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2018-03-24陈香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陈香

【摘 要】进入21世纪,计算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简要分析和说明,并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新媒体时代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及新媒体时代的定义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传统的媒体有电视、报纸、广播等,通过这些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实现信息的流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的媒体,这些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拥有除传统媒体功能外,包含交互、及时、传播者和受众融合特征的传播媒介[1]。新媒体时代则是指依靠计算机技术等新型媒介所构建起来的具有开放性的、全方位的网络信息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新媒体时代日益丰富和完善。

二、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凡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飛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信息量巨大,信息甄别更加困难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变得非常容易,这就造成了信息爆炸,致使信息量急剧增长。人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这些信息中有的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有的信息则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在巨量的信息中甄别出这些有害信息,显然这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二)信息传播速度过快,难以控制

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人们可以方便的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轻松地对感兴趣的文章等信息进行转发。这样一来通过网络技术就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加快捷。同时这也就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难以管控,造成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会造成巨大的阻碍。

(三)传统教育方式的惯性导致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效果不明显

新媒体时代更加强调和注重实效性,当信息流通变得方便快捷时,时效性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侧重于传统媒体和者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对比新媒体来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就显得不够及时,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解和指导,造成教育的滞后。

(四)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在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业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年长的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缺乏认识,而年轻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不够充足的矛盾[2],这就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机遇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多样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进行,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政教育中来可以极大丰富教育方式,除传统授课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博客、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就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思想的指正和引导[3]。

(二)能够极大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当学生遇到思想上的困惑时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并获得指导帮助;教师通过浏览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情况,预防并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样一来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或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补充,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

四、新媒体时代提高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思政工作团队

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首要前期的要有一支优秀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要求这支队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理论水平,要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其次,这支队伍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通过多种媒体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支队伍还必须是一支学习型的队伍,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也在持续不断地涌现,思政教育队伍的成员要能够及时学习并应用各种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技术,并能够和思政教育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最后,这支队伍还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学生饱含深情。

(二)形成“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机制

线上教育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对学生产生的困惑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针对性较强;线下教育则显得更加人性化,当人与人面对面交谈时更能理解交谈对象的真实情感,给出更加人性化的指导。由此看来,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有其优势并不能相互取代,所以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教育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更好地、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4]。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给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我们要正视挑战,勇于接受挑战,又要紧紧抓住机遇,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模式,从而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新型教育模式的成功转变。

五、目前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说,一定要发挥新媒体的影响力,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发声不够响亮、不够大。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上,虽然已经建立各种新媒体平台,但布局分散、影响力差、“发声不够响亮、不够大”。

(一)各高校都建立了思政教育专门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取得了一些成绩

随着新媒体如火如荼地发展,绝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进行了诸多探索。目前,各高校校园网、思政教育专题网等网站建设成绩斐然,有力推进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尤其近两年,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堂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

(二)利用传统思维做新媒体,陷入工具理性误区

利用传统思维做新媒体,仅把新媒体当作工具,缺乏对新媒体的深刻认识,没有树立新媒体思维方式,因此高校各网站内容更新慢、时效性差,原创少,个性表达少,缺乏互动性,尤其是议题设置能力差,不能有效地引导舆情,导致访问量不高,学生利用学校思政教育网站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不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新媒体资源的利用程度及有效性远远不够,亟待加强与改进。

另外,高校各网站分散在高校内部各部门,布局零散,不少重复建设,比如校园网由宣传部门负责、招生就业网站由招就处负责、人事信息由人事处网站负责发布等。各网站缺乏有效整合,致使信息分散,利用率不高,访问量不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六、树立新媒体思维方式,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实现新媒体的融合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1)新媒体的融合

高校要建立新媒体运营中心,将官方微博、微信、微视、校园网、论坛以及各部门微博、微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以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和便捷服务。

先圈住师生群体[4]。目前,高校各新媒体平台由各部门分别管理,布局分散,影响力差,给师生也造成了困难。如果将全校新媒体整合到一个平台,师生要了解招聘、课表、人事、课题等各种信息都要上这个平台,将为师生提供极大的便利。

通过新媒体融合,把广大师生牢牢吸引到新媒体平台上,然后通过议题设置功能,将师生最关注的话题抛出,通过师生留言、讨论等,使相关议题越辨越明,使师生及时快速接收学校要传递的信息、观念。网站管理者将反映主流价值观、语言表达清晰活泼的留言、帖子等通过置顶、推荐为精彩发言等方式,提高广大师生的归属感,满足广大师生的表达欲,巩固对校园新媒体的忠诚度。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交相呼应、互为补益,实现思政教育全媒体格局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多,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影响力强,短期就能使某一话题形成关注,迅速制造社会热点。但新媒体也不是万能的,新媒体信息、讨论往往只是个人的主观印象,缺乏理性思考,缺乏深度,并不专业,容易误读信息。因此,在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传统媒体的力量。学校校报、宣传展板、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要及时将新媒体讨论热烈、关注度高的问题经梳理后在传统媒体中传播,将新媒体传播中有疑问、有困惑、有错误的问题及时作出专业、权威的回应,澄清误读,引导舆论;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解读现象本质,深度分析事件内涵,把更深刻、更具规律性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政教育全媒体格局。

(二)建设新型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1)掌握新媒体技术,建立新媒体思维

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队伍基本是文科相关专业毕业,缺乏新媒体理论与技术知识。可以采取培训、学习以及引进人才等各种措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水平。

(2)建立一支队伍,深入学生的新媒体世界,获得意见领袖地位,说服并引导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

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可以发表任何意见、观点。有些观点貌似正确,但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煽动性,但却是大错特错的。而大学生受理论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不一定能够辨别真假,明白是非,很容易被人利用。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必须要有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扎实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他们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讨论,及时发现偏差,运用渊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和正确的观点,批判揭露错误,去伪存真,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新媒体思维,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放下教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生的新媒体体验;迅速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和引导;变冗长、单调的表达为活泼、短小精悍的表达;学会用互动手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无论语言表达还是议题选择都要贴近学生的需求。按照新媒体规律维护官方平台,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要在晚上、中午等学生上网集中的时段加强维护,并用丰富的信息形式和內容来吸引学生。

只有运用新媒体思维来运作新媒体,才能真正实现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开创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韩晓峰,张天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5,6:219-222.

[2]郑岩.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学理论,2015:255-256.

[3]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151-156.

[4]张龙.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品牌研究,2015,01上:3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