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8-03-24车筱琪苗林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降血糖皮质醇胰岛素

车筱琪 苗林艳

[摘要]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降血糖的治疗前后其血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40例,同样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及血糖控制稳定4个月后早上8点、下午4点和凌晨0点的血清皮质醇(F)浓度的检测。结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并且在高血糖状态下,早上8点、下午4点和凌晨0点的血皮质醇浓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持续4个月的血糖控制后,无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均恢复正常;而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皮质醇并未恢复。 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存在着皮质醇分泌功能紊乱,因此就要求临床治疗中应当注意其变化。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降血糖前后;血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b)-0021-02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建立起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2]。其中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是其中一种,2型糖尿病又被成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随着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对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3]。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糖代谢功能异常,患者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皮质醇分泌,昼夜节律紊乱等。该文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血糖治疗前后其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同时选取40名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A组40例患者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11例,年龄为49~67岁,平均年龄为(53.2±10.42)岁,体重指数为(23.53±1.04)kg/m2,病程为1~6个月,平均病程为(3.2±2.1)个月;观察B组40例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为51~69岁,平均年龄为(52.1±8.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32±0.87)kg/m2,病程为2~8年,平均病程为(5.3±1.3)年。对照组40名身体健康者,男性27名,女性13名,年龄为53~70岁,平均年龄为(54.2±8.13)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02±0.68)kg/m2。观察组中的A组、B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都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且在3个月内无外伤、发热及感染等等应激因素;②排除糖尿病以外的临床疾患和继发性糖尿;③排除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及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测定血糖利用氧化酶,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早上8点空腹、下午4点及凌晨0点抽取研究对象的静脉血2 mL,利用由美国公司生产的放射免疫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分析药盒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对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查肌电图、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肾小球滤过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是否发生慢性并发症。

1.2.2 治疗方法 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皮下注射胰岛素,连续注射4个月,2次/d或4次/d。在治疗过程中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值,分别于三餐前、后2 h,睡前及凌晨3点的手指末梢血糖,并用微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时的血糖参考值为:三餐前及凌晨3:00的血糖范围在4.4(包含)~6.1(包含)mmol/L,3餐后2 h学范围为4.4(包含)~8.0(包含) mmol/L,靶HbA1c小于6.5%。经过4个月的降血糖治疗后,复查清晨8点、下午4点、及凌晨0点的血清皮质醇浓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4个月后清晨8点、下午4点、及凌晨0点的血清皮质醇浓度。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并且在高血糖状态下,早上8点、下午4点和凌晨0点的血皮质醇浓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有慢性并发症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反应为一定程度的皮质醇分泌功能紊乱,主要以缺乏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该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皮质醇,皮质醇能有效调节糖代谢[4-6]。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为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模式激活HPA,从而达到平衡状态。当海马发生损伤后会增强应激源的敏感度,就会造成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慢性应激延长HPA轴功能持续亢进,是皮质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导致糖代谢失调。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的昼夜节律基本存在,观察A组患者在凌晨0点的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消失患者人数较少,该结果与相关文献一致[7]。在高血糖环境下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的皮质醇在清晨8点、下午4点及凌晨0点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应激中的高血糖能损伤海马,增强HPA轴对其他应激源敏感度增强,F水平升高。对无慢性并发症患者来讲,在经过4个月的血糖控制后,都恢复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患者水平大致相同。对于患有慢性并发症患者及病程长的患者来讲,经过血糖控制后,血皮质醇水平无明显改善,由此可见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佳,使得弥漫性微血管病变作为1种应激加速脑组织海马区的不可逆损伤,形成退行性改变,使HPA功能,最终造成皮质醇升高。皮质醇升高导致外周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且能与胰升血糖素、茶酚胺共同作用,分解脂肪,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增多,促进糖原异生,血糖水平就升高。從另一个角度来看,皮质醇能阻止外周组织,例如:脂肪组织、淋巴组织、肌肉组织及结蹄组织等,能有效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有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能阻止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体mRNA含量,减少细胞质内转运体和细胞膜内的转运体,从而改变胰岛素受体的路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能直接对β细胞干预,然后降低胰岛素分泌功能和刺激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作用减小,患者病情就会愈发严重[7]。

综上所述,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并根据其结果有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从而能够更好控制血糖,预防糖代谢紊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杨坤,徐焱成,郭昆全,等.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6, 23(10):672-674.

[2] 张志伟.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6-107.

[3] 邱宁岩,李殿富,张静馨,等.2型糖尿病患者垂体-肾上腺轴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19(6):517-519.

[4] 陈建中,张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水平及Ins,FBG相关性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3):199-201.

[5] 杨菁,俞莉,方少均,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8,4(3):20-21.

[6] 章汝霜,李启富,欧杨,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8):802-804.

[7] 任会鹏,王育梅,宋美,等.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 26(8):595-600.

(收稿日期:2017-07-21)

猜你喜欢

降血糖皮质醇胰岛素
吃素无法降血糖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唾液皮质醇与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白背三七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