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束河镇“茶马王”传人的守护故事

2018-03-24李贵平王明康

城市地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马帮茶马王家

李贵平 王明康

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西北侧,九鼎龙潭旁,曾是束河名震一方的王氏马锅头(即马帮帮头)家族的故居,是丽江地区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走在云南丽江束河古镇热闹的石板街上,随处可见马车载着游客穿梭其中。从唐朝开始,先辈们也正是靠着马帮这种交通方式,穿越崇山峻岭和外面的世界进行贸易往来,束河古镇就是当时茶马古道滇藏线上重要的枢纽。如今,作为国内火热的旅游古镇,丽江束河镇寸土寸金,一铺难求。然而,有一户纳西族人家,固执地守着自家那座有200多年历史的院子,也就是丽江地区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古建筑——“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他们想通过老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产,延续纳西族古建筑最后的文化根脉。

这处民居的当家人,就是滇藏“茶马王”第五代传人王仕堂。

丽江“茶马王”的生死传奇

如今的束河古镇,被各种新老建筑一圈圈包围起来,王仕堂的老院子,就坐落在“包围圈”外围的仁里村,离有名的三眼井仅十来米远。王家四世同堂,住着老小七八个人,门口赫然挂着“茶马王故居纪念馆”的牌子。

这座四合院有两层木楼,总面积约620平方米。正厅门是典型的纳西六合门,院子里斗拱重叠,照壁飞檐出角,外廊宽敞明亮,天井花坛栽种梅花、桂花、菊花、兰花。房内家具都有上百年历史,镇“院”之宝,是一套明朝的卷书椅和一个清朝的石碾子。

王家“死守”祖业,是因为敬畏自己的祖先“茶马王”。用王仕堂自己的话说,他们恪守祖训,再穷也不租不卖祖业,绝不干数典忘祖的缺德事。他们希望通过这座建筑实物,展现茶马古道的伟大历史,延续丽江纳西族古建筑最后的文化根脉。

束河镇自古以来就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清雍正(1723-1735年)末年,王仕堂的一位先祖(人称“王老大”)成立了镇上最早的马帮,往返于束河到拉萨的滇藏茶马古道上。那时他才16岁,担任最辛苦的马脚子,每天起早贪黑要照看十多匹骡马,不仅要负责牲畜的草料,还要帮着扎营做饭、放马探路等,磨练出了他勇毅坚强的性格。

茶马古道是一条超越人类极限的生命之道,途中需要经历的冒险数不胜数。有一年寒冬,王老大领着一支马帮,翻越白雪皑皑的虎跳峡,走在万丈悬崖上。他们脚下是滚滚金沙江,头上是奇险嶙峋的摩天云崖,忽然天上炸开一道响雷,惊恐中,一人一骡失足坠入江里,来不及惨叫就被水淹没。

左右页图:白天,沿着古镇往里走,两边店铺出售着围巾、衣帽、茶叶等商品,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马帮交易时的繁华场景。到了夜晚,人群渐渐稀少,静谧的街道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迷人。

祸不单行,他们刚翻越哈巴雪山,又遭到20多名土匪的伏击。一阵枪战,王老大一行人死伤过半,骡马上的铜器用品、皮革制品和茶叶全被抢走。王老大掏枪打死4名土匪,自己左肩中弹,栽进浊浪滚滚的金沙江,幸好在激流中抓住葛藤才爬上岸。他颤颤巍巍没走几步,又遇到一只大黑狼,那条饿狼披着雪花,瞪着绿幽幽的眼睛猛扑上来。一番缠斗,王老大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用石块砸破了狼的脑袋……昏死中,他幸好被3名走散的马帮兄弟搭救。九死一生的王老大,后来被称作丽江地区最早的“茶马王”。

后来,王仕堂的高祖父王鉴继承祖业,组建了丽江规模最大、自卫装备最好、江湖名头最响的马帮,王鉴也在民间有了滇藏“茶马王”的名号,他还担任了云南驻西藏商会主席。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左右,王鉴筹资在束河镇开始修建这座620平方米的四合院,工程历时近六年,名噪一时。

王家几代人乐善好施,懂些医术,他们常带回藏药给村民治病。上世纪抗战爆发后,王仕堂的祖父还组织村民自带干粮工具,修建滇缅公路,获得当地人赞誉。尤其是在1942年,缅甸陷入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中国当时唯一的一条国际交通道路滇缅公路也被切断,所有物资从丽江经奔子栏到西藏昌都,再转至印度的茶马古道,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滇藏运输线上,每年骡马达一万多匹,运量大增,而王氏骡马也是这条国际运输通道上最活跃的骡马队之一。

坚守祖业的恒心永不改变

为了记录王氏家族的荣耀,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滇藏茶马古道的传奇历史,王家从2001年夏天开始筹建“茶马王故居纪念馆”。

那段时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王仕堂每天顶着烈日,骑着摩托车来回折腾。他访遍了云南地区所有的王氏族人,搜集从先祖王老大、第一代茶马王王鉴到父辈等行走古道时留下的遗物:马镫、马鞍、皮箱、衣物、粮袋、帐篷、防身枪械……难得的是,王仕堂的父亲还从旧箱里找到20多封旧书信。那些书信,是200多年来一代代先祖披星戴月、餐风露宿行走在高山、河谷时匆匆写成的,字里行间,不仅记述了他们走马途中的所见所闻,还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左右页图:抗日战争中后期,先祖“王老大”凭借他的勇敢和聪慧,开创了一条茶叶贩运及销售的“茶马古道”,成为当时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一时间沿途商号林立,马帮云集。

2005年夏,这座带有浓厚家族色彩的纪念馆,免费开门迎客。当时,这种集古建筑“活化石”和现用民居于一身的纪念馆,在国内都十分罕见,因而吸引了不少人参观。

不过,要守护好这份“活化石”也并非易事,除了热情之外,常常也需要“冷漠”。

2003年秋,一名漂亮的浙江姑娘来到王仕堂家,提出租用王家院子来开旅游客栈的想法,但被王家谢绝了。一个月后,姑娘笑吟吟地提着一袋东西来到王家,里面竟是十多捆人民币,足有五六十万元。姑娘说,这是两年租期的保证金。她承诺,除了每年为老院子交付20万租金之外,还在镇东头另买一栋150平方米的院子让王家免费租住5年。

当时,王家人都看傻了眼,大家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钞票——要知道,在当时,束河的旅游才刚刚火起来。虽然如此,未及父亲开口,王仕堂就笑着说道:“对不起,妹妹,说破天我们也不会出租的。”姑娘一脸笑靥,哥哥长哥哥短地央求了半天,又承诺请他们全家免费去澳洲旅游,王家人还是谢绝了。

2010年初,束河镇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开始全面扩建。各地投资客也蜂拥而来。2011年2月底,两个中年男子来到王家,说想租用他们的老院子做玉器生意。被谢绝后,他们隔三差五跑来求情,最后提出只租院子底楼的三四间房子,但还是被拒绝了。

其实,王家并不是什么有钱人。王仕堂读小学的女儿王妍对绘画有较高的天赋,王仕堂夫妻常常琢磨着今后把女儿送去欧洲学习。这当然得花很多钱,但家族里也多是农民,经济并不宽裕,而周围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都把祖业租给了外地人,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于是,王家的“岿然不动”自然就引来了镇上人的讥笑:“傻啊,守着这么好个大金罐子儿睡大觉,现在还有这么不开窍的人吗……”

不过,就算听到这些,王仕堂也只是淡淡一笑。

将不文明游客“扫地出门”

王家这座大院子,用丽江茶马古道博物馆馆长白志远的话说,是整个丽江地区最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味道。

如何真正保护好这座老宅,确实是一件让人费心费力的事情。

束河天气干燥,日照时间约占全年白昼的五分之三,而这又是一座全木质结构的两层楼,一不小心就会闹出火灾。王仕堂对丽江的几次火灾也心有余悸,生怕哪天烧到自家头上来了。为此,王在门口写了几个大字:“免费参观,禁止吸烟。”他怕游客看不到,还用红笔在“吸烟”下画了个框儿。

虽然如此,还是有不少不守“规矩”的游客,让他很愤怒。

有一次,4个外地男子嘴上叼着香烟漫不经心地走进来,其中一人还在进门时给另一人点烟。

他见了这几个吞云吐雾的家伙,很不高兴,脸一拉长:“请把烟灭了。”对方像没听见似的,又继续抽。王仕堂又说了句,其中一高个子瞅瞅他,很不情愿地捻灭烟头。

不过四五分钟,高个子又摸出烟点燃,王仕堂大怒:“我再说一遍,请不要在院子里抽烟。”那男子转身望着他,目光不屑:“啥意思?你啥意思?几间破房子有啥了不起的。”他似乎是有意要跟王仕堂过不去,又要摸烟。王仕堂终于忍不住了,朝他吼道:“出去,老子不欢迎你几爷子!”看着王仕堂黑着脸青筋暴涨的样子,这几个人有些怕了,悻悻而去。几年前,一个外省的电视剧剧组来到王家,说需要用几个镜头。老王犹豫着同意了,但拿出纸、笔“约法三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不得在院子里抽烟,否则王家立马终止租用。

拍摄进行到第三天黄昏时,两个搞剧务的小伙子坐在院内的石碾边抽烟,此时地上已有好几个烟头了。这一幕被王仕堂的女儿王妍发现了,小女孩红着脸跟他们吵起来。王仕堂听到后问明情况,大声呵斥剧组负责人:“请你们今天之内离开,莫讲条件。”任凭对方再三道歉也不为所动,硬是请他们收拾东西赶紧离开。

每年春夏,为了防蛀防腐,王仕堂会耗费近两万元,找来丽江地区最好的漆匠,为整座楼房刷上生漆,以便持久保存这座束河古镇上最古老的建筑。

王仕堂一直觉得,现在的束河,旅游虽然搞上去了,“身价”也一步步抬高了,但热热闹闹的灯红酒绿中,原汁原味的建筑文化正在消失,暂未消失的也被许多租客折腾得不像样子,而曾经伴随一代代纳西人生老病死的“东巴经典”也面临失传的困境。

作为滇藏“茶马王”的后代,王仕堂希望和自己的家人尽些微薄之力,改变这种状况,更希望以自家老院子作为一个微薄的平台,向世人展示纳西古建筑和茶马古道文化最后的余脉。

猜你喜欢

马帮茶马王家
旧貌温柔似故乡 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王家新的诗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王家湾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也无风雨也无晴
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