m,坝顶高程937.9 m,坝顶宽6 m,最大坝高54.9 m,最大坝底宽度48.4 m,建基面高程883.0 m。坝体由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和底孔坝段组成。挡水坝段长77.0 m,布置在左右两侧;溢流坝段布置在坝体中部偏右岸,表孔净宽2×8.5 m,堰顶高程931.50 m。
1.2 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排水沟516.5m,土地整治5.70hm2,铅丝石笼防护1 125.05 m,浆砌石护坡585 m3,浆砌石挡墙 1 200 m3,覆土面积 5 908.31 m3,土石方开挖3 127.45 m3,回填 1 238.4 m3。
植物措施包括:栽植侧柏1 776株,栽植爬山虎576株,种草3.63 hm2,自然恢复植被面2.3 hm2。
临时措施包括:临时排水沟3 020 m,防护网苫盖20 180 m2[1],沉沙池 1 个。
2 磨河水库水土保持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综合细致的勘察,石料场设计方案不合理
磨河水库属于现代小型水库工程,在设计初期考虑到节约投资、就近取材的设计思路,结合磨河水库现场实地勘察报告,设计规划了石料场。石料场距离大坝2.5 km,经现场实地取样分析,料场地层为张夏组(є2z)中厚层~巨厚层鲕状灰岩,岩性坚硬,单层厚度较大,储量完全满足工程需要。
石料场设计方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开采石料需要一定的人员与机器设备,从设计到组织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建设石料场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增加了运输成本,占用过多的运输设备;对当地的水土保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浪费建设资金。从设计规划到建设石料场、石料场的用地建设、石料的开采、运输等,这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取消设计中的石料场可以节省一定的建设资金。
施工单位经过实地综合细致的勘察与经济核算,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弃渣可以作为大坝坝体堆石和混凝土骨料使用。按照原设计这部分弃渣将被丢弃,还要占用资源。
2.2 建设规划不合理,建设资金使用不当
磨河水库属小型水库,由于工程自身规模较小,所以投入的资金和人员受相关水利部门管理限制。建设资金少、使用是否合理,人员匮乏、专业素质如何,这些因素都是严重影响磨河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水保工程方面,集中体现有几点问题:一是水保工程资金投入晚、投入比例小。磨河水库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0 881万元,但水土保持施工标后延到2017年5月7日开工,水土保持投资378.77万元,且不列入最终概算投资。二是林草植被投入资金少,虽然达到了一级标准要求,但林草覆盖率没有达到方案预测值。三是资金变动大。主要原因在于取消了原设计中的石料场,大磨河弃渣场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取消。四是维护资金来源不确定。水保工程维护资金来自后期的运营收入,但该工程近期才竣工,后期运营收入体现不明显。磨河水库水土保持工程依据《山西省小型水库更新建设工程设计指导意见》,费用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投资不列入最终概算投资。建设、维护资金来源于县自筹和后期的运营收入。
2.3 水土保持措施不健全,验收流程不规范
在现代小型水库工程建设中,往往水土保持措施延后、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全面但不精细、管理和运营不协调、各水保防治区相互衔接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水土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验收工作是衡量水库工程建设质量高低的关键。由于小型水库水土保持工程自身规模较小,而且施工周期长,往往在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验收流程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正规流程,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工作得不到正常的运营。
3 磨河水库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从磨河水库总体工程设计布局,合理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工程
由于在磨河水库建设中弃渣可以转化为大坝坝体堆石和混凝土骨料使用。工程于2014年04月取消了原设计中的石料场,施工临建和弃渣场位置也相应发生变化。大磨河弃渣场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弃渣量减少,工程占地减少,且渣顶建管理房,功能发生变化,将原方案设计的铅丝石笼挡墙、护坡、护顶变更为铅丝石笼护脚、浆砌石挡墙及护坡。原设计方案为铅丝石笼挡墙213.40 m,堆渣高度为9 m,在铅丝石笼挡墙以上采用铅丝石笼护坡防护。实际施工方案修改为土地整治0.63 hm2;浆砌石挡墙长55 m,高6.5 m,浆砌石量为1 200 m3;浆砌石护坡长45 m,平均高度9.5 m,浆砌石量为585 m3;小磨河弃渣场挡墙长度由设计中的长228.09 m修改为265 m,高2 m修改为4 m,由于弃渣高度降低,其余措施工程量减少。原设计方案中护坡高度2 m~6 m;在浆砌石挡墙外侧修筑铅丝石笼护脚。修改为浆砌石护坡长256 m,平均高度6.5 m,浆砌石量为 689 m3;铅丝石笼护脚210 m,宽 2 m;覆土0.65 hm2。
两种方案对比分析:挡墙长度的增加,有利于水土流失的防护,加强了该区的水土保持功能。此外在植物措施方面仍采用植被恢复方案,只是树种和绿化面积有一定的调整,但不影响其功能。
3.2 依据实际工程量,合理调配水土保持投资资金
磨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实施的投资为242.86万元,较水土保持方案减少42.07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减少35.93万元,植物措施投资减少757万元,临时工程投资减少1.57万元。
3.2.1 大磨河弃渣场
完成水土保持投资34.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33.94万元,植物措施投资0.46万元,比水保方案减少51.88万元,主要原因是大磨河弃渣场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弃渣量减少,工程占地减少,且渣顶建管理房,功能发生变化,将原方案设计的铅丝石笼挡墙、护坡、护顶变更为铅丝石笼护脚、浆砌石挡墙及护坡,但防护长度、高度、防护面积均比原水保方案减少,工程量的减少造成工程投资降低。
3.2.2 小磨河弃渣场
完成水土保持投资128.1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24.64万元,植物措施投资3.5万元,比水保方案增加23.88万元,主要原因是小磨河弃渣场弃渣高度降低,挡墙长度增加,且护脚的工程量也增加,造成投资增加。
总之,为了长期有效地开展好水土保持防治工程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明确省、市、县建设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确保水土保持防治工程项目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其次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最后,各市、县级单位应尽快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长期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防治工作。
3.3 整合人力资源,优化水土保持措施
小磨河水利工程在实际工程中,各防治区水保措施完成良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基本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一方面,建设单位在工作中建立并完善了水土保持管理和运行机制,并设立水保科,由专职人员负责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与日常维护;另一方面,水保科结合实际水保工程,制定了相关岗位责任、技术规程,真正做到了管理责任明确,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3.4 认真做好监测、监理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力度
3.4.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小磨河水利工程项目专门成立水土保持监测组,全面系统地采集了水保建设动态监测影像和数据,运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和监测法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设立监测点。全面确保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该主体工程从2014年开工到2017年10月完善水保设施期间,做到了不定期巡查或检查,并在雨季、植被恢复期增加监测频次。确保了三年多的施工过程中未发生水土流失危害事件。
3.4.2 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项目监理部采取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针对本工程特点,项目监理部编制完成了《山西省陵川县磨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规划》,用于指导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采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工作方法确保了各项工程正常完工并交付使用。
3.4.3 加强管理力度,管理部门落实责任制
组织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做好水土保持日常运营以及维护工作,加强现代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力度,应该定期组织水土保持技术培训考核,在提升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以保证水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3]。在小磨河水利工程项目中,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结果存在几点问题:大磨河弃渣场有部分弃渣未治理,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植物措施滞后。建设单位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一方面做到了全面防护大磨河渣场弃渣,另一方面整体工程完成了植物措施,并划分了责任区,明确了今后维护工作的责任区域。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磨河水库水土保持建设和管理中,应该加强磨河水库工程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选择适应的管理方式,强化水土保持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责任意识,促使磨河水库工程功能最大化发挥,使之成为一项真正的百年利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