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情感,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2018-03-23王欢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王欢

摘要:情感教育是提升学生社会情感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情感教育方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角度分析思考,提出了一些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以期推动情感教育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较为形式化和功利化,仅以最终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并且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忽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语文课本中存在的情感因素,造成学生与教师关系疏远并且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容易出现情感认知偏差方面的问题。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加入了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将情感教育融入于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更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和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对于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情感教育方面,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小学语文是一门感性偏向较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性格特征建立的重要措施。情感教育使小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问题。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对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乐观的情感有利于驱使人进行积极的行动,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小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接触较少,通常对周围不曾经历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有强烈的欲望去体验新事物,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恰当的情感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将好奇心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教材,把握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情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主人公形象和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饱含着浓厚的情愫,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为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对课文中的情感的理解往往不是十分准确和深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将课文中的思想情感与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实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的目的,由此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二)创设情境,情感感染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开展情感教学,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情境。借助学习情境的建设,获得学生情感上、思想上的认同。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课堂一直显得十分枯燥,教学模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教师一直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扮演教学的角色,学生就在下面听课、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情感教育中人的作用性,反而印制了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要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师必须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情境,获得学生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该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场景,使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现实与幻想的美好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以更好的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然后还可以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首歌曲,使学生在低缓的旋律中,在带有淡淡感伤与哀愁的歌声中,与原文相对比,以更深刻的凸显出小女孩那惹人怜爱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同时,《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也非常适合于组织学生表演。通过让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并配合以音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该文章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怀,感受到了作品中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三)加强朗读,以读传情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文本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实乃语文教学之佳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或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感受表演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或通过对关键词句、重点段落的反复诵读,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内涵。

例如,在朗读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望岳》时,该诗的创作正值诗人20多岁,对未来充满憧憬,且胸怀壮志、雄心勃勃,学生在反复朗读时,应着重体会诗人当时的豪情壮志的气概,尤其是最后一句的朗读,在“一览”的后面应稍微停顿一下,以突出“众山小”这三个字;又例如,在朗读《苏武牧羊》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低沉、平稳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苏武留胡十九年那忍辱负重的情感,体会到期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贵精神。

(四)课外活动,领悟情感

在课堂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要抓住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帮助学生筛选课外读物,组建阅读兴趣小组,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各种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同样如此。开展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各种演讲、朗诵、语文知识和作文竞赛、课本剧的表演,同样能够渗透情感教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已有的作品内容会有深刻的理解,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定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演化,真正达到作品与学生、作者与学生的高度对话,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培养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良好情感关系的建立,还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理解有着就很强的推动性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更好的将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课堂当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素养、文化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月青.关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119-121.

[2]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学研究,2014(8):62-62.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