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2018-03-24张士萍赵冰华牛龙龙

山西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能大学生专业

张士萍 赵冰华 牛龙龙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0 引言

所谓可迁移技能通常也被称做通用技能,主要是指那些能从一份工作中转移并运用到另外一份工作中,同时能用来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的能力[1]。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工程学科在解决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各国对工程师也寄予厚望,因而对工程类技术人才的教育改革尤其关注[2]。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普遍注重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对其可迁移技能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可迁移能力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得工科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优势[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人才培养要坚持能力为重。提倡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4]。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掌握专项技能,同时还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要求大学生不仅仅是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还要适应社会的需求。现阶段,具备可迁移能力的高级人才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稀缺资源,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培养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可迁移能力的含义

可迁移能力最初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由美国教育界提出,定义为某种环境中获得,并可以有效转移应用到其他环境的技能,也被认为是个人职业生涯中除专业能力以外,个人能够持续运用和依靠的基本能力[5]。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可迁移技能的具体内容划分如下:表达沟通、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与专业知识技能相比,可迁移技能无所谓更新换代。无论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可迁移技能都能够发挥作用[5]。

对于高校大学生,可迁移能力可以在不同岗位或者不同公司进行使用,是除专业能力以外的通用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大学生就业时较容易地进入特定行业[6]。可迁移能力可以来源于个人生活活动中,例如个人的工作中、项目中、志愿工作、兴趣爱好、体育中等等。所以,可迁移能力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情境中获得,又可以被应用于其他一个工作情境中[2]。综合来说,大学生应具备六类具体的可迁移技能,即交流理解、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计算与信息、管理技能和个性品质[7]。具体来说,即学生要求“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具有履行社会职责所需要的修养、表达能力、性格、风度等特质;具有能够准确阅读并快速掌握各类信息及其隐含的含义并且加以创造利用的技能;具有流畅的口头表达力及书面记录能力;能够审时度势、作出独立判断;能够认清事实并从复杂的传闻或谎言中辨明真相能力”等[6]。同时,已有调查发现一些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企业,其最看重的并不是员工的专业技能而是所谓的可迁移能力。例如,现在社会上最热的公务员考试,根据调查发现,不仅是笔试环节,面试环节重点考察的也是考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可迁移能力,反而对考生的专业技能的考察很少。不仅如此,一般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都是会考察应聘者的可迁移能力,例如近几年被采用到招聘过程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法等面试形式,其目的也是重点考察应聘者的可迁移能力,由此可见可迁移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 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方法

近年来,社会上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高校大学生的供给与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还折射出大学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同时也更深层次的凸显出当代高校大学生培养的质量问题[8]。与此同时,世界上各国一直都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是表现在当前从事的活动中,并在此活动中得以发展,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可迁移能力反过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可迁移能力也可称为通识教育。现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对可迁移能力也提出要求,以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事实上,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很早以前已经把通识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9]。

总结已有的关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文献资料,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单独培养与整合培养两种[2]。所谓单独培养,主要是指通过单独设置一门课来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单独设置的课程并且将技能融入进具体的课程或活动中来培养。美国某远程教育机构,也将可迁移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为其他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就是各专业的学生要想成功毕业并获得学位,前提是提升自身的可迁移能力。具体的,可迁移能力课程的学分,学生可以通过选修沟通艺术、数学、人类学、社会科学、科学与文学艺术等课程来获得。同时,纵观美国其他的高等教育学府,可以发现其均设置了可以培养可迁移能力的通识课程。例如《批判性思维》课程,是以培训学生批判性思维为目的。同时,思维技能也属于可迁移能力之一。其中可设置的通识课程,具体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研讨班、讲授、问题解决、独立研究等方式。单独培养方式既有优点也存在缺点,其优点是能直接、系统、有效地训练能力。关于缺点,作为单独设置的一门课程,学习者一般只有一个学期训练时间,课程一旦结束,可迁移能力的系统培训也就结束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时间及材料的影响。但是,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其实是需要一个很长时间,想在短短几个月中就培养出来是很难的,而是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长期训练。第二种方式是整合培养,即将可迁移能力的训练具体融入到各具体学科课程中。该方式认为,单纯依靠几门必修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可迁移能力远远不够,而是提出将可迁移能力融入到具体学科的教学中。总体来说,目前教育界是非常赞同将可迁移能力以及专业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可以通过在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中应用可迁移能力,来训练将可迁移能力在各工作情境中进行迁移的能力。具体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例如反思学习、探究式教学、角色扮演、任务教学、项目学习、问题解决、情境教学等方法。

综合对比前面两种可迁移能力的教学模式,发现两种培养模式均强调可迁移能力可以体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且这种能力在活动中可以发展。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运用可迁移能力的过程即是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教育对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模式,大多数都采用将单独培养与整合培养联合起来的方式,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就先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然后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运用可迁移能力并使其得以继续发展提高。同时也要求大学毕业生在培养可迁移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多方面结合,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倾听,练习说与写的能力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获得沟通技能;通过学习与同学、舍友的友好相处,与其他同学协作完成任务等方式来获得人际关系能力;通过发现新事物,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书面报告等方法来获得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有基本的要求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因为建筑是立体的,通过平面的点线面可以想象出实际的空间形态。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学习结构力学、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专业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辅助制图、施工管理等理论知识。因此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能力。事实上,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课程相对较多,例如课内实验课、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测量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来训练可迁移能力。高校教育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其实就是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可迁移技能的训练[10]。对应的,任课教师也需要通过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方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训练大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专业实践教学训练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技能,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形式,设计不同题目,以此加强大学生可迁移技能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高校应把提高大学毕业生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在实际中,多数会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在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管理与品质、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等可迁移技能方面的重视不够[11]。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而社会需求又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校应从大学生可迁移技能培养的角度,吸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重视大学生的可迁移技能的训练,找出可以培养大学生包括解决问题、交流理解、计算与信息、管理技能、个性品质、团队协作在内的六大类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方式。

[1] 吴亚婕.成人远程学习者可迁移能力培养[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30-37.

[2] 崔 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3] 邱 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可迁移能力的途径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5):70-7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国要闻.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07-29)[2011-11-11].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5] 袁 淑.基于可迁移技能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2):142-143.

[6] 王雅婷.本科生导师制: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培养可迁移能力[A].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Business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C].2014.

[7] 王 晖,周 涛.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11(6):27-33.

[8] 陈 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4):76-79.

[9] 杨春梅.英国大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的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1,11(2):156-159.

[10] 李敬芬,郭玉华.课堂专题化讨论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可迁移技能培养——以“药物合成反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3-165.

[11] 王静波,王翡翡.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4):87-92.

猜你喜欢

技能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大学生之歌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