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江宁区河长制“一河一策”的思考

2018-03-24李育华傅中志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江宁区入河一策

袁 静,章 凯,李育华,傅中志

(1.南京市江宁区水务局,江苏 南京 211112;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4)

河长制“一河一策”工作是实现科学治水、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措施。“一河一策”工作的启动就是要通过梳理各河湖的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因地制宜提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方面治理保护措施,为扎实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和保障。

1 研究背景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十二五”时期,江宁区为加快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进程,于2013年4月推出河长制长效管理模式,工作推行以来,构建了区、街(园区)、村社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三套工作机制:集中办公机制、巡查督查机制和调研会办制度[1],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江苏省、南京市对江宁区河长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江宁区河长制“一河一策”工作进行分析思考,旨在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河道管理的可持续运行模式。

2 基本情况

江宁区河道资源、水库资源丰富,区内分布秦淮河、沿江和水阳江等三大水系,河网支流密布,水路纵横,有长江、秦淮河等主要河道37条,乡村河道143条,中小型水库71座,总库容约10010万m3,湖泊2座,10万m3以上塘坝232座。近些年,河流污染严重,“十二五”期间江宁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68%[2],水环境压力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一定的生态资源破坏。为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江宁区对全区域228条河道、72座水库及2座湖泊启动“一河一策”梳理及整治工作[3]。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安全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混合圩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江宁区区域下垫面条件发生改变,规划排涝能力预留不足,局部河道淤积严重,河道排水能力削弱;部分无堤防河段,河堤护砌不充分,存在冲刷水土流失等情况。

(2)水资源保护问题主要体现在河道岸线管理方面。由于河道蓝线划定尚未全面完成,河道岸线管理缺乏依据和支撑,存在河岸被违法搭建的建(构)筑物侵占等现象。

(3)水污染问题严重。部分黑臭河道水质恶化,源于两岸雨污分流尚未实施到位,小区污水未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仍然存在沿河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此外农业面源污染未能有效治理和管控,农药化肥等随降雨径流入河。

(4)水环境问题。由于河道大多位于圩区,需要机排,河道水体流动性小,换水周期长,水体富氧能力弱,易导致污染物富集,水质恶化;加之部分连通水系尚未打通,存在断头河沟。

(5)水生态问题,河道生态堤岸仍然不够重视,河道生态系统受损,丧失生态净化及修复功能。

(6)长效管护问题,河道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养护手段落后,缺乏专业人员,同时,监管部门多,联合执法监督机制尚未形成。

4 治理保护措施分析

4.1 水安全治理

为保证河道防洪安全,对治理河段实施清淤疏浚工程,扩大河道排水断面,提高河道排水能力。同时为便于河道堤防日常巡查管护,需完善防汛通道建设。此外,满足河道排涝功能是此轮河长制“一河一策”工作的重点。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江宁主要存在规划排涝能力预留不足等问题,需对片区规划水系进行合理布局,按照高低水分开、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水、避免二次抽排的原则,疏通排涝水系、控制涝区水面率,提高排涝能力[4]。

4.2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入河排污口增强设置管理。同时加强河道岸线利用管理与保护,推进河道蓝线确权划界工作;加强水域保护和管理,清理整顿各类违法侵占、破坏岸线资源和影响水环境的行为;开展河道堤岸综合整治,对整顿退让的沿河空间,因地制宜增加沿河绿道,提升滨河空间环境。

4.3 水污染防治

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对污水来源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分类登记工作,监理入河排污口系统档案,按照“一口一案”,采取改造排水管道、封堵排水口、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进行治理;强化入河排污口后续管理,加强执法力度。推进城镇生活污水防治工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入河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确保入河水质。此外,加强沿河工业、农业污染防治,强化工业集聚区内污水处理升级改造,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加强畜禽管控和废弃物利用,全面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随降雨径流入河。针对河道流域地块、小区等,适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源头上降低入河径流总量,保障河道水质。

4.4 水环境改造

水环境改造首先要彻底清除常年累积受污染严重的河道底泥,控制河道内源污染[5]。稳定河床断面,加强河道管理和面上水土保持措施,做好岸坡防护,防止浚而复淤。对于有条件实现区域水系连通的河道,做好片区内引流补水规划,通过建设涵闸等交叉建筑物、建设引提水泵站工程、新开河道或结合区域城镇发展铺设管道将断头河道有效连通,使区域内河道实现常态流水;对于无条件实现区域水循环的河道,可通过在河堤建设涵闸、提水泵站,采用“先排后引”的方式实现河道换水[6]。

4.5 水生态修复

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与治理,恢复河道自身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

(1)对水域进行生态治理,在河道内可补植沉水植物;在河面可增设浮动人工绿岛,栽种水草;增设扬水式曝气装置,增加水体含氧量,抑制水体黑臭。

(2)对河道堤岸生态改造,采用透气、透水的生态护岸结构型式,块石和植被护坡、格宾石笼、自嵌式混凝土联锁块、桩式生态护岸等新型材料护坡[7],兼顾铺种草皮和灌木,构建河道岸坡景观绿带。

4.6 长效管护落实

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落实管护任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力量,健全管护制度与机制,做好日常巡查,探索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遥测系统等新技术,开展水域及岸线动态监测巡查,加大打击违法侵占水域岸线行为。建设河道执法监督视频监控、水质监测、预报预警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水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建立水资源保护监测共享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和执法力度。

5 结语

(1)“河长制”是开创河道管理模式的新尝试,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道的污染治理。江宁区通过区委区政府搭建政府平台,整合水务、环保、住建及开发园区等相关职责部门统筹推进,有效调动地方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执政能力。

(2)“一河一策”是河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诊断和梳理,针对性提出专项治理保护措施,为落实“河长制”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3)“一河一策”工作方案的制定可根据地区、地域特点,按照就近河道综合规划的原则,考虑连片规模整治,通过实施水安全提升、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水生态改造以及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等措施,建成现代河网体系。

猜你喜欢

江宁区入河一策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江宁区 为企业正常复工做好安全保障
让乡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落地生根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小学科技教育掠影
黔南州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城一策
南京市江宁区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枣庄市2011年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
浅谈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