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的重要性

2018-03-24杨秀琴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性教育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摘 要】性教育是关系到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校园则是中小学性教育的主阵地。从当前农村中小学性教育实际来看,主要存在性教育认识淡漠、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体制缺失、性教育氛围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对校园性教育提起重视,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不断完善,为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创作良好条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素质教育

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性教育曾是教育领域所回避的一项话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明的开化进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性教育提起了高度重视,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但是,对于不少农村中小学而言,性教育的开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做进一步完善。以下将详细分析中小学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当前农村中小学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

性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涵盖了心理、生理、社会伦理等多个体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及时有效的性教育能够帮助其健康成长,处理好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等,而且正确的性教育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使中小学生主动遵循社会得到伦理,促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性教育曾是一个相对禁忌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小学生而言,性教育是神秘而新奇的。青春期的懵懂探索经常会让学生陷入性理解的误区,如果没有系统而规范的性教育,那么不少学生就会“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譬如从书籍、网络、坊间传言等去猎奇,而学生本身判断力、是非观尚未完善、自控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如果在性教育猎奇中误入歧途,则有可能干扰正常生活秩序,身心受到伤害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并非耸人听闻,近年来各路媒体媒体所报道的青少年性犯罪已经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而规范、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则能够使学生对“性”有更客观、更理性的认识,通过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性心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伦理和法律自律意识,使学生能够对青春期经历的各种性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消除中小学生的恐惧不安,安全稳定的度过青春期。科学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理学各个角度来看,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是当前校园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中小学校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学校对于学生的分数成绩尤其重视,但是对于生命教育、公民教育、性教育等却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性教育被严重边缘化,学校在性教育中多数浮光掠影,形式化问题很严重,有些学校则完全没有性教育,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心无旁骛的投入学习”。这些错误的理念认知对于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严重困扰,尤其是教师在青少年交往中采取“硬性隔离”制度,要求男女学生不能随便交谈,交谈距离保持一米以上,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会扭曲学生的性心理,更会造成学生人际交往紧张,难以建立起同学之间的真正友谊。再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学经费不足,正常教育开支时有不足,因此用于性教育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这些都对性教育的开展造成一定困擾。

(二)教师缺乏对性教育的科学认识

在传统思想理念的主导下,有些教师认为“性教育”始终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不知道如何与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性教育会增加学生早恋概率。实际上,性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教育学科,性知识、性伦理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教师只有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对“性”有更正确、更理性的认识。但是从当前农村中小学性教育情况来看,离这一教育目标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性健康教育”体系缺失

性健康教育一直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项短板,同时也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性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权益和义务,将性教育与法制教育、和谐社会教育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建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通过法律手段主张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但是由于当前农村中小学性健康教育不足,造成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权益保护和权益主张方面还很很大的教育缺口。

(四)学校性教育师资不足

当前,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主要以班主任和生理卫生课教师为主,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上缺乏专业性,教师的讲解内容主要以表面的理论知识为主,很难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造成性教育形同虚设,教学课件、教具、教材等配备不足,教学流于形式,很难将性教育落到实处。

三、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的完善途径

(一)构建校园“性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了深入落实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目标,学校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性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内容,并且在教育部门协调统筹下制定长效工作纸质,建立起校本性教育课程,使之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固定科目,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健康理念,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法治观和道德观。2010年,国际教科文组织发布《性教育纲要》,并且将性教育划分六大分支体系,即关系构建、价值观构建、人权构建、生理认知、性行为、生殖健康。农村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要以此为指导,确定其课程价值和教学地位,将性教育从单纯的理论解读转变为心理建设、法律讲解、伦理道德等素质教育领域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课程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性教育健康有序开展。

(二)将性教育纳入到学校考核评估体系

校园性教育流于形式已经成为阻碍少年儿童性教育开展的重要问题,预期是在农村中小学当中,性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升学和学生学习方面。为了切实加强校园性教育实施成效,学校要将性教育考核纳入整体考核评价中,一方面考核学生的性教育学习认知情况,另一方面则考核教师的性教育成效,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性教育考核中需要建立起专人负责人,以校长牵头监督性教育开展情况,在性教育课程实施中可以设置专业性教育课,也可以将其分散于其它科目中,或者以班会形式进行,这些都是性教育考核体系构建的评价基础。

(三)制定性教育教材课程标准

当前,中小学性教育教材版本尚未做统一规定,不同学校在教材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对于性教育的规范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此,学校需要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针对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编写教学内容。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成立教材撰写小组,通过自主教研设计性教育校本教材。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可以将兄弟学校、网络相关资源等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教育标准制定规范的中小学性教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性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避免性教育中蜻蜓点水、存在应付心理,而是结合学生成长实际,通过理论、案例、活动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性健康观念。

(四)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提高中小学生性教育有效性

中小学性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广大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一些家长由于性教育意识不足,或者认为性是一个禁忌话题,很少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即使子女偶尔提出相关问题,家长也会百般回避,这样的教育方式为校园性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阻力,很难形成家校互动。基于此,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性教育理念,通过家长课堂、家长群引导等形式为学生家长传递正确的性教育理念和相关知识,建立起家校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教育案例、教育理论分享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一些性教育技巧,进而形成健康、和谐、规范、有序的性教育氛围,提高校园性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语

农村中小学性教育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顺利成长的重要基础,随着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资源的不断完善,农村校园性教育也由原来的单纯回避逐渐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内,性教育不再是难以启齿、不可言说的“神秘话题”。虽然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性教育中还有不少问题存在,但是相信在教育部门、各级领导以及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性教育课程体系将更加完善,教学模式也会更科学有序,性教育不再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空白和盲区,而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助力。

基金项目: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中小学性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LZ[2017]GR00011154)。

作者简介:杨秀琴(1984-),女,汉族,籍贯:甘肃省兰州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作者单位:兰州新区秦川镇新园小学。

参考文献:

[1]孟令豹.瑞典是如何开展中小学性教育的[J].教育家.2017(41)

[2]龙朝晖.浅谈塑造性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6(06)

[3]邓润平,赵丽兵.中小学性教育机构的创新与完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05)

[4]吕立.关于未成年人性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15)

[5]张庭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性教育内容框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08)

猜你喜欢

性教育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