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因素探析
2018-03-24胡花丹梁瑞峰
胡花丹 梁瑞峰
(1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2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儿童血液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程度。腰椎穿刺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普遍会应用到的检测方法[1]。在国外研究中发现,将腰椎穿刺时脑脊液红细胞数量超过10个/μL时被称为创伤性腰椎穿刺[2]。创伤性腰椎穿刺之后有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头痛、腰背痛、神经根痛以及鞘内化疗灌注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患儿为例,探讨穿上性腰椎穿刺的危害因素,报道如下。
表1 创伤性腰椎穿刺和患儿资料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选择我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创伤性腰椎穿刺1023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所有患儿及其家长均知情本研究并前述知情同意书。150例患儿在各自诊断与治疗当中总共经历了1~20次,平均7次。
1.2 腰椎穿刺方法:患者在硬板床上采取左侧卧位,头向下屈曲,双手抱住膝盖并贴近腹部,呈现弓形。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皮下脂肪状况选择针头。对于没有到4岁的患儿,一般在第4~5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对于超过4岁的患儿,一般在第3~4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在常规消毒之后采用无菌洞巾,同时穿戴无菌手套,并应用2%利多卡因从穿刺点自皮肤到椎棘韧带进行逐层性的浸润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的皮肤,右手使用拇指与食指按住针栓,应用针头垂直于脊背皮面刺入,同时在进入皮下后沿棘突方向逐渐进入,在第二次突破感之后,缓慢抽出针芯,此时便可以发现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在穿刺完成之后将标本送检,同时采用鞘内注射相关药物,插入针芯后拔针,消毒穿刺点,并覆盖无菌纱布,督促患儿保持4 h以上的平卧。
1.3 观察指标: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体制指数、血小板数量以及两次穿刺相隔时间、穿刺条件等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岁以下患儿穿刺风险高于1~10岁的患儿,体质指数高于95的患儿穿刺风险比体质指数95以下的患儿低,穿刺间隔时间越久,风险越低;直接穿刺比在医学影像辅助下穿刺风险更高。
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体质指标、穿刺间隔时间、是否在医学影响下进行穿刺等因素对于腰椎穿刺时可能发生创伤性腰椎穿刺的风险有显著影响(P<0.05),可认定为危险因素。
3 讨 论
腰椎穿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方式之一,在腰椎穿刺的时候,创伤性腰椎穿刺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经常会因为这一并发症出现各种头痛、腰背痛、神经根痛、感染等症状,创伤性腰椎穿刺对于鞘内注射治疗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鞘内化疗的灌注效果不足,阻碍医师的治疗操作,并对患儿形成严重的不适或疼痛感[3]-[4]。对此,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或减轻创伤性腰椎穿刺发生可能性,一直是临床医学领域所关注的话题之一[5]。
本研究结果显示,1岁以下患儿穿刺风险高于1~10岁的患儿;体质指数高于95的患儿穿刺风险比体质指数95以下的患儿低,穿刺间隔时间越久,风险越低;直接穿刺比在医学影像辅助下穿刺风险更高。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年龄1岁以下、体质指数小于95,2次穿刺时间间隔较短、直接穿刺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一结果当中,对于未满1岁的患儿,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脊椎过于小且脆弱,很容易遭受外力而形成损伤。对于体质指标低于95的患儿,其原因可能是和身体脂肪相关,相对而言体质指标未达到95的患儿,在脂肪比例方面比较低,导致穿刺损伤可能性更高。对于穿刺间隔时间而言,其有可能是因为上一次穿刺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次进行穿刺,其造成的创伤危害性会显著的提升[6]。在超声和放射图像引导之下开展腰椎穿刺,相对于直接穿刺出现创伤性腰椎穿刺的风险更低,其主要是因为超声或图像引导属于可视化操作,能够让穿刺操作更加更加符合患儿身体结构,同时可以规避各种危害因素的影响,创伤风险也就相当小。
另外,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患儿年龄、体质指标、穿刺间隔时间、是否在医学影响下进行穿刺等因素可认定为危险因素。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上述研究结果。对此,在临床穿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上述的危险因素,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创伤性腰椎穿刺。因为上述因素中年龄、体质指标是医师无法控制得,所以只能够在穿刺间隔时间以及穿刺条件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穿刺的间隔时间,另一方面对于危险因素较高的患儿必须采用超声或放射图像的前提下进行穿刺,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1岁以下、体质指数小于95,2次穿刺时间间隔较短、直接穿刺等。在临床穿刺过程中,需要先对患儿发生创伤性腰椎穿刺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如果发生可能性较高,可以采取医学影像辅助下进行穿刺,尽可能降低穿上性腰椎穿刺危险的发生。
[1]魏沄沄,张元元,甄英姿,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4):414-415.
[2]吕晓娟,龚晓丽,李红,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s1):134-136.
[3]赵亮,曾强,张丽,等.环境危险因素暴露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风险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4):15-16.
[4]王淑梅,孙路路,杨平,等.大剂量甲氨蝶呤注射剂化疗导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0):1905-1907.
[5]袁静,胡绍燕,柴忆欢,等.CCLG-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5):326-331.
[6]冷红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发生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2):2094-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